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腹内疝2例

2013-09-18 10:07李海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厚层疝囊肠管

李海飞

1 病例简介

病例1:患者女,34岁,1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疼痛,伴腹胀、恶心。既往有剖宫产史。体格检查:腹部膨隆,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2 cm的陈旧性切口瘢痕,下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盆腔内混合性包块。CT示左下腹部小肠肠管局限性扩张积液,并可见局部肠系膜聚拢,呈缆绳征改变(图1A),厚层多平面重组(MPR)清晰显示疝囊及疝口(图1B),CT诊断:左下腹腹内疝。术中见盆腔有约30 ml血性渗液,子宫体积增大,与前腹壁粘连,并与膀胱粘连形成一直径约2 cm裂隙,空回肠交界处小肠约20 cm疝入其中,小肠局部坏死,颜色暗黑。术中诊断:腹内疝形成,小肠坏死。

图1 A.左下腹小肠肠管局限性扩张积液及局部肠系膜聚拢呈缆绳征(箭);B.多平面重组显示粘连带、疝口及扩张积液的疝囊

病例2:患者女,29岁,11 h前饮食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呕吐胃内容物,有时伴烧心,肛门排气较少。体格检查:全腹压痛,肌紧张,以上腹为重,肠鸣音弱。腹部立位平片:中下腹肠腔少量积气,左侧见一小液平。CT示:左中腹部胃与胰腺之间可见局部肠管明显扩张积液,肠壁可见多发气泡影,厚层MPR可见小肠肠管明显C形扩张积液(图2A),肠系膜血管于左侧十二指肠旁呈缆绳征及漩涡征改变(图2B)。CT诊断:左十二指肠旁疝。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上段空肠约30 cm嵌入十二指肠旁间隙,肠管水肿、扩张,呈暗红色,局部肠管扭转360°,周围广泛粘连。术中诊断:十二指肠旁疝,肠扭转,肠梗阻。

图2 A.左中腹部可见局部肠管明显C形扩张积液,肠壁见气体影;B.肠系膜血管于十二指肠旁聚拢呈缆绳征及漩涡征改变(箭)

2 讨论

腹内疝的发病率低于1%,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致死率高[1,2]。由于腹内疝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困难。纪建松等[3]认为以下症状有助于诊断:有腹部手术史,尤其是Roux-en-Y术后,或有慢性间歇性腹痛史,有时以发作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就诊,未经手术治疗而缓解;体格检查时腹部可触及明显呈腊肠状或压痛性包块。术后腹内疝及十二指肠旁疝相对常见,病例1为剖宫产术后造成子宫与前腹壁及膀胱粘连形成直径约2 cm的裂隙,造成空回肠交界处小肠疝入其中;病例2为左十二指肠旁疝伴肠扭转。CT征象主要有:①局限性小肠扩张积液,呈囊性或囊袋状肿块,其内可见弹簧状小肠黏膜,肠壁可伴或不伴积气;②肠系膜血管异常征,包括肠系膜血管聚集、牵拉、扭转与充盈等;③厚层MPR可见肠系膜脂肪延伸入病灶内,附属于疝入肠袢的肠系膜脂肪受牵连,可见疝囊及疝口;④并发肠扭转,可以显示肠管及附属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腹内疝需与肠扭转、腹股沟直疝及肠套叠等鉴别。在检查急腹症及发现局限性小肠扩张积液等小肠梗阻患者时,应采用多层螺旋CT厚层MPR等后处理技术,充分显示疝口、疝囊及肠系膜血管异常等征象,有助于诊断腹内疝。

[1] 金玉莲, 李葆青, 陈巨坤.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18(2): 123-126.

[2] 梁洁, 陈巨坤. CT诊断腹腔内疝1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 17(4): 317.

[3] 纪建松, 章士正, 邵初晓, 等. 螺旋CT对小肠内疝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6): 619-622.

猜你喜欢
厚层疝囊肠管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人工智能对基层影像医生筛查肺结节的辅助价值
三层系厚层试验区调整注采层段改善驱替效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Winter Walking in Wales威尔士的冬季徒步旅行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