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飞,张文棋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8)
创意产业又称创造经济,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源起于英国,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这一新兴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突出特点是拥有鲜明的足以辨认区分的个体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创意产业以创造性智慧为重要投入形式,有别于传统产业更多依赖资本和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固有模式,发掘了在低资源性成本的基础上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新空间。
总体而言,创意产业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重组延伸,是一种“混合经济”。而创造性因素投入对提振经济和解决就业的作用十分明显,英国创意产业年平均产值接近600亿美元,占GNP的8%左右,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创造的产值;2010年该国创意人群总数约230万人,与金融从业人员规模相当。[1]在传统行业中,农业资金投入大、经营风险高、收益水平低,通过引入创造性智慧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3月,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发布提案,主张中国应走创意农业之路,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创意农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组织创意要素相对单一,经营机体比较脆弱,应对风险不够成熟。由政府主导,从产业政策、法律保障、融资配套、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稳定有利的政策环境,对于促进创意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必须与创意农业的自身特点相匹配,与发展阶段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促使了创意与农业的结合,由此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方式,全面提升了农业的产业功能和价值,改变着人们对农业的印象,丰富了人们对农业的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发展创意产业的真正意义在于颠覆和创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拥有超出新兴产业的一般功能作用。[3]创意农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又决定了其在发展进程中必将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
创意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它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产品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打造完整农业产业链,生产文化品位高、有特色、个性化、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创意农业既有传统农业特色又有创意产业特质,其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创意农业以农业为载体。创意农业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形成创意农业产品。创意农业以农业为主要创意对象,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特定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决定了创意农业的生产区域性,其产品或加工品具有地域性和资源依赖性。
第二,创意农业包含高附加值。传统农业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以生理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主。创意农业除了传统农业价值外,还包括智力价值和人文价值等附加值。创意农业的附加值内容,一是文化附加值,二是科技附加值,三是服务附加值,四是生态附加值。创意农业只有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文化、科技、服务、生态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才能提高产品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第三,创意农业具有高风险性。农业自古深受自然因素影响,利润单薄。创意农业承继传统农业,同样具有农业产业的高风险特质。创意农业生产优质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设备先进,需要高素质的从业者。因此其投入成本高,产业化发展门槛高,隐藏了很大的投资风险。
第四,创意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创意农业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即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创意农业产品以物质产品为载体,用于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创意农业的发展受制于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引导,是需求高级化和消费升级的产物。只有符合农民和相关经营者投入产出原则,实现较高的资本回收率,创意农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达到市场化和产业化目标。
综合上述特征分析,我国创意农业除受自然特点束缚,在社会环境及自身动力方面亦存在明显不足,构成其发展障碍:
第一,创意能力不够突出。我国创意农业尚未很好发挥聚合、重组关联产业的平台作用,跨产业组合要素较少,产品内容和形式较为雷同单一。从现有创意农业组织构成来看,果园类休闲农业占比最高,如园地采摘、绿色餐饮等非常普遍,低水平、同质化现象明显。2006年,北京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收入12亿元,人均消费仅80元。[5]说明文化和科技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过短,集群带动能力不强。
第二,人才储备不够充足。创意农业的发展潜能取决于创意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组合投入方式。由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严重脱节,致使行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缺口。据统计,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创意中心城市,创意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比例高达12-15%[6],我国同类人才储备远远落后,其中创意农业人才由于缺乏成体系培养显得更为稀缺。从质量上看,在我国现有创意人才里原创型高级人才比例极低,复制模仿型占绝大多数。这也是造成创意农业组织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分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第三,融资渠道不够顺畅。由于创意农业经营自然风险较大,产品定价缺乏市场标准,固定资产难以达到抵押要求,在规范化运作机制下势必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同时,由于产业脆弱性和幼稚性,以及品牌建设的滞后性,创意农业组织市场知名度往往较低,融资号召力普遍较弱,通过企业债券等手段直接向市场融资的可能性非常之小。2009年,我国67%的创意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发展,而创意农业组织自筹资金比例还要高于这一水平。[7]受困于资金投入不足,创意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受到很大限制。
第四,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创意产业的最重要价值在于创造性智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创意能力保护的核心内容。与其它创意产业相比,创意农业是非常成熟的传统农业的延伸提高,创新难度更大。尽管我国已加入相关国际公约,并在国内立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但在实践中显然更注重对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对于创意农业的创意认定和保护仍然缺失。
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领域。考虑到创意农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目前,发展创意农业已经进入了政府部门施政层面,同时,政府给予了立法、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各种支持。全国出现了不少创意农业示范点,并探索总结出了不少政策支持的实践经验。[8]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来自福建、河南、四川、海南、陕西、北京等省、直辖市。(如表1所示)
福建省依托其在茶业发展领域具有的传统优势,在2004年提出了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的省级战略决策,随后出台《福建省促进现代茶产业发展条例》。拥有“大红袍”品牌的武夷山市自2008年以来,实施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累计投资7741万元,改造生态绿色茶园5万多亩,为该品牌走向全国奠定了原料基础。同时,政府还主动成立国有控股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立了占地面积11.2亩的“印象大红袍”茶创意旅游产业基地,在品牌宣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在地方政府推介下,最早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的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简称IDG)向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投资5 000万元,为其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品组合提供了资金保障。2010年3月,为推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成都市与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在京签署了《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决定共建成都市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把发展创意农业作为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根基,并给予多种政策支持。河南省则根据自身农业大省的特点,确立了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发展战略,把田间地头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在政府的助推下,河南省已经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肉类及肉类加工品以及调味品生产基地,由“天下粮仓”变为“国人厨房”。海南省政府出台了观光农业创意相关管理办法,紧紧依靠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已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大知名品牌。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企业、大学、政府、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起了“政府推动,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9];而素有“陕西粮仓”之美誉的渭南市,由于得到政府在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等方面的金融政策支持,创意农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农家乐、洽川湿地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以万亩莲藕基地和渭北葡萄产业园为代表的规模化种植基地,以土织布和花椒芽菜为代表的传统主导产业升级,以华县皮影和麦草工艺加工为代表的民俗和旅游文化产业延伸,以临渭区大王乡为代表的立体生态种养五种典型模式[10]。此外,北京的创意农业发展也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通过科技创意、文化创意、服务创意、生态创意四种途径实现了都市型创意农业的有效发展[11]。
从创意农业成长实际案例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创意农业发展环境的合理构建非常重要,“助推”作用不容忽视。但要突破创意农业的发展障碍,从政策层面来看,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发展规划不够完善。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体现了政府对农业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尽管在取消农业税收、提高农业补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创意农业发展,迄今未见出台国家层面文件予以整体规划,也未进行足够的宣传和引导,我国创意农业组织基本仍保持分散发展的自然状态。欠缺国家层面的创意农业的发展规划,势必造成创意农业在发展战略上先天不足[12]。国家扶持政策、财政投入都难以进入,社会资本也没有进入创意农业的积极性。
表1 各省政策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二,金融支持政策不成体系。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的收缩及农村资金外流等加剧了农业资金的供求矛盾,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3]。但目前,政府在财税政策和创建融资环境方面还缺少系统的规划,支持的力度也亟待加强,尤其在推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以服务创意农业发展方面还有待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三,人才支持政策不到位。创意农业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如前所述,我国农业人才储备远远落后,其中创意农业人才由于缺乏成体系培养显得更为稀缺。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政府在这方面缺乏宣传引导以及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采取的相关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
鉴于当前创意农业发展瓶颈和政策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创意农业正值其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是创意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宏观层面,政府应注重做好行业整体规划,积极加以引导;微观层面,政府应在财税、融资、法律等方面出台具体激励性产业政策,为创意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具体而言:
一是做好产业规划。将创意农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高度,确立其作为国民基础行业新动力的定位,制定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及阶段,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结构。创意农业是以创造性智慧部分替代资本和人力投入的经济形态,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且附加值较高、自偿性较强的发展方式,值得鼓励和提倡。国家应以专门文件对创意农业的结构层次、发展步骤、市场形成等进行前瞻性设计,并予以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做好域内具体设计,架设创意农业快速成长轨道。
二是调整财税政策。政府财政部门应通过设立创意农业发展基金,灵活运用财政补助、公共财政支出、政府财政采购、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手段,引导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创意农业产业领域。鉴于我国目前的创意农业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政府应制定专门针对中小创意农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各类商业银行向创意农业企业或个人提供的商业信用贷款担保所取得的经营收入,政府给予减免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待遇;对于中小创意农业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所付出的成本支出,可给予在现行税法规定150%加计扣除的基础上再给予相当幅度的税前扣除,以进一步激励其快速发展;针对高新技术创意农业企业可享受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待遇;对中小创意农业企业的技术转让、服务收入可免征营业税等。
三是改善融资环境。政府应建立多层次的创意农业贷款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建立创意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合理分散微观创意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两者的信贷风险,从而加大各级商业银行对创意农业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根据创意农业发展的实际特点和商业银行在创意农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符合创意农业范畴内“小农庄和农业公司+农户发展创意农业”的融资管理方法和扶持政策,进而健全和完善创意农业发展的信用担保法律体系;专门制定创意农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规范创意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及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定位及职能,以及信用担保人员资格,以进一步促进创意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投资机构进入创意农业市场。
四是加强创意保护。创造性智慧是创意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创意的保护是鼓励原创、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相关法律规范的设定必不可少。与其它创意行业相比,创意农业往往结合差异性自然环境,提供的观光体验等文化产品也非标准产品,在创意复制等方面较难进行认定。但近似创意在邻近区域的集结对初始创意者的冲击显而易见。因此在立项审批时应注意相关区域创意组织的雷同性,引导其形成配套产业而非平行产业,优势互补,避免同质竞争。同时,建立各层次的行业协会,确立市场准入门槛、基本标准及自律要求。
五是打造产业基地。产品多元化可以提升创意农业的附加值,因此有必要构筑创意农业产品的产业链,并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从而将孤立的创意元素组合起来,达到“1+1>2”的效果。政府应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导创意农业园区等形式的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区内企业相互配套,连片开发,融合科普、观光、园艺、农产品多用途应用、废弃物回收等环节,进而打造创意农业产品、企业和园区品牌,节约物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发挥示范作用。
六是加快人才培养。我国近年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在贴近市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创意农业人才教育几乎还是空白。应将创造性复合人才定位于国家紧缺型人才,推动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专门的专业设置和课题研究,并提倡相关企业进行应用人才培养。在各个层面设立创意农业奖项及创业基金,为相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就职指导及自主创业条件,促使我国创意农业人才在数量、结构、素质上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1]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求是,2012(7):58-60.
[2]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72.
[3]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 [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15.
[4]章继刚.创意农业在中国(上)[J].企业研究,2008(7):64-66.
[5][12]王树进,张志娟.政府如何支持创意农业的发展 [J].经济研究导刊,2009(6):35.
[6]苏玉娥.我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11(6):129.
[7]2009年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企业发展报告 [EB/OL].[2012-11-11].http://money.163.com/09/1127/18/5P57V4C7 00253UHM.html.
[8][9]王小茵.论政府在我国创意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5):43-45.
[10]张振中.渭南市创意农业发展状况及金融支持路径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1(7):80-81.
[11]任钰,刘芳,何忠伟.基于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探究 [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1):45-47.
[13]辛立秋,张婷婷.基于Fuzzy-AHP模型的金融支持农业绩效评价[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