张 凯,苏 禹,李军锋,郭华娟
(河南省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开封 4751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尸检统计结果显示30岁以上妇女子宫肌瘤者约占20%[1]。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等,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等)。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增高,更多的患者愿意选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作为新型抗孕激素,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10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48岁,平均(40.2±5.3)岁,患者多以月经量大、月经紊乱为主诉来院就诊,其中经期规律者38例,经期不规律者67例。根据患者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并排除其它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和血液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均无米非司酮应用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经期规律患者均从月经周期的第1~3天开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 mg,3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不规律患者均经诊刮术、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后采用相同治疗措施,所有患者用药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1次。
1.2.2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停药3个月时患者行经时间和月经量改变情况;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时患者血红蛋白以及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变化;通过B型超声检查,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时子宫肌瘤数量及体积(多发肌瘤以体积最大肌瘤体积为准),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于同一台机器复查。用药期间检测肝、肾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数据处理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 105例患者中,96例在治疗当月出现闭经,占总数的91.43%。101例患者在停药后3个月内恢复规律月经,1例恢复月经但不规律,3例年龄大于47岁患者停药3个月时月经未复潮。102例月经复潮患者停药3个月时行经时间和月经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停药3个月时105例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平均缩小45.51%,血红蛋白水平提高(P<0.01),雌、孕激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见表2。
表1 102例月经复潮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比较
表2 105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瘤体体积、E2、P变化
2.2 不良反应 服药早期4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1例发生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依从性较好。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2.3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建议在停药后按期随诊1年以上,其中42例半年后失访。所有患者停药3个月内肌瘤无明显增大。10例患者在6个月后月经再次增多,月经紊乱,肌瘤增大,1~2年后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年龄>47岁)停药后随访2年月经未复潮。
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妇女,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见白带增多、阴道出血、月经紊乱等症状,若发生蒂扭转时可能会引起疼痛。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认为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因为卵巢对于女性不光是生殖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卵巢紊乱将影响新陈代谢,可能造成心血管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普遍存在停药后复发的缺点(本研究中有10例2年内月经量再次增多、肌瘤增大而手术),尚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但药物可以缩小肌瘤体积,减轻盆腔充血症状,从而减轻症状,纠正贫血,甚至有助于手术的进行[1]。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但有大量证据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2]。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主要包括雄激素类、抗雌激素制剂类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药物。而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和孕激素受体(PR)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与受体直接结合,从而抑制孕激素活性,降低肌瘤患者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3],还能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降低靶组织与靶器官中孕激素受体含量,并通过减少子宫动脉血流量而减少肌瘤供血,促使子宫肌瘤缩小[4]。同时米非司酮通过对抗孕激素、抑制排卵,以非竞争性拮抗雌激素形式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诱发闭经,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子宫肌瘤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雌孕激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1),102例患者停药后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行经时间缩短。有96例患者(91.4%)出现闭经,从而贫血症状改善,患者血红蛋白量增加,肌瘤体积减小(P均<0.01)。上述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程一般为3个月,剂量为每天5~50 mg不等。文献报道,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时剂量25 mg/d和 12.5 mg/d 疗效一致[5]。本研究采用 25 mg/d的剂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见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并且不良反应较少,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方法。但本研究中患者随访最长为3年,且有42例半年后失访,因此治疗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1]卞 政,姚霞琴.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3):419.
[2]杜 丽.米非司酮治疗130例子宫肌瘤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70-71.
[3]鲍海玲.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41-142.
[4]李静辉.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31-132.
[5]王华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3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