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杰出的化学教育家傅献彩教授

2013-09-23 02:46:30陈懿忻新泉姚天扬曹阳高盘良段连运俞庆森朱志昂范康年
大学化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化学系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陈懿 忻新泉 姚天扬 曹阳 高盘良 段连运 俞庆森 朱志昂 范康年

(1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2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部 江苏苏州 215123;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4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杭州 310027;5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天津 300071;6复旦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433)

傅献彩教授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 随后在中央大学化学系、南京大学化学系从事化学教育工作60余年,1990年退休, 2013年8月22日因病在美国逝世,享年93岁。先生平静低调地“走”了,人已去再见无日,精神永存是后学楷模。先生毕生孜孜不倦地为祖国的化学教育作奉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光芒、榜样力量弥足珍贵,在当今尤需认真学习和发扬光大。

本文作者均为先生的学生辈,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化学教材建设组和历届高校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活动中,常面聆先生教诲。长期的耳濡目染,使我们深感他的做事、做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深深敬爱的这位良师益友的突然离去,不由人悲痛难当,引发共同的追思。我们谨借先生一直厚爱的《大学化学》杂志一席宝地表达对先生的深情缅怀。

我们缅怀先生,要学习他做事严谨求实,始终把人才培养和基础课教学放在首位。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积极参与了我国化学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尽心尽力多有创见,为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化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真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精心组织教材。

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千头万绪,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先生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因其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初学者的入门向导。他以高度的责任心不辞辛劳地编写了多种教材,其中《物理化学》和《大学化学》两书均荣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大学化学》是受戴安邦教授嘱托为南京大学教学改革而编;《物理化学》的使用则遍布国内各类高校,已被广泛采用50多年,成为传世之作,据网上统计,当今97%报考化学专业研究生者均以此书为参考。《物理化学》一书自1961年出版至今已是第5版,在半个多世纪中为我国几代化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该书的再版始自先生中年,直到九秩高龄,先生均亲自选材执笔;在该书各版的更新中浇注了先生的大量心血,也反映了先生对物理化学基础课与时俱进的理解。

(2)基础课首先要重视基础。

先生强调每门学科都有三基,即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它们是支撑整个学科的基础,能演绎出众多的,甚至当今尚未认识的知识和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三基的内容会不断得到充实甚至更新。基础课的教材和课程教学都要力求能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三基,只有具备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基础,方能继续在攀新高或迎接新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曾向第2届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有必要通过制订“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文件以规范、提高化学基础课质量。

(3)严谨、互动、常讲常新的课堂教学。

在近50年的教学生涯中,先生备课充分,授课认真,始终如一。先生一贯重视课程内容的精选和恰当表达,讲究措词准确严谨,从不信口开河;即使讲授多次的课也常更新讲稿,力求结合新进展、新对象做到常讲常新。他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满堂灌,不应是“一言堂”;他倡导师生互动,力求有讲授、有应答和讨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南京大学的物理化学课就采用了“大班上课,分班辅导”的方法,在小班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讨论辩解,既促进了师生交流,又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在上世纪80年代,他又倡导组织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并作报告,用物理化学竞赛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强调全面化学教育的实验教学。

先生支持并力促实践戴安邦教授提出的“实验室是进行全面化学教育最好的场所”的观点,强调实验室教学内容不应只是验证理论,不应只是“照方配药”;要努力不断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要充分重视科学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努力为实行开放式的学生自主的实验创造条件,要为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就能接触和使用一些重要仪器创造条件;要充分用好实验室中师生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风。为配合实验课程的改革,他亲自主持了《实用化学便览》的编写。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南京大学的化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和面向本科学生的中级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所取得的成效,都与戴安邦、傅献彩两位老先生的倡导和支持有关。

我们缅怀先生,要学习他的为人——豁达兼容,诚信为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每忆起与先生共处的时刻,他那学为人师却虚怀若谷、为人谦和,他那至诚待人、善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他那潜心治学、为人低调、不争名利,他那严谨求实、一贯勤奋宁静的形貌便如现眼前。先生是我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和他的交往常使人如沐春风,受益难忘。

先生学识渊博,功底扎实,他兼任多种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但对于组织、编写教材,指导年轻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任务却从未间断;为化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从不居功自傲,一贯为人谦和、虚怀若谷,不遗余力地提携后学。他不辞辛苦地在南京大学组织了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在校外多次主持或参加有关教学讲习班,带头作报告并鼓励青年教师在报告基础上撰写文章,择优推荐发表。他经常为新上课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修改讲稿,答疑和推荐参考资料。他立足全局,关心年轻人培养,为南京大学培养了几代物理化学教师。他曾经一再建议高校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在师资紧缺地区多办化学基础课和实验课的师资培训班,凡有年轻教师将自己的论文或拟出版的教材同他讨论或送他审阅,他总是以平等、研究问题的态度悉心相助,不论校内校外一视同仁。由于乐意助人的名声在外,不少校外教师慕名求教,他总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传道,授业,解惑,著书立说,先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而默默无闻地实干了一辈子。他低调做人,不事张扬,刻苦工作,淡泊名利,受教于他的不少晚生后辈已被评为名师,或被授予教学奖,而先生这位勤奋工作60余年,教材传世,学生和受教者遍布各地,为化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同行心中公认的、名符其实的名师却因年事已高不在一线授课而评不了“名师”,不少人为此感到不安,先生却一笑置之,从不介意,依旧专心致志地全力投入教学工作,这体现了他从来不争名利的一贯作风。难能可贵的是:非一朝一日而是几十年,非一事而是诸多往事,一贯地淡泊名利,持之以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精神感人至深,也是先生为人师表的一种魅力所在。如果你看到受教者谈论先生对他们的培养和关照,说到动情时声泪俱下的情景;如果你看到从未相识的莘莘学子们手拿《物理化学》一书恳切地争要先生签名的场面,你定会由衷地感到:这位仁厚长者真是一位深受后学者爱戴的杰出的教育家。

先生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力量和感人至深的精神。

猜你喜欢
化学系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一种镉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荧光识别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16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2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自充电功能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个二重互穿的镉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双功能荧光传感性质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omprendre et s'entendre
法语学习(2015年6期)2015-04-17 16:58:42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法语学习(2015年1期)2015-04-17 06: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