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力
惊悉新疆大学夏熙教授不幸病逝的噩耗,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全部工作,尽可能地压抑悲伤的心情,但还是情不自禁地怀念起与他几十年的师生情缘!
死神为什么要夺走一位电池老人体弱多病,但充满创造力的生命?
这太伤悲了!也太绝情了!
最近两年,勤奋的夏熙教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的英名也慢慢地从我们《电池》杂志最热的作者榜上消失了。读者朋友们可能会奇怪,但我深深地知道:夏熙教授这两年被迫放下了心爱的学术写作与科学研究,转到了一个全新的、不得不面对的新战场——与病魔作殊死的搏斗,并且是接二连三地进行残酷的战斗!
前两年,夏熙教授相濡以沫的老伴,突然身患癌症,夏熙教授在老伴身边日夜陪伴,辛勤护理,他们从珠海辗转到上海求医,又从上海转到苏州一边治病,一边疗养,然后再从苏州回到乌鲁木齐的家中,在新疆继续与病魔抗争……
两位共同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相敬如宾的老人,在坚持不懈地与癌症顽强作斗争的日日夜夜里,从来没有操持过家务的夏熙教授时时刻刻坚强地挑起了丈夫的重任,分担妻子的家务,兼顾护士的护理,劳心劳力,任劳任怨……这是常人难以设想的!上海等地的医疗条件再好,可癌症还是无情地夺走了师母宝贵的生命……
我打电话到新疆时,他家中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一直在想,再也听不到师母那熟悉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师母催夏熙教授接听电话的急切了……经多方打听,才得知自从师母病逝之后,夏熙教授因操劳过度,加之悲伤过度,也一病不起,不得不住院治疗,后来经医生检查,居然也查出了可恨的癌症,这可真是祸不单行……
即使是在身患重病期间,夏熙教授也从未抱怨过命运对自己的如此不公,他总是乐观地面对,从容地笑对生命。
夏熙教授,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此刻在我的心中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1984年2月,我刚到《电池》杂志社工作时,无数次地听到老编辑们讲述夏熙教授动人的故事。
1978年前后,夏熙教授从新疆到长沙收集、查阅、翻译有关资料,并在《干电池技术通讯》1978年第3期上以专辑的形式,出版了“干电池的发展动向与未来”等4大专题,总共124页。那时候,所有的科研与生活条件都相当简陋、艰苦,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伏在书案前不停地写作。长沙天热,没有空调,极难受,只能用竹扇降降温,饿了就到食堂吃点饭,晚上洗个澡,又接着干,当年革命加拼命的那种奉献精神,的确令人佩服。
我入编辑这一行,夏熙教授既是启蒙老师,又是指导老师。过去30年,只要我有机会与夏熙教授见面,他总是要邀请我到他的住处,谈一谈他对《电池》杂志与《电池快讯》的看法。当然有许多战略性的思考,也有具体的编辑方面的建议,例如要想办法,让《电池》杂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设想也真够大胆、也确实很超前。正是夏熙教授自己有丰富的国际交流(例如赴奥地利Graz,参加K.Kordesch教授组织的国际会议)与向国际知名刊物投稿与审稿的经验,他才不厌其烦地为我指路。他还建议《电池》杂志率先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推出英文摘要,以利于国际上的几大著名文摘刊物收录,还指导我们,建议《电池》杂志做文章的抽印本,并且寄来国外著名刊物的抽印本样本。《电池》杂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探索,终于慢慢地如他所愿,先后都进入了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出版的这几大国际上著名的文摘刊物,后来又荣获了首届国家期刊奖及其他几项大奖,不仅获得了荣誉,而且在国内、国际上提高了声誉,为中国人争了光!这其中有夏熙教授的心血与汗水,他功不可没!虽然他的名字不曾出现在《电池》杂志的获奖证书上,但我们编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夏熙教授有敏锐的观察力,他早就捕捉到了互联网将会对纸质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总是要求《电池》杂志改短刊期,加快出版速度,建立数字平台,加大网络服务的力度。从现在看,这些远见卓识是需要一双慧眼的,也是需要战略眼光的。
夏熙教授总是会在凌晨两三点打电话给我,我睡眼惺忪,他谈兴正浓。侃侃而谈之后,突然又想起来仿佛时机不对!乌鲁木齐是半夜十二点,他刚刚看完书、写完稿,刚刚想到满肚子的话,要跟我说,竟忘记了乌鲁木齐与长沙有几个小时的时差,乌鲁木齐才午夜,长沙已是凌晨了。谈到最后,他总是不停地说:对不起,下次注意。深更半夜,夏熙教授仍在看书学习,夏熙教授的敬业精神,怎能不叫人叹服!
生活中的夏熙教授的确十分可爱。有一次他来湖南开会,打算给我们一个惊喜,加上有关单位会派人接送,因此事先并没有通知我们。可不巧的是:夏熙教授的电话本不见了,所有的人都联系不上了!这可急坏了夏熙教授!幸好他还记得我们杂志社的电话,说明原因后,我们专程去机场接他,送他去开会的宾馆。他一路上十分开心,连连致谢,说回去就备份一个新的电话号码本,不然在其他城市就糟糕了,会误大事的!
我与夏熙教授有过多次长谈,其中的一次被我以专访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惟楚有材》为题,发表在《电池》杂志1991年第2期上。类似的谈话,总会让我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让我想起了曾读过的历史学家罗家纲先生撰写的《师门五年记》(生活.读书.社会.三联书店,2012年10月)。史学家严耕望先生称此书“不仅示人如何为学,亦且示人如何为师”。我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眼光独到、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能不感到骄傲与自豪吗?
夏熙教授尽管长年生活在边疆,但他有一个好习惯:无论谁请他讲学或开会,他总是要认真准备,不拿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总是不肯轻易答应的。要么不讲,要讲,总要讲出点新意来!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我当《电池》主编之后,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电池》杂志社曾有幸在湖南湘潭、湖南长沙和福建武夷山召开过3次全国性的电池信息交流会,每次夏熙教授都明确表示大力支持。他不会计较住不住五星级酒店,但如果没有写好文章,是绝对不会轻易答应的。有时他话锋一转,又滔滔不绝地谈到最近所读、所想、所写,如数家珍。夏熙教授每一次都要写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每次都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为来自全国的代表作一个精辟的学术报告,让大家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夏熙教授工作之余,总是充满了舐犊之情。正因为如此,我总是想去他的书斋看看,翻翻他的藏书。这一难得的机会终于等来了。
2007年夏天,我们曾专程从长沙到乌鲁木齐,专门到新疆大学去看望他,这让他喜出望外。他与师母连忙拿出新疆的各种土特产招待我们,还让我们看他多年来收集的精美邮票与宝贵的藏书!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让我们看了新疆大学很多同学们分章、节轮流翻译英文版电化学名著的作业,一本一本地装订得很精美,精心收藏在书柜中。他那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非常佩服。难怪后来有如此之多的新疆大学电化学优秀的同学,陆续进入中外名校深造,读博士,搞科研。名师出高徒,由此可以见一斑,可以窥全貌。
夏熙教授退休之后,有一段时间曾住在珠海。我们有一次作为不速之客,闯入他在珠海的住地,他喜出望外,披上围腰,亲自下厨,不让师母插手,把冰柜里好吃的与在商场买的美味佳肴全都拿出来,就如同在自己家过大年一样,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他还不忘去附近的宾馆为我们联系住宿,预约房间,要知道多年以来,都是师母照顾夏熙教授的生活起居呀!夏熙教授亲自为我们下厨,能不叫人感动万分?
夏熙教授除了工作,当然也会有爱好。集邮就是他痴迷的爱好之一。他退休后,离开了乌鲁木齐,原来购买邮票的渠道不灵了。我们在长沙通过努力,为他特快专递每年的邮票,他一收到,总会打电话来致谢,听那口气,就知道他是集邮行家里手,也是邮品鉴赏的高手。但他并不以此谋利,纯粹是爱好,纯粹是喜欢,纯粹是为了赏心悦目,并不以某种邮票升值多少而自喜!
夏熙教授的博学是众所周知的。最近两年,他总是跟我讲:他已完成了一部可以压枕头的电化学专著,大约有40多万字,早已送到北京一家知名的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之前为夏熙教授出版过译著,完全认可夏熙教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及多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工作与在国内外发表过的多篇论文,出版社对专著已经进行过严格的审稿了,也确定了专著出版的时间表。可夏熙教授还觉得不太满意,总是说:出一本压枕头的专著,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后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考虑再三,坚持从出版社撤回了专著的稿件。因为此事,我曾多次与夏熙教授沟通,考虑到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与退休之后的科研条件,动员他尽快考虑修改,尽快交出版社出版,我们杂志社的编辑可以为他分担一些校对工作;或退而求其次,分章分节,精选其中的精华部分,在《电池》杂志上长篇连载,不限时间,不限字数。他每次都说:此书还不成熟、还不满意。不论我如何动员,他都一直不同意,直到今日,这部巨著都未能付梓出版,最终成了一件最大的遗憾。
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夏熙教授对著书立说,出版专著如此严谨,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我跟夏熙教授开玩笑地说,让我报考他的研究生,问他行不行?他很认真地回答道:我们电池行业真的不缺一名优秀的电化学研究生,但要当好一名《电池》编辑可真不容易!当编辑必须要有比较扎实的中文功底和虚心好学的精神,还要有过硬的外语基础,包括第二外语,并且要乐意为人作嫁衣裳!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冷板凳。用你中外文方面的所长,与电池技术进行嫁接,就会有巨大的优势,只要肯坚持,就可以成就很多事!为《电池》杂志做一些别人无法做到的事吧!
我拜师不成,教诲犹在耳边!
应当说编辑岗位是一个良好的事业平台,可以广泛地与电池行业内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交朋友,可以取众人之长,可以兼听则明,只要静下心来,坚持下去,是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的!我在《电池》杂志坚守30年,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我在《电池》杂志当编辑30年,夏熙教授可以说是我遇到的贵人与导师之一。他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文笔流畅,英文熟练,既能写作,又有译作。这种文字功底,是老学者的基本功,但并不是每个电化学专业老师所特有的强项。他曾对我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与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的几本译作十分欣赏,并且十分在行地加以评说,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毕竟是亲手做过翻译的人,其中的艰苦是深有体会的!
夏熙教授总是讲:《电池》连续三次荣获国家期刊奖及百种重点期刊奖,并不是全国近万种期刊都可以做到的;《电池》能进入国际几大著名数据库,也不是每种科技刊物都可以做到的。《电池》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胆地进行尝试,并且不断地努力,如果当时错失良机,现在就会后悔莫及。
想当年,如果没有夏熙教授的精心指导,我顶多也就是一个整天伏案工作、无所事事的小编辑,不可能在《电池》杂志编辑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来。
他晚年,对我讲得最多的是要如何爱护《电池》杂志,如何关心《电池》杂志这么好的编辑团队。当主编,一定要明白“人聚财散”的道理。当主编,更要以人为本,要培养接班人,要从长计议。这些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谈话,我至今都时刻铭记在心,并且身体力行!
夏熙教授晚年喜欢与我谈《老子》,用他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开导我、鼓励我,一直鞭策我,要我尽心、尽力、尽意带好《电池》杂志的编辑团队,为电池行业多做贡献。同时,总是对我讲:人要知足常乐,要淡泊名利,不要计较得失,要珍惜生命,珍惜光阴,在编辑好《电池》等两本刊物的同时,也不要浪费了自己练笔的机会。这些话意味深长,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
夏熙教授是天生的伯乐。他一直求贤若渴,十分爱惜人才。
新疆大学的学生做出了成绩,发表了论文,或到名校深造,他总是津津乐道。在指导我的这么多年中,他深知:我是77级英语本科毕业生,此前曾在湘西当过3年知青,在大学时坚持四年,系统地旁听了中文系的相关课程,毕业后在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单位工作过,当过口译,也做过笔译。他总是劝我不要离开电池行业,不止一次地劝我说:“你为电池行业所做的开创性的编辑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行业内大家公认的!”
夏熙教授用高校或科学院系统培养人才的高标准严格要求我,并鼓励我2000年申报、晋升“研究员”职称,但以我77级学习外语的本科学历,加上我为电池行业16年的服务经历,参加湖南省科委系统内研究系列的“研究员”职称评定,在评定标准、任职要求等很多方面,显然是很吃亏的。因为很多条件与我所学、所从事的工作是不尽相同的,我在《中国翻译》、《中国日报》等知名报刊发表的非电池专业的文章、论文以及在出版社出版的所有译作、译著,都不能作为参评的材料。但夏熙教授坚定地认为:无论按什么标准来衡量,我在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与《电池》杂志社所做的主要工作,都已经达到了晋升标准,因此提出要我大胆申报。为了让湖南省科委的所有评委了解我在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和《电池》杂志社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他执意带头为我写推荐信,并实事求是地、详细地介绍我的工作。我的晋升第一次就顺利地通过了,让我成为了新世纪湖南很多省级科研院所总工程师、所长及其他主要科研骨干同一批被湖南省科委批准的、荣获“研究员”职称的科技人员之一。其实,我知道这是夏熙教授对我在电池信息、电池编辑出版方面多年工作的肯定,这让我十分感恩。后来,他又极力推荐我挑起《电池》杂志主编的重担。《电池》在以后几年中,又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结果表现上佳,两次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大奖,再次表明夏熙教授是慧眼识人,所举荐的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他乐意培养我,还与我合作撰写了《中国锌锰电池及锰材料的近况及前景(英文)》(夏熙 文力 鲁阳,《电池》1995年第5期,203-206页)和《民用电池工业发展趋向(英文)》(《电池》1995年第6期,251-254页),并在相关的国际会议上宣读。
自从2000年当《电池》主编的这么多年来,我每年都要为《电池》写一篇卷首语,也就是写一篇编辑工作的小论文,力求有新意。写完之后,我总是要请夏熙教授审阅过目。夏熙教授无论是远在新疆,还是近在湖南,都会一丝不苟地逐字审阅,并且不厌其烦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修改的建议,让我如沐春风。
2014年转眼之间又要来了,又到了写卷首语的时候了,此时此刻,我在想:即使我写出一篇精彩的卷首语,又该到哪里去请老师审阅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夏熙教授为我从严把关,我的思绪就会飞翔,我的文字就会如清泉流淌,可从此以后,难再觅知音了,弦断有谁听?
夏熙教授病重期间,每次在电话中听起来总是乐观向上的,但我真的不敢问他的病情,我总是听完他的叙述后,去查找相关的医学文献,或咨询我省期刊界有关医学期刊的编辑同行。我和他一样都知道,按目前的医疗水平,人类还缺少战胜类似疾病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与夏熙教授约定,定时将我所写的诗词习作,用手机发到他的手机上,他如果收到,给我回复一个字,或一个白板都可以,我都会明白他收到了。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夏熙教授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少,这是不是生命将走到尽头的信号?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如此短暂,但每个人的一生若要过得如此辉煌,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夏熙教授,在这82年的人生中,饱经风霜,忍辱负重,在边疆地区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人就将会这样长眠不醒?
夏熙教授,你太劳累了,你安息吧!
我因没有事先得到新疆大学的讣告,没有赶到新疆为夏熙教授送上最后一程,我感到十分愧疚,故写此文,真诚表示我对夏熙教授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夏熙教授与我情同手足,亲如父子。这其中是不是深含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不得而知,这么多年来也不忍心去追问……只有远在新疆戈壁深处的夏熙教授心里最清楚!
试抄录几首我所写的诗词习作,附于本文之后,希望夏熙教授在天之灵,还能与我谈诗论词,笑对人生……
附录文力的几首中英语习作,陆续用手机发出:
文力试填两首《长相思》送老师
(1)
海无涯,爱无涯,白发童心成大家,百年师道嘉。
盼云霞,送云霞,月夜书香楼外桠,一生桃李佳!
To My Teachers,rewritten by Wen Li
An ocean has measureless side,
Your love is like measureless tide,
The old with best and childlike minds
becoming great masters now can confide
our age-old teaching ways are better kinds.
To look for the coming of rosy cloud,
Farewell to the going of rosy cloud,
Outside the windows,under the moon’s guide,
The green twigs listen to reading aloud,
All students learnt worldwide are lifelong pride.
2011年11月12日
(2)
水多情,月多情,情最深处在眼睛,师亲比母婴。
语轻轻,履轻轻,人世修身看五经,微笑岂无凭?
To My Teachers,rewritten by Wen Li
The water is full of fondness,
The moon is full of tenderness,
The everlasting affection is in your eye,
The teacher’s love is much kinder than mother’s,why?
You talk as softly as you may,
You walk in a much gentler way.
The ageless training by Classics is great,
Happiness,hearty smiles,who can translate?
2012年1月12日
文力试填《浪淘沙》小词一首
万里起风沙,地上霜葩,孤灯难御夜寒加,独望西窗祈旭日,倍感时差。
戈壁少林花,雪水哗哗,天山南北梦时家,纵有瓜果香满地,谁与争夸?
2011年09月15日
文力试写英语小诗一首
The Webs are boundless eagles’flights,
Our world is but the keys on hand.
To surf is like daydreaming nights,
We go afar as mouse can land.
2012年10月19日
致谢:本社罗秋珍主任、李胜编辑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舒东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湘潭大学王建平教授审阅了英语习作,一并致谢!
摄影:文力、罗秋珍、李胜,图片进行了裁剪、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