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琰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英语教学及相关的科研工作对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英语教育质量的优劣。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校大学生英语理论和应用的技能和水平,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高校英语教学和研究质量的提高和评价也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和永恒的主题[1]。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是指高校英语教师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使用各种教学科研资源,通过自身知识积累提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创新等各种教学管理创新活动,以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创新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产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并进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英语教学、科研领域与创新特色的综合能力。高校英语教师能力是影响高校英语教学和科研的决定性因素,是体现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等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和高校英语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英语教学创新能力、提高英语科研创新水平的关键环节。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行系统评价,不仅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对外开放和交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师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使英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素质和能力,实现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进而促进全局层面上的英语学科建设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帮助各级教学管理部分及时了解和掌握英语教学科研的水平和效用,优化教学科研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为建立更为公平的甄别选拔制度和具有真正激励功能的评优、奖励和晋升体系奠定基础,能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评价为视角,分析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素构成和结构特征,为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提出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的组织流程和体系框架,为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的实施提供总体框架和参考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定义了一个由2个层次共11个纬度构成的可扩展的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指标模型,为实际的评价活动提供具体的可度量准则。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素构成及结构特征是指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组合的联结方式。通过对能力要素构成及结构特征的系统研究,可以理清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素及不同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已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教学和科研已成为当前条件下高校英语教师工作的两条主线。因此,研究影响英语教师能力的因素,需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总体来讲,影响英语教师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校内因素又有校外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2]。其中,教学工作是在一定条件基础之上(如教室、实验室等)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能动性,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科研工作是高校老师在一定条件基础(如仪器设备、资料信息等)的支撑下,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产出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的过程。在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中,高校的文化环境(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文化氛围等)、日常管理(激励政策、科研制度等)作为外生变量存在并对教学和科研过程产生影响。换言之,高校英语教师是高校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体,条件基础、文化环境和日常管理是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教学和科研活动作为联系主体和基础的载体贯穿于教学科研创新的整个流程。
与上述分析相对应,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释放流程和能力的基本要素与结构特征可通过图1进行描述。
由图1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流程是以英语教师为主体的软硬件环境的综合体现。其中,教学和科研作为英语教师能力素质的内在组成,是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的重点;而条件基础、文化环境、日常管理等作为支撑要素,受国家、部委、学校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故不作为本文研究重点。
图1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素构成及结构特征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工作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高校英语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职能,必须坚持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力求评价能起到促进高校相关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必须符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实情和实际运行体制,能客观指导和引领高校英语教学科研工作的良性开展[3]。
总体来讲,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是针对特定的评价目的(如中期检查、任职考评、奖励晋升等),由评估机构(如院、系以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等)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特定的被评对象(如英语学系、课题组乃至老师个体)的英语教学和科研能力实施评价,获取评价结果并进一步指导后续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
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包括评价目的及原则、评价组织、评价主体、被评对象、评价形式及方法、评价结果及使用、评价结论及建议等,上述评价要素在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的整个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印证,共同推动着评价流程的良性运转[3],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的组成要素
其中,评估组织是指组织和实施评价的机构,负责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等。对于不同的评价目的,实施评估的组织也会有所差别,如对于学校英语教师进行整体的能力评价,和教研室内部自己组织的能力评己的定位,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可行性”是指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到评价的可行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对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综合评价不是靠某一个指标或部分指标就能实现的,而应根据特定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科研的特点、规律和高校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既能体现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科研现有实力,又能反映高校团队管理导向作用的指标体系,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评价;此外,不同的用户和领域对评价指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需求,不存在适合于所有用户和领域需求的指标体系。
基于第2节的分析,参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现有研究成果[6-9],综合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的指标度量需求,同时出于模型描述客观性和可测量性的考虑,本文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指标模型(如图4);所谓可扩展性即如果加入新的度量指标,不需要对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大的调整就可以满足需求。
图4 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指标构成
(1)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素质的基本构成,是判定高校英语教师是否称职的首要条件。从教学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出发,可以将教学能力类指标划分为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6-7]。教学观念,包括老师能够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重视融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教学态度,包括备课认真,准备充分,对教学充满热情等。教学内容,包括重难点突出,讲课内容充实,逻辑性强,重视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等。教学方法,包括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因材施教,能够熟练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教学水平,包括专业基本功扎实,能够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发音准确,语言规范,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等。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外语成绩有提高,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扎实,实际运用外语能力有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有进步等。
(2)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高校老师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基石;科研工作对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从科研产出的角度出发,可以从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学术论文、著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度量。科研项目,包括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层次、类别、数目等。科研奖励,包括获得的国家、部委、学校等各类型的科研奖励等。学术论文,包括在相关学术期刊、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及其收录情况等。著作,包括出版的各类学术专著、教材等。人才培养,包括培养的博士、硕士、本科等类型学生情况。
本文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视角,对以服务于高校管理活动的英语教师能力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素构成、结构特征,研究了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活动开展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2层次11个维度出发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指标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下一步将深入分析指标体系中各维度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并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研究提出适合高校英语教师评估实际情况的评估方法,有效满足高校英语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
[1] 高春河.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8):30-31.
[2] 韩艳.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7-8.
[3] 刘书雷,吕蔚,韩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467-470.
[4] 李成.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3):113 -115.
[5] 孔繁月.新型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教育与考试,2007(6):89 -92.
[6] 王秋菊,张士诚.应用模糊综合评价评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8-40.
[7] 蒋秀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模糊优化模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80-182.
[8] 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9] 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6):169-171.
[10]刘书雷,沈雪石,吕蔚,等.高校科研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32(1):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