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研究

2013-09-19 13:08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器材体质体育教师

王 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不仅为国家调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政策层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学生体质监测的“核心”,其影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学生、测试流程、测试人员等)和客观因素(场地、器材、环境等)。国内对测试流程、场地和器材使用、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等的学术研究较多,而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执行者(学校体育教师)能力及制约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体育教师作为监测执行主体,其工作表现可影响测试的“质量”。笔者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体质健康监测能力现状、具体执行状况、制约因素等进行研究,为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数据“质量”的保障及学校健康干预的评价与执行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省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国内有关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及干扰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 90.67%。

1.2.3 访谈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高校体质监测情况,与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对策的可行性。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调查问卷所填写内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师参加体质监测情况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形式主要由随堂测试和统一测试组成,其构成主要和体育课程设置相关。《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2]。调查结果表明,东南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对三年级学生开设体育课程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还能为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的统一组织和圆满完成的相关工作提供较好保障。统一测试主要由具有监测经验的教师组成,并按既定流程测试及补测。因监测项目较少(6项),各部分都能较好完成既定任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监测形式主要由统一测试和兼有测试构成,其构成主要和工作量(样本量)与时间限定相关。统一测试单位时间内教师工作量大,学生组织因主、客观因素实际测试样本量较大(为了满足测试样本量要求),但便于控制监测流程;兼有测试单位时间内工作量较少(部分监测项目任课教师都能较好完成,并可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结合及数据共享,以减少教师工作量),但对监测教师及安排(流程安排,场地和器材合理调配等)有较高要求。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监测中,体育教师参与形式主要有全部教师、大部分教师、小部分教师参与,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与监测教师培训及熟练程度相关。小部分并固定教师有利于缩短培训时间、协调场地和器材使用、提高熟练程度及便于监测工作的延续等,但不利于教师调换(重新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小部分教师工作量及压力增大(公平性不够);大部分及全部教师参与培训及监测(特别是参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有利于教师应对常规测试(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能力、提高监测人员贮备等,但增加培训时间(及监测费用),并对场地和器材数量及教师间协调有较高要求(见表1)。总之,无论哪种监测形式,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与监测执行者——体育教师及其相关能力有关。

表1 监测形式与教师参与情况

2.2 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相关能力分析

2.2.1 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相关能力总体状况分析

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能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贮备(监测能力的体现),是监测工作是否科学、合理开展及其监测过程中能否规避法律责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而相关知识与技能实际运用状况能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的运用能力、责任心、重视程度等,是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体质健康监测相关能力包括:规避法律责任能力(由准备活动能力、放松活动能力、风险提示能力、宣传与组织能力、简单诊断能力、关心与护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构成)、测试能力(由标准执行能力、场地与器材使用能力等构成)、健康干预能力等。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5.65%的高校体育教师能较好地掌握监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34.98%的高校体育教师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说明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测试存在法律风险、数据存在信任风险、健康干预存在执行问题等(见表2)。

2.2.2 高校体育教师责任义务认知能力分析 在完成监测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告知义务、照看义务等)及对突发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有一定的认知。调查结果表明,95.48%的教师对准备活动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运用中,仅有40.02%的教师能较好运用。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准备活动不够充分、缺乏必要的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效性差;71.38%的教师对放松活动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仅有22.35%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放松活动内容少或无、对放松活力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放松活动等;57.29%的教师对风险提示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其中42.82%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疾病与运动关系认识不足(哪些疾病能运动,哪些疾病不能运动)、提示内容较少(缺少是否进餐、何时进餐、睡眠时间等),以既往病史为主、对运动本身(特别是监测中的素质测试)风险性的提示较少等;67.12%教师对宣传、组织能力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能力不足表现为:宣传监测重要性不足(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监测“质量”预防)、器材使用技巧及规范教育缺失、学生转场控制及流程安排不合理等。22.36%的教师对简单诊断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14.64%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表现为:医学常识缺乏;57.29%的教师对关心与护理知识等技能掌握较好或好,有26.65%的老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主动应对不足、照看义务不足等;46.14%的教师对应急处理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23.80%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不足主要表现为:应急处理知识与技能(运动时或后反应或损伤等的防治)储备不足、应急指挥能力不足等。

综上可知,学生体质监测部分测试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男、女生的1 000m和800m测试),这意味测试人员(教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教师具备在监测过程中规避法律责任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测试工作,但教师在这方面总体情况并不乐观(见表2)。

表2 高校体育教师监测各能力掌握与运用情况分析(%)

2.2.3 高校体育教师常规测试能力分析 常规测试能力是指:能否按监测要求和标准进行测试及场地和器材正确运用的能力,其是影响测试数据正确及有效性的“核心”要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65.88%的教师对标准执行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52.64%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项目测试次数减少(如立定跳远应测3次,实测为2次或1次等)、项目流程安排不合理、纠正学生错误如学生在身高、体重等测试中未按要求未减“负”——脱衣服、脱鞋子等;46.83%的教师对场地器材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52.64%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监测环境不符合要求、场地安排不当、未能按要求使用器材。学生体质监测对测试人员和场地、器材及环境有明确要求[3]。测试人员对常规测试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决定监测工作“成败”的根本,高校体育教师在监测能力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2.2.4 健康干预能力分析 健康干预能力是指,通过体育及相关手段与方法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干预和维护的全过程[4],即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健身指导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7.72%的教师对健康干预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或好,但仅有23.09%的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较好或好,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营养干预教学及指导不足、运动干预内容较少,对有疾病、肥胖等特殊学生指导缺乏等。体育课程本身具备健康干预功能,但过于强化“动”——体育手段与方法学习与运用,而弱化“吃”——合理营养指导,并利用体育进行心理干预内容与执行缺乏,以致教师在此方面能力缺乏(见表2)。

2.3 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干扰因素分析

干扰高校体育教师体质监测能力体现的因素主要包括:责任心、重视程度、场地器材的正常运行等。责任心因素主要体现为“安全”压力较大,国内近期学生因1 000m/800m测试死亡的案例较多,“安全”已是体育教师进行素质练习与考核的“紧箍咒”。其原因重要是高校扩招导致体育专项班学生人数偏多,场馆较少导致学生练习占有面积减少(拥挤),器材维护失当所致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影响教师职称评定(及收入)等。“安全”职责加大,使教师“不敢”上课——运动强度较小与运动量较少,甚至有部分教师“惧怕”1 000m/800m测试。重视程度因素主要体现为工作量加大(且“工”与“酬”不匹配)。在对扬州大学督查过程中教师反映本身工作(早操值班、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俱乐部值班、体育辅导社团工作等)较多,再加上学生体质监测教师不堪重负;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而致教师对监测工作态度较为懈怠(对监测工作“随大流”),特别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奖惩条例得不到执行(各学校“无一”学生应其不通过而不与毕业),而致监测过程中出现不当运用学生测试等情况(见表3)。场地器材因素主要体现为其保养与维护不当,教师反映在测试过程中器材“罢工”和器材误差太大及器材统一性较差、场地存在安全隐患等,这使教师本身对测试数据表示“怀疑”——认真测试与否都一样。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单一或协同作用使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不能“正视”学校体育课程及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其监测能力受限影响到高校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及延续。

表3 监测人员参与情况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通过培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上好课”和“值好班”的能力,还要具备处理好学生体质监测、健康干预与体育课程关系的能力,即具备“多专多能”—利用监测数据→采用健康干预方法→上好体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学习加强体育相关知识的储备及通过培训提高监测相关能力(教科研水平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目标的实现;规避法律责任是前提—保护“自己”,通过其能力的提高以实现监测“安全”与“质量”的平衡;掌握常规监测能力是核心—保护“数据”,通过其能力的提高以实现监测“完成工作”与“质量”的平衡;灵活运用健康干预能力是基础—保护“学生”,通过其能力与提高以实现体育课程和监测目的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服务理念的养成是进阶目标—保护“监测”,通过其能力与提高以实现监测工作完满的目的及延续性与实现。学以致用使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得以提高。

3.2 政策修订与扶持以消除高校体育教师监测能力发挥的干扰因素

政策执行与扶持是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已有监测能力及学习其能力的重要保障。“奉献”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但政策是其精神发挥的前提。监测工作量及工作表现应纳入高校体育教师评优及职称评定体系,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责任心及重视程度;专项资金扶持,如江苏省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十所“点校”拨款3万~5万,特别是各学校配套资金的扶持,总之以保证场地器材正常运行及提高监测教师的待遇。政策修定应考虑可执行性与规范性的平衡,应考虑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可使监测工作及场地器材维护等更具规范性,同时更能突显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6]。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2007-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体艺[2002]13号,2002-6-21.

[3]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检测细则[R].南京: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办公室,2010.

[4] 百度百科网站.健康干预[EB/OL].(2012-9-24)[2012-12-1].http://baike.baidu.com/view/6740002.htm.

[5]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8号,2007-4-4.

[6] 田锦程.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器材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