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宇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130
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要求较高,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呼吸、心率、扫描中的配合以及体表运动都直接影响着成像效果,甚至事关检查的成败,因而如何调整患者心理并使之配合检查则至关重要[1]。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为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获得高质量的CT血管图像,我们对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收集在我科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00例行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心前区不适且活动后加重,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均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行为异常。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62.76±6.88)岁;受教育年限3~23年,平均(9.10±2.38)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3岁,平均(62.84±6.82)岁;受教育年限3~22年,平均(9.07±2.3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仪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和美国Medrad公司生产的悬吊式EnVision CT注射器,20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数字化Kodak Dry View 8700干式激光照相一体机和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检查方法:除去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于肘前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在指定区域连接好心电门控机,监测心率,心率稳定在70次/min左右开始检查(如心率大于80次/min,扫描前30 min口服倍他乐克50 mg,使心率降低至70次/min左右)。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70~100 mL,注射速率5 mL/s,注射结束后同速注射生理盐水30 mL。患者平卧扫描正位及侧位定位像,设定监视层面于气管隆突下1 cm层面、感兴趣区(ROI)于胸主动脉,触发阈值为100HU,延迟时间为5 s,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下至膈下2 cm。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后进行R-R间期影像重组,传至AW 4.1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发给患者造影剂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及询问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告知患者整个检查过程、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1.3.1 认知护理干预 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检查的目的及意义,保持平和心态与保持稳定的心律对检查的重要性,以及碘对比剂过敏的相关内容和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误解,使其了解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告知患者注射对比剂后身体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感觉发热、口腔有药味、注射部位胀痛等,如果出现上述反应不要紧张[2]。
1.3.2 心理护理干预 检查前,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向患者介绍CT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无创性,以及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检查效果的影响,消除患者恐惧与紧张心理。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放松训练、暗示疗法或音乐疗法等行为疗法,分散其注意力,并耐心倾听患者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增强患者对检查的信心[3]。在安置患者体位时积极与患者交流,给予关心和体贴,在注射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对的安慰,使患者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1.3.3 行为护理干预 协助患者摆放正确姿势,教会平稳吸气憋气的方法,通过冥想、放松、腹式呼吸等训练,使患者放松身心;先预注射小剂量(5 mL)造影剂,检查高压注射器、连接管,注射针头与患者的血管是否连接固定稳妥,及观察患者反映;大剂量注射造影剂前,再次叮嘱患者配合呼吸,以防止心率变化过大[1]。
1.4.1 负性情绪评价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分析、测评,将SDS及SAS调查问卷积分乘以1.25,分别得各问卷总积分[4]。
1.4.2 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估 Ⅰ级: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充盈良好,无心率波动伪影及呼吸运动;Ⅱ级:冠状动脉显示欠清,且存在少量伪影,但是仍可达到诊断要求;Ⅲ级:冠状动脉不能全程显示,管腔不能分辨,不能达到诊断要求;以(Ⅰ级+Ⅱ级)例数/总例数×100%来计算图像总体合格率[5]。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用(±s)表示,以P ≤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检查前SDS及SAS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两组患者较检查前SDS及SAS评分均降低(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前后SDS及SAS测评结果比较(分)
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合格率为 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检查平均时间为(24.98±4.17)min,对照组平均时间为(40.20±6.52)min,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10次者5例(10%),低于对照组的24例(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T血管造影在医学上又称为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利用X光穿不透显影剂这一特性获得一定的图像信息来诊断血管病变的。CT血管造影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并易于患者接受[6]。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设备及心电门控技术的快速发展,CT血管造影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然而,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患者的心律、心率等直接影响着检查的效果及成败,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7]。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单纯配合临床治疗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其中护理干预是整体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8-9]。我们对实施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其负性情绪。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其主要因素可能与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心率波动幅度降低有关。CT冠状动脉造影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得到患者理解和支持,增强完成检查的信心,在比较清醒及平和的心态下配合机器语音指令,为提高图像质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CT冠状动脉造影实施护理干预,抓住了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消除或降低对检查的影响,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姜丽,黄叶莉,梁英魁,等.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理护理体会[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7,20(1):53-55.
[2] 邓妮燕,何玺,马莹,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65-666.
[3] 朱素梅,王晋君,王俊波.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26):2418-2419.
[4] 李远贵.临床护理科研原理与方法[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6:222.
[5] 周玉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21):1933-1934.
[6] 于同刚,姚振威,冯晓源,等.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10(1):18-22.
[7] 张爱莲,聂永康,黄辉,等.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5):324-327.
[8] 郑萍,阳维德,罗秀锋,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2):202-203.
[9] 蒋巧兰,陆华葵,黄巧娟,等.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患者的抢救配合与护理[J].广西医学,2011,33(10):1373-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