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春雨,殷亚杰,冯 伟,郎亚军,汪 洋
(大庆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是带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微生物领域的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并对其他生物技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其一直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
微生物工程是生物四大工程之一,是实现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最主要的工程技术,在生物技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一些高校,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Seminar教学法恰当地应用于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尝试发现,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互动能力与创造力,同时又利于学生自学、表达、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Seminar教学法最早见于18世纪虔敬派教育家佛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我国教育部[2005]1号文件中第11条专述“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出积极推行 “讨论式教学”,在本质上源于洪堡时代贯彻“教学与科研结合”理念的操作工具——Seminar[2]。
Seminar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里的解释为:“class of students,etc . studying a problem and meeting for discussion with a tutor or professor”,意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或称“研习班”。其教学内容一方面包含教师授课,另一方面包括学生发言及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讨论。它的教学模式最普遍的形式包括:①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教师指定的题目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为论题,搜集文献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以讲演的方式展现出来;②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同学们就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③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讲演者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对发言内容修改、补充、整理,写出总结报告或者论文。
Seminar教学法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关注点”,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3]。
微生物工程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包含了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涉及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和工程技术等相关理论,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在承担本门课程教学时,在生物技术三年级(74人) 的授课中,初步尝试了Seminar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整节课讨论,也可以用几分钟讨论;既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具体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的准备是Seminar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课程一个月后,学生们对本门课程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将Seminar题目向学生公布,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题(学生们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根据教学进度确定Seminar报告的时间。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最新的相关材料,同时要撰写发言稿和制作幻灯片。
任课教师介绍。介绍本次报告讨论的主题,简述所讲主题的基本内容,并对做报告的学生做简单介绍,以及报告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主题报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是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由于学时有限,所以每个小组只能派出一名代表,通过多媒体展示所讲的主要内容,并陈述其观点。
提问与辩论。围绕主题报告,其他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报告组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解答可由报告组中的任何学生完成。通过这一阶段的提问与辩论,学生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对报告主题进行了分析和掌握,使师生对该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产生有价值的观点。
任课教师总结与评点。由任课教师就报告学生、提问学生的发言与讨论作简要评价,对该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记录Seminar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评分的详细标准见下表。
表1 评分标准
学生们要想做好Seminar报告,首先要查阅大量专业文献。一个组里每位学生都查阅许多文献,然后大家交换的看,这样每位学生都会阅读大量的专业论文,从而对本专业的新成果、最新研究动态有较多的了解。同时,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还会促使学生为读懂论文而去深入学习与此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报告中,要求学生把报告内容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当一份课件完整地被学生制作出来时,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制作课件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一方面在制作时本身就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知不觉就将报告的思路整理清楚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设计与制作课件的能力,达到“懂设计、会制作、能使用”的目标。
在本次报告中,首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 其中要求必须有2~3篇的英文文献,学生必须查阅外文文献并自己翻译后才能讲解,这样既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提高学生外语阅读水平能力,特别是专业外语水平的能力。
微生物工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先修课程,本门课开设在大三下学期。而这时学生正好也从大学三或四年级开始进入毕业论文的准备阶段,通过本门课程“Seminar”小组的这种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们较广泛地阅读了本专业的论文,对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已有所掌握和了解,从而容易选出质量高的毕业论文课题。另一方面,Seminar教学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和毕业论文的设计过程很相似,这样为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整体效能[5]。 此授课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本次报告的最后成绩会影响到每个组员。在整个报告完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分配了任务,要想本组最后得到高分,每个成员之间为完成共同的任务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配合,积极进取,为高质量完成任务而共同努力。
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亲自去查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制作PPT ,做报告和组织讨论等,从而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潜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Seminar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向传导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提高了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了学生研究和探索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军卫,马辉文.微生物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
[2] 方征.Seminar教学法在教育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28(7):144-145.
[3]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 19(7):43-47.
[4] 王丹,何浪.微生物工程本科教学中师生讨论式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杂志,2010, 39(3):109-110.
[5] 赵美燕.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建设与维护[J].现代护理,2007, 27(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