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3-09-19 00:40李红倬王庸晋宋晓亮王金胜申虎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卫生

李红倬,魏 武,王庸晋,宋晓亮,王金胜,申虎威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近年来,应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让全社会认识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校自2008年起以提升临床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切入点,把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观念和实践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医学生“大卫生”观念。

一、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院校对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大主要部分组成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预防医学教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轻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教师对预防医学教学研究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陈旧、经费投入不足;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数及学时不足;课堂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工作联系不多,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明显,社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在临床医学生中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培养既懂防又懂治,防治结合的新型医学人才。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其中对公共卫生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提出了明确要求[1]。

二、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1.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涵已由过去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拓展为现在的社会卫生,课程结构也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出现了大量跨学科、范围广泛的社会医学课程[2]。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完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考虑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预防医学课程涵盖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去除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并增加和充实与临床实践工作有关的预防研究新进展。针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的实际,单独开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必修课程,使必修课程达171学时,高于国内同类医学院校的平均学时数[3]。为临床医学生开设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7门,如健康教育、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预防医学意识,使公共卫生教育贯穿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2.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平台。

制定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新增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覆盖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的9个公共卫生实践基地。以培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编写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指导,在第四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安排为期2周的社区医疗实践必修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到实践中进行体验,融“教学”于“实践”,促进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这种以现场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预防医学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配置师资队伍。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拔公共卫生师资的过程中,走出校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行业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公共卫生教学工作。目前,我校聘请的校外教师涵盖卫生管理、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师、医疗保险等多个部门,参与卫生经济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带教。外聘教师接受我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通过后,方能正式授课。这样即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PBL教学,将典型公共卫生问题,如社区慢病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师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与公共卫生思维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

公共卫生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在必修课的考核中,加大实验(践)成绩比例,其中理论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40%。在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实践总成绩由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鉴定(60%)及学生调研报告评价(40%)两部分组成,鉴定由基地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调研报告评价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完成。

三、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评价

我们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未实行改革举措的2006级和已实行改革的2007级随机各选取3个班共198名学生在毕业前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我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效果。

结果表明,实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2007级学生在对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公共卫生课程的必要性、公共卫生课程和师资配置的合理性、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程度、具备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方法等方面与未实行改革的2006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别(见附表)。

四、体 会

当前我国在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传统的纯临床诊断治疗的教育,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综合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预防观念的认识,从围绕疾病诊治转移到全面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只专注人体本身转移到系统关注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的交互作用。

通过上述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举措,使临床医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后工作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三级预防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新型卫生服务模式下对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初步树立了”大卫生”观,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附表 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措施的效果评价

实践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促进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又懂得结合病人、家庭与社会的需要,开展适宜的预防保健和卫生服务的医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临床医学生是未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体,进行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使他们具备基层医疗岗位胜任能力,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

[1]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S].2008.9.16.

[2]梅人朗.世界公共卫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改革趋势[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tronic Publish House,1994-2010.

[3]任晓晖,周 琳,高 博,等.11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公共卫生教育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2):1299-1302.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卫生
卫生歌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讲卫生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