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大旗

2013-09-22 03:27单增庆
奋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林区林业文明

单增庆

(作者系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省生态资源丰富,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地位重要,有能力、有条件、更有责任和义务高举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在林业系统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林区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兴安岭不仅具有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更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从现实基础看,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在准确把握生态建设、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三大任务辩证关系基础上,确定了 “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和建设 “生态优良、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总体部署。在这一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引领下,大兴安岭林区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开放、活机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绿色矿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生态主导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林下经济已成为林区转型发展的助推器、职工致富的新引擎。

从自身优势看,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全区有林地面积678.4万公顷,其中公益林面积达439.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3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23%,湿地面积153万公顷,完整的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着东北、华北,影响着整个亚洲,直接或间接庇护的耕地面积达1.4亿亩,在我国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维护东北亚生态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

从面临机遇看,国家相关部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已制定了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完善政策机制等多方面措施,在生态、绿色、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将出台更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大兴安岭地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生态建设必将迎来更好的战略机遇期。

二、重点构建生态文明 “五大格局”,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一是构建持续巩固的生态安全格局。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转型规划、天保二期工程各项工作任务,严守生态红线,重点加强森林资源管育、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工程,探索建立碳汇交易所,加快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核查和交易步伐,实现由生态林业向碳汇林业的重大转变。到2020年,有林地面积达到682.2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到5.8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1.69%,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22.78%,形成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森林生态系统更加完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水、大气和城乡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更加充分地发挥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作用。

二是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格局。以经济转型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支撑,充分利用矿产、旅游、林下、生态环境等要素条件和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立足打造上下游延伸、左右拓展的产业集群,重点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和项目平台作用,着力引进税收贡献大、拉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做大做强绿色矿业、低碳旅游、绿色食品、林下经济、清洁能源、现代服务、境外采伐等生态主导型接续产业,彻底跳出原木经济 “围城”,实现从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跨越、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格局。以城镇化建设为强劲引擎,重点打造中心城市,加快发展节点城市,努力构建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新型城镇体系。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加大棚户区改造、 “三供两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铁路、公路、电网建设,提升城镇发展承载能力。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全力推进花园式乡镇(林场)创建工作,不断改善林区人居环境。到2020年,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5%以上,生态用地比例达到95%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100%,形成自然环境更加良好、人居环境更加协调、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的城乡建设格局。

四是构建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格局。以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民俗文化、鲜卑文化以及大兴安岭精神等内涵,构建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文化资源体系。全力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形成节俭办事、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牢固树立崇尚自然、节约优先的道德导向。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化事业水平。到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生态教育基地10个,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达到15%以上,形成基础设施网络健全、文化产品供给丰富、文化服务优质高效、资金人才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是构建全面普惠的生态民生格局。以共享成果为根本宗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使林区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和谐。到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18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04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6%,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努力将大兴安岭建成全省人均收入最高、福利待遇最好的地区之一。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努力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围绕构建生态文明 “五大格局”、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点强化三个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构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现已编制完成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13-2020年)》,即将颁布实施。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强力开展宣教工作,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林区发展方式、规划布局、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人人关注生态建设、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制度,通过听证、论证、专家咨询等形式,对涉及公众生态利益的重大决策,听取公众意见,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引导。结合国家环保部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 (试行)》,调整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森林增长、生态效益、节能减排、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动态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建立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和生态破坏处罚制度,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守生态红线,提高生态破坏违法成本。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导向政策,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措施,对节约能源资源、有利于生态建设的项目,在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健全完善投入政策,运用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措施支持生态环保事业,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走向,抢抓国家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机遇,聘请权威机构,对我区森林、湿地生态价值进行测算,争取相关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林业、林区和务林人 “三林”问题,积极争取上级相关政策支持,实现林业发展、林区稳定和职工增收。

猜你喜欢
林区林业文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请文明演绎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漫说文明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