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导学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3)
近几年,高考生源由于种种原因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称:全国高考生源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却不断攀升,据统计,2011年,全国有933万高考考生,计划录取为675万人,达到72.3%。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高考生源减少,是所有高校面临的问题。不断减少的生源和不断扩张招生规模使一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社会办学力量开始降低门槛、抢招生源,从而使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的生存陷入了尴尬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近年来生源信息的定量分析,发掘出与生源规模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途径。
为了定量分析湖北电大生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我们搜集了2008-2011年湖北电大学生信息(表1),经过分析,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分别是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法学、会计等专业,下面对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
对上述数据进行招生人数与当地人口相关性分析(见表2):历年招生人数与人口的相关性都达到了75%以上,因此招生人数与当地人口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为了进一步定量描述招生人数与人口关系,对各个年份的招生人数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方法进行了拟合,定量直观地描述其内在联系(图1-2)。
从图1-2中看出,相关系数高达90%以上,所以,湖北电大招生人数和当地的人口总数呈现出密切的线性正相关特点。
综上所述,湖北电大的招生人数和当地的人口基数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目前湖北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放缓的前提下,湖北电大生源如果仍然依赖人口增长的招生模式,其前景令人担忧。
表1 各地招生人数和当地人口
表2 各地招生人数和当地人口的相关性
图1 08年招生人数与人口关系
图2 09年招生人数与人口关系
表3 各地招生人数和当地GDP(单位:人民币 亿元)
经查询湖北省统计年鉴[1-3.5],获取了相关年份各地的GDP数据(表3)。对上述数据进行了招生人数与当地GDP的相关性分析,得到表4:
表4 各地招生人数和当地GDP 的相关性
从结果看出,当地的GDP与招生人数相关性较弱,对电大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因此,湖北电大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特点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找出拓宽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三次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与高等教育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社会进程。一方面,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知识结构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利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拓展,并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需求,推动其进步。所以,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不仅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化,而且还受着产业结构演化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的驱动。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相互驱动[4]。为此,我们从湖北省近10年来三次产业的演化过程,定量分析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的信息,从中发掘出三次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特性,从而探明湖北电大的发展道路。
通过查询湖北省2008至2011年的统计年鉴[1-3][5],得出三次产业GDP(%)随时间变化情况(表5)。
根据表5,做出1990年至2010年三次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图(图3)。
从图3中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后,经过93-95年期间的短暂下滑,就一直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并且在2008年后,其占全省GDP的比重快速拉升,到2010年,几乎占了全省GDP的一半;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持续下滑,到2010年,已经从1990年的35%下滑到13%;而第三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从2002年以来,呈现出一种逐步衰退的状态,说明湖北经济,目前以第二产业为主,并且有逐步加强的趋势。按照库兹涅兹产业结构理论,目前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处于II阶段,呈现出2-3-1结构。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对电大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我们归纳出湖北省三次产业人员构成(%)(表6)。
表5 湖北省GDP 产业分布(%)
表6 三次产业人员构成(百分比)
根据上表,我们做出湖北省三次产业人员构成(%)的变化趋势图(图4)。
从图4中看出,虽然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一直发生着比较剧烈的变化,但自1999年以来,各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却呈现出稳定的格局。其中,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稳定在45%以上。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问题,计算出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表7)。
表7 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并根据表 7,做出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图(图5)。
由图5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湖北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在低水平的基础上,小幅下挫,而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仅为是农业强省,虽然农业人口众多,但第一产业比较第二产业的12%,说明湖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还不劳动生产率很低,这一方面反映出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即每劳动力创造的产值)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非常严重。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没有带来效益的提高,其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因此,在第一、三产业产值都有下滑,比较劳动生产率偏低的情况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只能考虑如何将其向第二产业转移。
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大都比较低,且经济状况困难,基本素质无法适应二、三次产业的要求,如何用低廉、高效的教育手段,提高这部分劳动力的素质,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电大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1)电大规模和当地人口基数呈现线性正相关的特点,根据湖北省“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政策: “十二五”期间,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控制在6400万人以内。所以,电大的发展依赖人口增长带动的模式,在人口低增长率的大背景下,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2)电大的办学特点,目前主要的招生类别,决定其目前的发展模式,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由于湖北省目前正在极力承接沿海省市向内地转移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相对而言,第三产业的比重,反而有逐步萎缩的趋势,所以短期内,期待全省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带动广播电视大学的兴盛,是不现实的。
根据湖北省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促进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对策是:
第一,针对大量农村滞留的富余劳动力,拓展工科教育,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迁移。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与个人收益量成正比例关系,与个人投资量成反比例关系。高等教育可以通过调整高等教育收费来调整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都年龄偏大,经济条件差,居住分散,很难在继续教育上有较大投入。如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那么,大力发展教学模式开放、灵活,免费或低费的农村业余高等教育,就可以在教育收费很低的条件下,让大批农业劳动者掌握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一技之长,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而成为第二、三产业的合格就业者;在这个方面,电大应该凭借其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的思想,以其办学模式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系统办学的优势,力争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迁移的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进行开放大学的转型。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学习化进程以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实需求,同时基于广播电视大学所具有的开放办学以及开放教育模式探索的相对优势,将广播电视大学逐步转型为开放大学,构建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省城乡,没有围墙的远程开放大学,迎来电大发展的新纪元。
[1]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 2008[Z].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0-352.
[2]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 2009[Z].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10-366.
[3]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 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0-333.
[4] 肖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的互动[J].江苏高教,2005,5:13-15.
[5] 李团中,夏泽宽.湖北统计年鉴 2011[Z].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