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丽,张 贵,金 浩
(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河北省是一个东部沿海省份,具有外环渤海和内环京津的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但时至今日还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河北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内陆地区,形成了“依矿依农、初级重化、内向循环”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随着资源供求形势紧张、市场变化和经济转型,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河北省发展需求。要巩固和提升河北的经济地位,实现由大省到强省的转变,就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1]。2006年以来河北省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了明显的转变,更加强调“沿海意识”,重视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沿海经济带动河北省全省的经济发展。2011年河北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形成新的格局,但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水平和京津等区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化发展,本文以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其与京津之间在城镇群发展、产业发展、港口群发展方面的合作与分工进行了研究。
沿海经济带在2000~2010年期间得到了稳步增长,从图1中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412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 200亿元(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01-2011),年均递增18.23%。沿海经济带用占全省5.18%的面积生产了占全省GDP10.75%左右的产值,说明沿海经济带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当然,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这种龙头带动作用还有较大差距。
1.地区生产总值差异
从各县市区的地区生产总量来看,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根据各地区生产总值(见图2),可以把沿海经济带的11个县(市、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经济总量水平较高的地区,包括唐山市的丰南区和秦皇岛市的海港区;第二类是经济总量水平中等的地区,包括唐山的滦南县、乐亭县、抚宁县、昌黎县和沧州的黄骅市;第三类是经济总量水平较低的地区,包括唐山市的唐海县、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和沧州市的海兴县。个地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来看,各县市区工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图4中可以看出,丰南区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最高,为894.7亿元;其次是海港区,为540.8亿元;其他地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北戴河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仅为12.7亿元。
2.产业结构差异
从沿海经济带各县市区的产业结构来看,体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从图3中可以看出,秦皇岛市辖区的山海关区、海港区和北戴河区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唐山市内各县区大都以第二产业为主;沧州市的黄骅市和海兴县体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并重的特点。
3.工业发展差异
在沿海经济带中起支撑作用的是工业发展,从各
沿海经济带的11个县(市、区)和天津市在一条交通轴线上连成了一个带状的集合体,主要包括3+3个中心城市、3个滨海新城和渤海西岸城市带。中心城市是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和沧州,天津市的塘沽、汉沽和大港,滨海城市是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由11个县(市、区)组成的沿海经济带,被天津市的塘沽、汉沽和大港“拦腰”隔开,形成了不同层级的渤海西岸城镇群,按照辖区范围可以分为:秦皇岛城镇群、唐山城镇群、天津滨海新区城镇群、沧州城镇群。
秦皇岛市、唐山市和沧州市三个中心城市是一带四组团城镇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城市。从河北沿海城镇群的内部来看,秦皇岛城镇群、唐山城镇群、沧州城镇群的各项实力强弱不均,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见表1),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对接和合作。且内部经济联系及产业分工方面的协作性较弱,城镇群内的结构联系、协调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城镇群的整体发展亟待有效的产业整合。
表1 沿海经济带城镇群发展情况
沿海经济带作为京津城市的周边城市(镇),在京津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条件下,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和其与京津产业群的对接密切相关[2]。在现有的与京津产业对接基础和自身区位优势条件上,需进行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和定位。在沿海经济带与京津冀产业对接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旅游、化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船舶修造、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七大产业带。
表2 沿海经济带产业群及京津产业群区位基尼系数
地区之间的产业对接程度可以通过产业在该空间范围内的聚集程度进行反应[3]。表2中列出了2005~2009年间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天津、北京和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组成的产业带中,各个地区各个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都比较低,说明目前对各个地区的各个产业聚集的调控力度较弱,在这些地区内部是一个平稳发展的模式,在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职能结构部门重叠的状况,并未实现地区专业化,而且这些年各个地区的区位基尼系数都未发生太大变化,说明京津地区产业向沿海经济带中各地区的转移并不明显,还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对接形式。
目前,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合作需分层次推进的,由易到难:首先是旅游业;其次是以交通运输为基础的物流业;再次是制造业,如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修造业、石化工业等;最后才是制造业中心、研发中心、金融中心的职能分工等。沿海经济带以重化工为主,面临陆地和海面的“两面夹击”,即陆地上,经济带处于“下风下水”位置,各种污染和排放物都经此流入渤海,而且海上也面临着石油钻井平台漏油、船舶航行排的导致海水污染严重的威胁。此外,产业合作与对接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京津与腹地的产业传递梯度落差大;市场化程度低,民营经济的“核心动力”不够;较少有合作意识,地方利益牵制多;官本位观念浓厚,创业文化和亲商氛围较差,等等。
港口发展在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现港口群内部与其周边港口群的有序的竞争与合作,是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成为新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基础。目前,河北省港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际航线和业务亟待拓展、提升;港口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作模式,正在处于与腹地经济的整合阶段;河北省港口与天津港、环渤海周边港口,竞争大于合作,没有形成有效合作。
环渤海的三大子港口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三足鼎立”的形势,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定位,三个子港口群既有相互合作又有激烈的竞争,其竞争主要体现在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三个中心枢纽港之间。由于三个中心枢纽港同为环渤海地区的大港,无论是深水航道泊位、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都在伯仲之间,实力接近,所以长久以来一直处于竞争之中。但由于三大子港口群又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存在合作的基础。环渤海港口间的竞争与合作可以通过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的布局规划重点来体现。
环渤海港口群的三大中心枢纽港间的竞争集中表现在争相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上,而且都把集装箱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所以在箱源的空间市场和经济腹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4]。此外,各支线港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河北省内的黄骅和曹妃甸都瞄准了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而大连、葫芦岛、天津、东营和日照也是相同的目标。
表3 京津冀地区港口的基本情况
津冀港口群包括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沧州港(见表3)。后三个港口都集中在河北省沿海带上,尤其是唐山港的曹妃甸港区依托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定位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国际性能源、原材料集疏大港,无疑将使环渤海港口的竞争更加剧烈[5]。
津冀港口竞争主要是正在重点建设的曹妃甸港、黄骅港与天津港之间的竞争,其竞争主要是因为三个港口在定位上有一定的重合,而且港口辐射的经济腹地的范围重叠。在港口定位方面,各个港口都不愿意放弃现有的港口业务高端港口业务和低端港口业务,并且为了增强港口的竞争力,在政府力量的支持下不断拓展新的港口业务。由于津冀地区各港口的竞争仅是对现有资源的再分配,并不能增加港口群总体的货源总量。所以造成了各港口产能结构性过剩、港口资源使用率低下、港口竞争力偏低等问题。当然,津冀港口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河北省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开展对外贸易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河北省为京津城市发展和产业转移提供巨大空间;另一方面,河北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结合自身优势,加快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些都为津冀港口之间合作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潜力。
改革财政、税收等区域利益的分配和补偿机制,创新中央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评价等机制。惟有这样才能改变由体制造成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地区分割的局面,也惟有这样才能为三地一体化创造制度优势。
建立区域一体化新机制主要包括:各园区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打造一体化流通市场,增创市场新优势;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增创产学研商新优势;联合开展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增创生态新优势;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增创区域布局新优势。
沿海经济带的各地区要立足各自区情,结合地理位置、区位和产业优势,主要集中于旅游、装备、化工、造船、物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把这条经济带打造成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体系。一个网络,就是要形成通畅的信息沟通风格,做到信息共享,沟通无障碍,这是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保障。一个平台,就是要在沿海经济带的各地形成资源共享与转化平台,使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流动等能够按照各地形成的独特优势自由流动。一个体系,就是通过沿海经济带这个网络和平台,各地按照自己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产业链中承载不同的环节,形成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沿海地区要实现全面的、持续的经济快速增长,要成为全省经济梯次中的高端。需要通过各种交通运输纽带连接沿海经济带周围各地区,完善“东出西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以唐山港、秦皇岛港为龙头,覆盖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市,连接内蒙、晋北、西北等纵深腹地的“冀东物流通道”;以黄骅港为龙头,覆盖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市,连接晋中南、鲁西北、豫北等广阔腹地的“冀中南物流通道”。
共同构造经济区域内投资环境,配套设施和产业链条、共同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区内经济资源的共享。按照技术“入链”、企业“入群”、产业“入带”原则,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展开大规模建设和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应推动现代环保新型工业和低碳产业,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的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1]王海乾,苗运涛.加快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研究 [J].城市规划,2011(9):83-88.
[2]李南.开放经济条件下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产业发展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10):13-15.
[3]宋立根,薛维君,宋超,等.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研究 [J].经济研究参考,2009(44):35-41.
[4]陆立军,于斌斌.科技和产业对接与集群企业竞争力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99-103.
[5]周立群.创新、整合与协调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