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方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基本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是一门融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先灌输给学生许多理论知识,再引入一些简单的案例分析,这就很难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锻炼真正融为一体,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很难得到真正实现。因此,必须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引入项目化教学元素,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一)从教学内容看,重学科性,轻职业性。翻阅了多个版本的《国贸实务》的教材,都是从学习合同签订的若干个条款入手,然后才是贸易准备、交易磋商等知识学习,最后介绍合同履行的相关知识。这与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相背离。一个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是由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环节有序构成。传统的教学过程,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零散混乱,实践技能没掌握,理论知识也学习得一团糟。
(二)从教学对象看,重个体教学,轻团队合作。《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多,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真实的一项国际贸易的完成,并非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业务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共同完成。相应地,课程《国际贸易实务》适合开展小组教学,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模拟相关角色,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面向个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从教学考核看,重理论检测,轻技能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由教师单方面命题出制试卷,试卷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题型构成一份试卷。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临时抱抱佛脚,很容易取得高分。但考试一结束,所学知识很快就忘记,高分低能成为司空见惯的事,这就导致教学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无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采用 “完整的行动模式”,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即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并实施直到任务的完成及之后的评价都由学生来做,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完成该项目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1]
《国际贸易实务》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主要体现在项目化教学目标的明确,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的制定等三大方面。通过引入项目化教学元素,整合多方教学资源,提升《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水平与效率。
知识目标教学目标掌握国际贸易中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技能目标在项目化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掌握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技能,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接。素质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在进出口贸易中,既能结合我国实际,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经营意图,又能符合法律规范和国际贸易惯例,与外商开展进出口业务
由表可知,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项目化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要素构成。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
1、设计思路:《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遵循“依据岗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强化技能”的原则,即依据外贸业务员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将完成一笔外贸业务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各个项目任务的完成中。[2]
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寻找客户,与客户交易磋商,与客户签订外贸合同,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外贸业务基本操作流程为主线,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困难与盲点,进而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学习与掌握。
2、项目化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内容由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四大块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
3、项目化教学安排
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中国的“核司令”。绝大多数中国人很少听过他的名字,因为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他将20余年的岁月献给死亡之海罗布泊,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科学家一样,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用罗布泊爆发的一声声“核弹惊雷”为中国铸牢了国防盾牌,让中国人民挺直了民族脊梁,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方式设计为三个跟学项目,一个自主项目,旨在通过四个项目的反复模拟训练,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岗位的技能。
?
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的制定,遵循“考核主体多元化,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技能考核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原则,全面提升教学考核的质量,增强教学考核的监督力量。
?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在项目化教学情况动态反馈表与学生项目总结报告的帮助下,笔者摸清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由起初的不适应,到慢慢熟悉,再到完全胜任经历了一个过程。“很累,但很充实。”是学生在反馈中提到频率最高的字眼。在累却充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甚至有些课堂也不记笔记,遇到考试就临时抱佛脚,考完试之后就统统忘记,在这样的被动学习惯性下,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丧失了快乐。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带着一定项目背景下的具体任务去学习,增强了学生课前学习的针对性与主动性。比如,在进口贸易的项目中,任务一要求学生模拟进口商业务员的角色撰写询盘函,发盘函、还盘函、接收函,在撰写函电之前,学生就必须弄明白什么是询盘、发盘等磋商环节的含义及操作规范,而这些学生必须在课前分组进行预习与讨论,才能正确撰写各种外贸函电。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项目化教学中,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分为知识链接与业务操作两大环节。知识链接部分,需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汇报,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灌输的模式,而教师的角色是评价、总结与补充。特别是在课前汇报阶段,每个小组,需要选一位代表,在课堂上为大家演示剖析,小组之间产生一定的竞争。在积极主动学生的感染下,很多内向胆小的学生,也打破畏惧主动走上讲台汇报,自信心与表达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总之,项目化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展示与锻炼自我能力的平台。学生由被动的“灌”转变为主动地“学”,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习兴趣,真正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笔者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知识链接环节,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业务操作环节,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操作。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特别是在与其他小组竞争的时候,小组的团队意识与协作性得到增强。
在授课中,笔者首先向学生解释与介绍项目化教学的相关背景,项目化教学的优点,并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了《国贸实务》如何安排教学项目,如何设计具体任务,学生如何参与项目化教学等等。刚开始,学生只能模糊地知道项目化教学的概念与意义,并不能对项目化教学有很深的认同感。但经过第一个项目的训练与实施,学生对《国贸实务》的项目化教学逐渐理解与认可,并增强了完成下一个项目的信心。
在教学理念层面上,项目化教学倡导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强化操作,突出技能”;在教学实践层面上,项目化教学则体现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即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必须各司其职,师生之间在教学任务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如,在《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中,教学项目以具体进出口贸易为主线,每一个项目分项目背景、任务剖析、项目实施、及项目总结四个流程。教师主要负责选择教学项目,设计具体任务,学生重点负责项目实施,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在项目实施阶段,可以总结为“两大环节,四步小曲”。“两大环节”是指“知识链接环节,业务操作环节”;“四步小曲”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评价补充,小组模拟操作,课后迁移训练”。其中,学生自主学习,即学生课前预习知识并汇报;教师评价补充,即教师以任务为背景,评价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并嵌入重难点知识讲解;小组模拟操作,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成员的讨论设计下,模拟完成相关任务;课后迁移训练,即学生课后通过相关案例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业务操作。学生学做合一,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及操作技能。同时,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尝试,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课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逐渐升温,课堂氛围逐渐活跃,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逐渐提升。[3]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难点与疑点,掌握第一手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进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项目化教学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一个完善的教学考核体系的支撑。项目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显然,传统的重在检测理论知识的考核模式已无法满足项目化教学。
在《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与体系。其中:在考核内容上,主要采用的是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占70%权重,结果考核占30%权重。在考核方式上,主要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旨在多元化评价主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力求公正客观的考核结果。在考核指标上,分别设计了组内自评表,组间互评表,以及教师总评表。每一份考核表,单独设计不一样的考核指标。
总之,项目化教学考核体系的完善,关键要优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健全考核指标,倡导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考核原则,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实践显示,以“任务驱动、知识支撑、项目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与现实的脱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促使其运用所获得的系统化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对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能力。
[1]沈国良.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徐锋.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