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吉,张翼宙,金万里,齐嘉阳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函〔2010〕1号)精神,明确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将遵循“一种模式、两条途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其中“一种模式”即医学人才培养的“5+3”模式,前5年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现结合浙江省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将中医类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要作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一个特有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较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医疗质量[1]。
2.上海试点带头作用。2012年8月在沪举行“2012年上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海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全国试点单位,介绍了其经验,为开展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提供了带头模范作用。
3.浙江省的现状。目前浙江省卫生厅正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工作,浙江省共有浙江大学医学部、温州医学院及浙江中医药大学3所高校参与其中,其政策制定与衔接经验,为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省内惟一中医药综合性大学,2000年批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及培养,2009年取得临床医学(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招生偏向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其研究生强烈要求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社会需求。由于扩招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研究生来说,经过轮训取得证书可增加其就业筹码;对医院等用人单位来说,更倾向于持有《规范化培训证书》的毕业生;对学校来说,提高就业率与签约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
2.基地支持。根据《关于公布浙江省第一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通知》(浙中医药〔2012〕46号)精神,临床培训基地原则上须建在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而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及浙江中山医院的均为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浙江省中医院的培训学科涵盖完整的中医内科学等11个专业,另外还有10余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均是基地,完全有能力承担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的要求。
3.招生数递增。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数每年递增6%,从附图可看出自2008年至2012年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的变化趋势,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育管理部门对医学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质量也越加重视。
附图 2008-201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数
4.就业压力。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学生强烈要求参加规培,增加自身筹码来缓解未来就业压力。
1.中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1)制定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办法及管理实施细则等,并且由学校层面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严格要求研究生的同时,也保障其研究生的待遇。(2)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的同时可自由选择是否自愿与规赔接轨培养,但必须征得导师及学院的同意并与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后方可进入申报阶段。(3)研究生申报基地及基地招录、调剂原则上以导师所在医院为第一志愿招录,方便导师在业余时间可以对学生的科研、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成功招录的研究生同时具有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研究生接受学校、培训基地联合管理。(4)按照上海试点及浙江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管理经验,中医学硕士培养方案中的基础理论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程想结合;按照《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强化对研究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严格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理论科目考试、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及结业考核[2]。
2.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中医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1)研究生应按照《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完成临床培训轮转,通过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各科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可向学校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授予申请,经审核通过,由学校学位委员会授权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2)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结合临床课题或临床实践,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病例分析或科学研究。(3)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为5年。研究生培养期间,因个人原因终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学籍同时自动取消。
1.时间衔接问题。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报名人员由医院、社会人员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等组成,一般8月份统一报名、招录,9月份进入轮训基地。但8月份研究生新生尚未入学报到,而规赔的临床轮训又需33个月的时间,如延迟进入临床轮训就会阻碍其正常时间的毕业。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在研究生新生复试时,提前告知学生接轨的新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解决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报名、招录及进入基地轮训的时间衔接问题。
2.学校维稳问题。按照《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证书按“4证合一”颁发,若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培养方案的环节,或未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或《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又或在临床轮训中途申请退出者,将无法获得毕业与学位证书。另外,涉及到本科为临床医学毕业考入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以及培养类别为学术型的研究生均无法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告知政策;其次,在招生录取时尽量选择本科专业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的学生;最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往科学研究方向引导,培养其研究、科研能力为主。
综上所述,中医类别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新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其对提高中医类别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能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探索符合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模式改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从学术型人才为主慢慢向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转变,具有重大的推进效果。
[1]孟 群.中外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概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70.
[2]汪 玲 ,吴海鸣.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4):6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