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PICC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其导管尖端留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临床上需要对外科肿瘤患者进行长期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路,可以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同时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长期静脉营养的患者分别采用留置针、深静脉置管、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2年病例120例,随机分为A组留置针,B组深静脉置管,C组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每组各40例;(1)选择肿瘤患者的化疗、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等。其中男65例,女55例,最大80岁;最小28岁,三组平均年龄(52.5±7.7)岁。其中肝癌35例,结肠癌55例,食管癌30例。患者神志情况:选择神志清醒、无语言障碍,能准确做出评价者。(2)患者情绪稳定,均能积极配合。(3)穿刺部位皮肤完整、静脉充盈、血管弹性好。
1.2 方法 操作准备:(1)环境条件:减少家属,注意保暖。(2)患者准备:取平卧位。(3)用物准备:注射盘、一次性无菌输液器及输液针头、止血带、止血钳、胶布、药液、小垫枕、无菌敷贴。(4)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5)CVC与PICC需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分别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时间、并发症、血管的耐受程度、患者治疗后评价等。3种输液置管成功标准:进入血管,回血好,穿刺部位无肿胀、渗液,液体滴注通畅为穿刺成功,否则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基于方差不齐的多重比较Dunnett C和Dunnett T3。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留置针组、深静脉组、PICC组3组的置管成功率、发生静脉炎例数和留置时间分别如下。
表1 A组、B组、C组置管成功率、发生静脉炎、留置时间的比较(±s)
表1 A组、B组、C组置管成功率、发生静脉炎、留置时间的比较(±s)
注:a表示留置针和PICC组留置时间的比较;b表示CVC组和PICC组留置时间的比较;c为留置针组和CVC组留置时间的比较
组别 置管成功率 发生静脉炎(例数) 留置时间(d)留置针组(PV) 95.1% 10 1.5±0.14ac<0.01深静脉组(CVC) 96.5% 2 6.5±0.18bc PICC组 96.6% 1 136±4.02ab P值 P>0.05 P<0.05 P
经过统计分析,三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ICC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留置针组和 CVC组;在静脉炎这一并发症发生数的分析中,留置针组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PICC组静脉炎发生数相对留置针组的要少,而CVC组和PI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的静脉炎发生数无明显差别。
在临床静脉穿刺治疗中,应根据患者输液的类型、治疗时间、经济水平等多方面选择适合的输液途径[2]。外周留置针用于4 d以内一般输液治疗;PICC用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高渗药物或刺激性化疗药);CVC中心管可用于危重患者、不宜建立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PICC技术穿刺简单,易于掌握,既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感染的危险,对需长期营养治疗的患者更为适用[3]。
PICC留置时间是48 h~1年,对于长期输注营养液者建议使用PICC,在确保置管安全的前提下,PICC置管有危险性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在肿瘤患者的化疗、静脉高营养等方面能解决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又能减少化疗药物及其外渗等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害,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且方便治疗、给予其他护理工作创造更大时间和空间。
[1] 金琦,陈璇.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113-115.
[2] 许晶红,冯奇,刘丽珠.幅床几种常见静脉输液途径的比较.吉林医学,2009,30(14):131-132.
[3] 罗飞燕,李健鸿,梁洁珍.癌症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现代护理,2006,12(3):125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