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建军
(衡水日报社,河北 衡水 053000)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的话充分表明了采访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性。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是整个采访过程中最关键的角色。成功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全面互动的过程。而心理因素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采访中的角色互动也是一个心理互动的过程。只有进入采访对象的内心,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采写出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因此,记者应该加强采访对象的研究,尤其要重视采访对象的心理接触。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交流是最直接的,也是双向、同步的。让采访对象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是每位记者都希望的,这其中有较强的心理交流艺术。
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和谐的采访心理氛围常常能使记者和采访对象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沟通。作为在采访中占主导地位的记者,应努力营造这种心理氛围。首先,平等的交流心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本来就应该遵循平等互惠,尊重彼此,作为采访双方这种特殊关系更应如此。只有相互间感觉不到距离才是一场成功的采访。实践证明,平等的交流更有利于被访者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记者的谦卑奉承或是盛气凌人的态度均不会给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这是因为,记者的过谦往往易使采访对象产生轻视的心理;而记者的盛气凌人也只能使采访对象产生距离感。因而,虽然每个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身份等均存在着差别,但对于记者来说,他们都是采访的对象,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使采访对象产生亲近心理,更好地配合采访。其次,情感的适时沟通。在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流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同样在观察记者对其谈话的反应。是有兴趣,还是厌烦,是否赞同自己的观点?记者的插话、体态、表情等信息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谈话。为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与采访对象的情感沟通,通过赞美的语言,友好的微笑,关注的目光,认真倾听的姿态等对采访对象予以鼓励。美国社会学家朱克曼在采访41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事后总结说,“即使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样自信的人物也需要一定的鼓励。哪怕是一句稍微肯定的话,有时也会加强他们的信心,谈出新材料。”同时,记者认真倾听采访对象谈话的过程中,还应设身处地地与采访对象共同分享新闻事实的各种感受,达到与采访对象情绪的共鸣,以心换心,与采访对象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
利用提问方式“拆墙”。提问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整个采访过程是由若干个问题连接起来的。记者可以通过得体的提问方式建立情感交流,打破沉默局面,拆掉堵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感情上的“墙”。
一是调节心理,逐步深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提问原则。这样有利于消除采访对象的拘谨情绪,缩短与记者的心理距离,建立初步的情感沟通,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环境,为采访的深入作铺垫。应避免一开始就提出采访对象不愿或不好回答的问题,更不要涉及有关采访对象的隐私方面的问题。在提问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感受一下自己如何回答,感受一下自己对这个提问的感觉。随着采访的深入,可使用正问、侧问、反问、追问等多种提问方式,引导采访对象自然而然地谈出内容。
二是适当刺激,寻求突破。心理学指出:人的感觉产生及其转化依赖于刺激。即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产生、改变感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这一规律,就要求记者能及时抓住那些对采访对象形成刺激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动型的采访对象,施以刺激,以促其开口。名记者法拉奇在采访基辛格时,基辛格开始的态度十分冷漠,不愿与法拉奇多谈,于是法拉奇的问题便频频指向基辛格的“痛处”,提出越南和平等问题,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问题一下引起了基辛格的注意,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采访。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记者作为采访活动的主体,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采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所以,记者要学会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调节心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不卑不亢的心态。记者采访时不代表个人,应避免个人情感的宣泄,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人,记者都应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以平等的心态与人交谈、处事,采访表情适度、得体,主动调节和自控表情动作,引导着采访气氛向融洽、圆满的方向发展。例如,采访高级领导干部或著名人物时,要显得不卑不亢;采访一般群众,要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采访异常情绪状态的对象时,表情动作要作特殊处理;采访群体对象时,暴露而不炫耀。
敏锐的应变力。当记者与采访对象坐下交谈时,双方都会通过对方的神情形态捕捉到某种信息,同时,也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神态,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手势、点头,都会增强采访对象谈话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另外,记者可以在采访对象出现心理障碍现象时及时转换话题,不可勉强硬谈。在采访中,记者要用自己敏锐的嗅觉,找出被采访对象的兴奋点,调动谈话情绪,为采访对象说出心里话创造良好的谈话气氛。
锲而不舍的精神。每个记者在采访时,常常会遇到被采访对象冷落的局面,处于窘迫难堪的境况,这时更要沉住气,有耐心,不怕丢面子,不灰心,锲而不舍地挖下去,想办法让他们开口,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境界。要采集到与众不同的独家材料和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材料,往往是有难度的,意志薄弱者就会遇难而退,造成采访的半途而废。
强烈的责任心。从搜集新闻线索到采访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记者是独立进行工作的。因此,记者必须具有为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自觉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主动性,就很难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相反会导致采访的失败或漏掉有价值的新闻。
总之,记者应主动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接触点,迅速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并营造出融洽的采访氛围,使采访对象能在信任满足的心理条件下敞开心扉,愿意向记者倾诉,使采访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