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类中药对大鼠胃溃疡EGFR、bFGFR蛋白表达的影响1)

2013-09-14 09:25李廷荃化金凤贾力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太子参阳性细胞胃溃疡

李廷荃,化金凤,索 炜,贾力莉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溃疡的复发与溃疡愈合质量有关,溃疡愈合质量又与溃疡边缘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表达有关[1]。中医认为补气类中药能托疮生肌,鼓舞气血生长,常用于溃疡久溃不敛,具有生肌长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与EGFR、bFGF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相似。本研究观察人参、太子参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过程中EGFR、bFGFR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人参组、太子参组、洛赛克组,每组12只。

1.1.2 药物 灌胃药物均采用山西省中医院中药房免煎剂。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1.3 主要试剂 EGFR、bFGFR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2 造模与药物干预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Okabe乙酸涂抹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2]。术后当日给大鼠自由饮水,次日开始自由饮食。在造模结束后24h,人参组、太子参组均以5g/kg给药,洛赛克组20 mg/kg给药,模型组、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各组给药量为10 ml/kg,每日1次。

1.3 检测项目与方法

1.3.1 取材 以上动物在药物干预后14d、21d,从各组中随机取出6只,以3%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之前大鼠禁食24h),剖腹取胃,沿胃大弯剪开,以生理盐水洗净后,放置在冰袋上的器皿中。留取距溃疡边缘(2~3)mm胃组织,沿经溃疡中心最长轴中点纵切;若无溃疡,则在相同部位,即胃小弯角切迹下方约5mm处切取1cm×1cm大小的胃组织。迅速浸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进行常规石蜡包埋,用AIWA切片机切取4μm切片,用于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检查。

1.3.2 观察溃疡发生情况 HE染色观测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R、bFGFR蛋白的表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溃疡愈合情况(见表1)

表1 各组溃疡发生数比较 例

2.2 大鼠胃溃疡组织学变化 术后14d,空白组大鼠胃黏膜结构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见明显溃疡,可见大量坏死组织,肌层纤维结构不清,固有层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扩张;人参组、太子参组溃疡较轻,固有层、黏膜肌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水肿较轻,中度血管扩张,溃疡底部见有肉芽组织和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增厚,新生血管较丰富;洛赛克组溃疡程度也较轻,仍有大量炎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血管较少。术后21d,模型组2例明显溃疡,固有层和黏膜层仍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固有层血管扩张明显,黏膜上皮脱落,其中人参组、太子参组溃疡愈合较佳,洛赛克组溃疡也愈合,但固有层、黏膜肌层仍有少量炎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2.3 胃黏膜EGFR、bFGFR蛋白的表达 术后14d,正常组EGFR和bFGFR略有表达,但明显低于其他组别(P<0.05),人参组、太子参组EGFR表达比例高于模型组(P<0.05),洛赛克组EGFR和bFGF表达比例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14dEGFR、bFGFR阳性细胞及染色结果(±s)%

表2 术后14dEGFR、bFGFR阳性细胞及染色结果(±s)%

组别 n EGFR阳性细胞(%) 染色度bFGFR阳性细胞比例(%) 染色度空白 6 17.00±6.71+ 16.00±6.52 -模型组 6 23.00±2.742) ++ 35.00±25.25 +++人参组 6 64.00±28.811) ++ 18.00±4.47 +太子参组 6 74.00±35.781) ++ 14.00±5.48 +洛赛克组 6 16.00±5.482) + 14.00±5.48 +与模型组比较,1)P<0.05;与太子参组比较,2)P<0.05注:-为无色,+为浅黄色,++为棕黄色,+++为棕褐色。

术后21d,空白组EGFR和bFGF略有表达,但明显低于其他组别(P<0.0 5),模型组EGFR和bFGF表达上升(P<0.05),人参组、太子参组EGFR表达与14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FGFR表达与14d比较明显升高(P<0.05),洛赛克EGFR和bFGFR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各组间EGFR和bFGF表达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术后21dEGFR、bFGFR阳性细胞及染色结果(±s) %

表3 术后21dEGFR、bFGFR阳性细胞及染色结果(±s) %

组别 n EGFR阳性细胞(%) 染色度bFGFR阳性细胞比例(%) 染色度空白 6 18.00±4.471) + 16.00±5.481) +模型组 6 86.50±8.94 +++ 76.00±31.30 +++人参组 6 90.00±0.00 +++ 74.00±8.94 ++太子参组 6 90.00±0.00 ++ 80.00±17.32 ++洛赛克组 6 23.00±20.491) + 29.00±29.241) +与模型组比较,1)P<0.05注:-为无色,+为浅黄色,++为棕黄色,+++为棕褐色。

3 讨 论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吐酸”范畴。其发生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及外感六淫,导致脏腑气机失调,经脉不通,局部组织失养,与邪毒、瘀血有关。本病以脾虚为主,胃热为标,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为主要病理特征,治疗以理气健脾治其本,清热活血化瘀治其标[3]。中医理论认为补气药可以健脾益气,托疮生肌,鼓舞气血生长,促进组织修复,常用于溃疡久溃不敛,与EGFR、bFGF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相似,研究资料表明[4],EGFR主要促进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成分发生变化,上皮细胞失去分化能力,发生增殖,移行到肉芽组织表面,覆盖溃疡底部,促进溃疡愈合;而bFGF则主要促进肉芽组织不断更新、改构、修复,肉芽组织为固有膜层的修复提供结缔组织,为微血管网的修复提供微血管网,肉芽组织中的血管形成建立了毛细血管网,有利于物质、氧、激素、生长因子等运送到溃疡底层,另外血管重构是损伤区域胃腺体重建的前提,因而它在创面愈合和组织再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人参组、太子参组早期促进EGFR表达为主,后期bFGFR表达亦增加,洛赛克和中药组都可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但洛赛克对大鼠胃溃疡组织愈合的组织学程度不同,对EGFR和bFGF表达不显著。本实验正常胃黏膜中有少量EGFR和bFGFR表达,胃溃疡时表达显著增加,且中药组能够增强它的表达,人参组、太子参组,早期促进EGFR表达为主,使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成分发生变化,发生增殖,移行到肉芽组织表面,覆盖溃疡底部,促进溃疡愈合,后期随着大鼠自愈过程,模型组也表达增加,但其发生较迟,溃疡愈合也较晚,此时人参组、太子参组EGFR表达仍高、bFGFR表达也逐渐增加,更加速创面愈合和组织再生。洛赛克组各时点EGFR和bFGFR表达较低,这可能和其治疗胃溃疡的机制有关,而且溃疡愈合与中药组比较仍存在组织学差异。可能是导致临床复发率较高的原因。

[1]Tarnawski A,Stachura J,Durbin T,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during gastric ulcer healing in rats[J].Gastroenterology,1992,102(2):695-698.

[2]Okabe S,Roth JL,Pfeiffer CJ.A method for experimental,penetrating 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 in rats[J].Am J Dig,1971,16(3):277-284.

[3]张敏.益气活血方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医学院,2009.

[4]李廷荃,马贵同.补气活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过程中EGFR、bFGFR 蛋白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7):78-80.

猜你喜欢
太子参阳性细胞胃溃疡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探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甘草次酸抑制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凋亡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