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卫,徐彩玲
(1.楚雄师范学院科技处,云南 楚雄 675000;2.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云南 楚雄 675000)
2001年国家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三大部委发布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规定中明确了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各项章程和依据。该规定为各高校及其科研单位迎来了一个科研发展的春天。在国家教育部划定的22大类学科中,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现了该学科的重要性。该学科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视野始于1994年,此前这一领域一直处于薄弱的状态,它的发展春天也是在2001年国家颁布的“规定”之后,自设立资助项目以来,纵观每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可以从中窥探出图书情报界学者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关注和最新研究动向。把课题制改革后近十年的立项情况作一个梳理并进行研究述评,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该研究以2002—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数据作为源数据。研究过程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的方法。在对这十年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以期归纳出这一学科领域的课题立项特点、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的研究者在选题方面提供参考借鉴,为相关管理者进一步推进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思路。
(1)近十年来图情类国家级课题的立项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课题的立项数是课题研究发展状态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我们把从2002年以来十年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图情类课题做一个统计分析后,由表1的立项总数来看,十年间图情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处于增长趋势,并且在2002年—2005年之间总体增长趋势并不明显,只是几项的变化,增长缓慢。但是从2006年开始,整个图情类的立项项目却出现了翻倍的增长形式,这种增长形式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之后发展得更加迅猛,从之前的96项跃升到114项。在这些数据增长的背后,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原因,一方面自2001年后,我们国家尤其是作为研究主力军的高校加大了对课题的重视度,很多高校都陆续成立了科技处专门管理科研课题,这就促使研究者们必须关注课题制背景下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自2001年“规定”发布后,国家倾注了更多的资金资助,有了经济基础的支持,一些项目得以展开。因此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那些有科研实力的研究者开展研究。
(2)近十年来图情类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分布主要集中在高校
从表1的数据变化中,我们看到了课题制背景下,图情类的研究项目在逐年增加,这些被立项的课题大多集中在高校,高校的立项数几乎占了整个立项总数的88%以上,其他的项目零星地分散在科研机构和军队院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高校的申报人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基础,而科研机构人员单薄。但是军队院校虽然同样拥有一定的人员数量基础可是立项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说明我国的军队院校在科研的宣传管理以及体制方面还是处于相对较薄弱的态势。因此在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宣传和管理,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3)近十年来图情类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类别主要集中在一般项目
综观表2,近十年来图情类国家级课题立项大多集中在一般课题上面,重点项目因其研究的难度和要求的高度立项率比较低,而青年项目在2002—2005年之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到了2006年之后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时期。这显示出了该研究领域队伍年轻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青年项目之所以出现迅速的增长,这跟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分不开,2006年后是我国研究生实行扩招制度后的初期,这时候一批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走入了各自的岗位,他们其中的大部分进入到高校和研究机构,他们在经历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项目的申报方面也比较积极,其专业性和研究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出现了2006年之后该类别项目的迅速增长。
由表3,我们看到重点项目的立项数极少,因此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那些具有科研实力的研究人员的鼓励和支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申报重点项目,这也是该学科应该关注和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提高图书情报学及文献学的社会地位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青年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把我国的科研主力军重点转移中青年年龄段,从而实现学术科研的新老对接和更新。
表1 2002—2012年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立项类别统计表
表2 2002—2012年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立项数统计表
(1)近十年来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家级课题的立项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从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自2002年来图情类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大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广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在这些省份中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们在图情类的国家级课题中起着主导作用,立项率最高。另外河南、广东、两湖、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的立项率在逐年上升。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集中密不可分,在我国图书情报学、文献学走在最前面的是北京、上海、南京和武汉等城市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这些地区立项的课题大多具有领军作用,如: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获立项的一个重点课题是《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该年国家图书馆获立项的一般项目《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保障研究》等,这些课题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都是一些解决当前图书情报学面临的问题的一些课题。目前我国更多的高校图书情报学专业获取了研究生的培养资格,随着这一领域高级研究型人才的涌现,该领域的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率也必将不断增加。
(2)西部地区的国家级课题立项处于弱势地位
从表3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位于西部的几个省份立项率很低,甚至在2002年到2007年之间这些省份除了四川外都没有项目被立项,自08年开始逐步有一到两项项目被立项。这个结果说明,西部几个省区图情类的科研工作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虽然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了西部项目,但西部项目里被立项的项目仍然缪如晨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西部地区自身的原因,国家级课题的主要获得者大多在高校,可是西部地区的高校本身就处于弱势,这些高校在人才结构和专业组合方面都没法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
表3 2002—2012年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立项分布区域统计表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是立项的重点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图书馆实践和其他图书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深层次的和普遍性的指导作用,所以一直是图书馆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1]综观表4图书馆学方面的研究近十年来共有119项,占了十年来所有立项项目的25%,其中重点项目16项,也是所有立项主题里边重点项目最多的一项。从2002年武汉大学胡昌平主持申报的重点项目《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杨沛超主持申报的《新世纪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研究》到2011年北京大学朱强主持申报的《面向泛在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及图书馆对策研究》等课题都从不同的角度专注于图书馆学方面的研究。
(2)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是整个立项课题的主力军
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总是与信息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一点在图情类国家级课题的立项方面也得到体现。由表4我们可以看出关于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占据了近十年来整个图情类立项课题的半壁江山。在表4里近十年来共有259项信息类的课题被立项,占了整个立项课题的43%。但是在这些立项项目里重点项目并不多只有7项,其中青年项目所占比重是所有主题里边最多的,在该项里青年项目占到了35%,说明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年轻人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重点项目的立项还有待突破,在今后的科研课题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鼓励年轻人向重点课题靠近。
(3)档案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综观近十年来的图情类研究,关于档案学的立项课题非常少,其中最多的出现在2012年,2012年立了一项中国人民大学张斌主持申报的重点项目《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这一年共有10项档案学方面的课题被立项。在这些立项的课题里边有《国家层面的私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及其开发利用策略研究》、《政府商事登记档案公开获取制度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应急管理研究》、《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及其开发利用策略研究》等,这些项目都是重点关注各个领域的档案管理事务方面的课题,对于档案管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4)移动图书馆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移动图书馆的兴起是近两年的事情,关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各图书馆还处于一个试探的阶段,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只有2012年有一项一般项目《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级课题立项的项目应用性很强,被立项的课题都是一些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的命题,这些命题在每年的申报指南里都有。
(5)开始涌现一些关注弱势群体的项目
随着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在图情类的国家级项目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关注弱势群体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项目,如2012年的青年项目《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对策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援助的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对策研究》等等。从这些立项的课题可以看出图情事业在进步,他们在逐渐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走向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
表4 2002—2012年图书馆学情报与文献学立项热点汇总
综观这十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方面的立项课题,发现应用型研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是图书情报事业的一个进步,因为图书情报事业是一个特殊的事业,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国图书情报学课题研究应大力提倡实验实证研究,深人实际或通过调查获得实际数据,再对数据深人分析,建立相应模型,得出符合实际的理论或应用方法。只有突破从文献到文献,从理论到理论的局限,才具有现实性和可靠性,这样的课题成果才具有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才能充分发挥资助基金的效益。”[2]但在注重应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基础研究,如对一些地方文献的研究等等,这些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只有两手都抓,才能让图书情报事业朝着更加明媚的春天发展。
[1]卢宏.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7—22.
[2]相东升.图书情报学资金资助课题研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58—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