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教授 徐东兴
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将自己最后一年任期中要做好的五项工作中,分配制度的改革列为第一项。在今年“两会”中,代表们和各界人士以及国民中,分配制度改革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绝大多数人每每在这个话题的讨论和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当成了零和博弈,即不同的利益主体切分一块静态的蛋糕,你多了我就少了,我多了就意味着你少了。这一来,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似乎完全取决于其他利益主体的让利。我不排除分配制度改革中在某些环节中,有零和博弈的色彩,但绝大部分内容则不是。
关于博弈一词的来源,产生于我国的国粹之一,即围棋的发展历史。相传我国最早的围棋国手名弈秋,棋艺登峰造极。此后,弈、对弈、弈棋、手谈乃至博弈逐渐成为下围棋的代称。《论语》中,已经有了“不有博弈者乎”的记载。从其本义上看,博弈不外是正和、负和、零和三种结果,其中,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为“零”,是为零和。然而,现代社会领域中的利益博弈早就不时凸现了“非零和”的色彩。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了农村持续20多年的分配制度,结果是在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生产技术手段、同样的生产劳动者条件下实现了各个利益主体的多赢,没有出现零和博弈。
——99年前,当美国汽车大王老福特一世突然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将一线工人的平均日薪从2.33美元涨至5美元)使蓝领工人一夜之间收入翻番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然而不久,多赢而非零和的奇迹诞生了。
——80年前,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美国总统罗斯福使用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大规模使用失业工人启动国家建设工程,以工代赈,用需求刺激生产,终于率先走出危机并证明了分配蛋糕的切分绝非零和游戏。
——50多年前的1960年,著名经济学家,全美经济学会会长西奥多·舒尔茨,在全美经济学年会上作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从而逐步使人力资本(又称人力资源)理论传播开来。他本人也因此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理论的国际认可程度,可以从几乎所有现代公司制企业,都先后将劳动人事部门改称人力资源部,甚至我国的劳动部门也以此冠名。他的主要理论结论是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理由在于他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三点:一是用多年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是超过物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二是人力资本在各生产要素中发挥着相互替代的作用;三是通过量化计算,得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理论,也颠覆了传统的零和式的工资分配理论。
——凡是可以采用科学的计件工资的行业或岗位,采用了合理的计件工资替代计时工资后,工人的收入和劳动生产率都大幅增长,各利益主体都获益了,再次说明工资分配尤其要克服所谓自觉不自觉的零和博弈理念。
——实践证明,积极的财政预算理论,在预算中安排适当的赤字,并不意味着是寅吃卯粮,而是一种积极的经济杠杆作用,而税收杠杆的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搞“放水养鱼”即以减促增、先予后取。
——南京锦湖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自1999年开始年度工资集体协商以来,工人收入大幅增长,企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一路攀升,多赢的局面还在继续;广东佛陶集团的辉煌是从20年前实现正式工和农民工同工同酬开始的。
——南京斯迈柯特种金属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仅有200多名员工的民营企业,有较高的资本技术构成,管理先进,经济效益较好。2011年,在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工会和党政倡导下,在全国著名工资协商指导员施志刚同志的指导参与下,由资方先行要约的形式展开并实现了首次年度工资集体协商,并确立了年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当年,职工工资增长16.5%。2011年5月24日,江宁开发区工会以现场展示推广的形式向开发区各企业工会作了推介。此后的两年,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并成功进行了新的工资集体协商。
当代比较前沿的谈判理论认为,谈判不应该追求一边倒的胜利。如果谈判结果是一方胜利另一方牺牲,那就不是谈判,而是凭借实力的宣判。当代解决社会矛盾的价值取向,公认的原则是双胜即非零和,因为,追求单胜往往会导致双败。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1995年2月26日,历经20个月9轮艰难磋商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终于落下了帷幕。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在第一时间对此表示祝贺。两国权威媒体通栏标题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词报道此事——双赢。有知名外媒的报道说:“中国人松了一口气,美国人松了一口气,全世界松了一口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它消弭了一场几乎就要爆发的贸易大战。在最后的几十个小时中,双方都先后祭出了撒手锏即贸易制裁或反制裁清单,作为“最后通牒”。然而,本着共同的长远利益和非对抗的初衷,双方在最后关头都做出了重大让步,终于实现了非零和的双赢。
我也非常赞同我国著名劳动关系学者许小军先生干脆将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的集体协商称为“合作博弈”。好一个合作博弈,这也正是非零和的形象化表述。巧合的是2012年,我国著名劳资谈判专家与世界500强的一家美资驻中国企业亚太区人力资源经理杨垒先生同时提出了劳方与资方的处理劳动争议(主要是集体争议)的“七步法”模型。劳资两种不同版本的模型,都突出了求双赢和沟通、沟通、再沟通。
去年以来,中国周边军事环境趋紧,国内电视媒体相关时政节目中,军事专家李莉、张召忠、房兵等频频出镜。他们除了向军迷们介绍战争、军事和兵器知识外,也向观众宣传最新的战争观。即,战争是零和游戏,没有双赢,甚至两败俱伤,胜者惨胜、败者惨败,虽胜犹败的战例比比皆是;从长远观点看,战争没有最后的赢家。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在国际外交和社会经济领域中也多次提出非零和及双赢的观点,充分体现了这是解决当代社会矛盾的公认价值取向。如:今年4月12日习近平会见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时强调,“构建发达国家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次日即4月13日,他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强调,“中美要探索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华社北京4月12日、13日电)。更早一点的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重要演讲中强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身体已进入了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里。”(新华社莫斯科3月23日电)
如果财富蛋糕不是总在变大,工资协商就变成了零和,就变成了你我争利,变成了一方叫另一方割肉,或者是施舍。那么,这一规则就不可持续了。然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或自然灾害,财富蛋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在持续并且是有加速度的。这个道理,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事实上已经用一段大家十分熟悉的经典语言为我们讲过了。他们在1848年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马恩当年所说的所谓“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可以解读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市场经济,更进一步可以解读为世界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使得生产资源的整合空前,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空前释放了,这就使财富蛋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加速度。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创造的资源整合条件与近70年的和平发展红利,加上军事技术民用化,使科学技术对财富增加的贡献率超过了资金投入和劳动者简单劳动的熟练度提高的作用。这种科技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财富增加的加速度是越来越明显且不可逆的,甚至不以某个产业部门一段时间景气还是萧条为转移。这也就使财富蛋糕分配的非零和博弈,有着长久的物质基础。也许有人会说,新兴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快,提高了全社会平均的GDP,难道所有行业的劳动者都该受益来分蛋糕吗?不错,正是如此,其中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比方说,某些城市清洁工人30年来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他们同样有权同比分享财富增量。因为,还不能或不宜用复杂劳动替代的简单劳动,在此时并不能看成是简单劳动,而是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以此与其他行业的一般劳动相交换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表面上看,有些传统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与新技术产业同步,但其劳动价值仍然是在增加的,在价值规律调节下,他们仍然有权同步分享财富的增量。
前面所说的道理,如果成为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共识,就可能使这项工作各利益方都有更为科学的心态来面对。其实,今年“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及分配制度改革话题中,强调做大和分好蛋糕两点,实际上越来越像是描述这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即,非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