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华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50)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去向非公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形势下,毕业生党员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受就业形式多元形势的影响[1]日益明显;在走上社会前后受到的来自社会思想观念影响和组织关系、组织生活的不确定性[2],给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带来冲击;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员发展质量受到学生在校时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3]也较为明显。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党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我们成功地调查了来自广州地区三所高职院校毕业1至5年的毕业生,调查共发出700份问卷,回收612份问卷,回收率87.43%,有效问卷588份,占回收问卷的96.1%。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探索性与验证性相结合的方法,借助SPSS 19.0统计分析工具,通过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度挖掘。
为研究入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是否党员”与工作单位类型、工作地区、工作职位、目前月薪、初始月薪、专业对口情况、就业观念、找第一份工作时间、更换单位次数、职位升迁情况、是否获得培训机会、工作态度、处理专业与工作关系、与同事人际状况等15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构建两两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双尾显著性检验,得到如表1所示的分析结果:
根据表1分析发现,是否党员与工作地区、就业观念、工作中获得培训的机会、对待工作的态度、人际关系状况5个指标双尾检验值都小于理论概率P值0.05,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研究这5个指标发现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 0.089,0.097,-0.112,0.110,0.120,这些值虽然表示两两相关性不非常强,但相互之间的关联影响存在。可见,是否党员确实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虽然单个方面的影响程度不会很高,但由于影响存在于多个方面,所以产生了“较为广泛但不深刻的影响”。影响具体表现在工作区域的选择、就业观念、是否获得工作培训的机会、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以及与同事人际状况等关系个人长远发展的指标上。
表1 入党与高职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相关性分析结果
为更全面分析入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个人影响,下面将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做分组对比。利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法,比较党员组和非党员组数据的总体均值是否存在差异性,检查差异是否显著。
按照分步分组的方法比较两大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工资收入,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检验值为1.503,P值为0.221>0.05,两方差是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010<0.05,结果存在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存在差异。
(2)专业对口度,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F检验值为0.853,P 值为0.356 >0.05,拒绝原假设,两方差是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687>0.05,结果无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在专业是否对口这个特征上没有差异。
(3)学历提升,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检验值为55.195,P值为0.000<0.05,两方差是不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000,结果存在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在学历提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表3所示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工作职位,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检验值为0.882,P值为0.348>0.05,拒绝原假设,两方差是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766>0.05,结果无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在当前工作职位上没有差异。
(2)找第一份工作的时间,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检验值为1.176,P 值为 0.029 <0.05,两方差是不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008<0.05,结果存在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在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间花费上有差异。
(3)毕业后是否更换过工作,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检验值为0.114,P 值为0.736 >0.05,拒绝原假设,两方差是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215>0.05,结果不存在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在更换工作上没有差异。
(4)毕业后工作能力提升,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检验值为0.171,概率 P 值为0.679 >0.05,两方差是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014<0.05,结果存在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方面存在差异。
(5)对工作的满意度,方差齐性检验 F检验值为0.191,概率 P值为 0.662>0.05,两方差是齐性的。进一步分析t检验的P值为0.000<0.05,结果存在差异。说明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存在差异。
表2 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基本情况对比t检验描述(独立样本检验)
表3 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工作情况对比t检验描述(独立样本检验)
为进一步研究入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继续分析入党对毕业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将“是否党员”和分享工作成就、处理工作态度、处理竞争与协作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发现,是否党员与“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双侧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05,两者的相关性显著,两者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148,证明两者存在一定的反向相互影响关系。
为更深入了解相关影响程度,把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和分享工作成就、处理工作态度、处理竞争与协作等指标做对应分析,统计三个指标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的各选项的频数。为保证分析的样本数量的一致和均衡,选取党员毕业生样本数据当中序号为1~277的前277个样本,作为分析对象(占据党员总体人数的89.07%),与非党员毕业生进行比对分析(表4)。
表4 入党与高职毕业生的人际关系相关性分析
从表4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1)在分享自己的工作成就时,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都最倾向于与自己父母分享,但党员毕业生的倾诉意向更加强烈,而从“分享工作成就”的选项“1”可以看出,非党员毕业生向同事倾诉工作成就的意向要比党员毕业生更加强烈,即非党员毕业生与同事在工作成就上有更多的分享。
(2)当在工作中出现观点冲突和意见分歧时,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存在差异,党员毕业生更倾向于“与人讨论达成共识”,非党员毕业生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看法但愿意与人讨论协商”。可见党员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沟通交流意识更加强烈,而非党员毕业生则更加坚持己见。
(3)在对待工作当中的竞争与协作的态度上,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竞争有利于激发进取精神,所以应该适应和参与竞争,但竞争并不影响与对手的协作”。也有一小部分非党员毕业生认为“竞争是很残酷的,所以可以不择手段,通过损害对手名誉等手段获得竞争优势”,党员毕业生选择该选项的人数要少很多。这也说明了党员毕业生更青睐于协作,在协作的基础上公平竞争,谋求发展。非党员毕业生的竞争和弱肉强食意识更强烈一些。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深度的数据挖掘可以看出,当前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是成功的。高职院校党员毕业生群体的职业发展各项指标和个人学习提升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入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
(1)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得到提升(升本)比例不高,而在升本的毕业生中,党员毕业生占绝对多数(超过90%),这说明高职院校党员毕业生升本意愿更强,党员毕业生更多地考虑长远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在高职院校发展党员过程中更注重学业成绩。
(2)从工资收入上看,党员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水平略高于非党员毕业生,党员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间也要比非党员稍快,这说明社会对高职院校党员毕业生的认可,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要高于非党员毕业生。
(3)从个体的职业发展情况上来看,党员与非党员毕业生也存在着差异。在个人学习和进修培训上,党员毕业生能力和愿望都要更强一些。在对待工作方面,党员毕业生群体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在对待竞争与协作的态度上,党员毕业生的合作意识更强。从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来看,党员毕业生在个体职业发展方面总体上要优于非党员毕业生。
(4)调查只是针对毕业1~5年的毕业生,加上毕业时间越长的毕业生问卷数越少,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集中在毕业不到3年的毕业生,虽然在工作职位、月薪、专业对口以及职位升迁等方面党员毕业生没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包括工作区域、就业观念、获得工作培训的机会、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专升本人数比例以及与同事人际状况等关系个人长远发展的指标上党员毕业生都占据优势,说明高职院校党员毕业生群体有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
(5)在问卷中还对毕业生在理想信念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党员毕业生群体更有大公无私和服务别人的思想觉悟,认为集体利益先于个人利益,对见义勇为持更加积极而不是观望的态度,能够更平和地看待社会矛盾。随着入党时间的延长,党员的入党动机和入党态度愈加端正,而且这种表现十分显著。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灵活性比较大,毕业生调查难度比较大。从本次调查的回收率来看,虽然达到87.43%,但有些在社会上混得不太好的和自我满意度不高的毕业生可能不太愿意接受调查,特别是非党员毕业生问卷回收率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这也可能是导致在工作职位、月薪、专业对口以及职位升迁等方面党员毕业生的优势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1] 刘广超,南珏.高校毕业生党员成长情况调查分析及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19-122.
[2] 黄劲,洪进进.关于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党员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9):205-206.
[3] 何文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