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脱敏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和安全性

2013-09-13 12:18刘金辉李冬梅陈惟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23期
关键词:含服舌下脱敏

刘金辉 傅 瑛 李冬梅 蔡 旗 张 涛 陈惟荣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心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0900

儿童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早期、长期吸入低剂量的激素能恢复肺功能并维持肺功能正常,避免疾病恶化[1],但是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断所有炎症细胞和介质的作用,只能缓解哮喘的症状,不能针对患者机体免疫失调的病因进行治疗。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应该采取对症治疗联合对因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特异性免疫治疗 (specific Immunotherpy,SIT)是目前唯一针对变应原的对因治疗[2]。本研究观察了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心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 组)。A 组 40 例,年龄 6~14 岁,平均(9.2±3.1)岁;男 22例,女18例;轻度哮喘21例,中度哮喘19例;病程6~60个月,平均(27±8)个月。 B 组 40 例,年龄 6~14 岁,平均(9.6±3.5)岁;男 23例,女 17例;轻度哮喘 18例,中度哮喘 22例;病程 6~60个月,平均(26±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6~14岁,性别不限。②粉尘螨皮肤点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③符合中华医学会哮喘诊断标准[3]的哮喘患者。④既往是否治疗不限(可为:未经治疗):应用过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口服;激素吸入、口服;静脉用药;中药。若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需在入选前3 d停用后方可入选。

1.2.2 排除标准

以下任何一项答“是”,患者将不能加入该项研究:①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②体格检查时发现有不宜进行脱敏治疗的患者。③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④除鼻炎、哮喘外,通过病史或体征证实患者有任何活动性的急、慢性肺部疾病。⑤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或PEF在入选前两周有3次低于预计值60%。⑥有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因素。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A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1~4号(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畅迪,批号:2006S00945),前期用递增量,第1~3号各用1周,第4号维持治疗。使用和注意事项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脱敏治疗的前2个月,同时配合对症用药,如在后续脱敏治疗期间症状发作,也应给予适当的对症用药(按GINA方案[4])。B组:根据病情程度按GINA方案推荐的阶梯式治疗方案给予对症用药。

1.3.2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日间、夜间症状,并在治疗第4、12、24、36、48周进行随访及自我症状评分,评分标准根据GINA方案制定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进行评分,24~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良好控制,低于20分为未控制,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第一秒时间用力呼出气体容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水平,了解期间有无急性发作,有无用药,用药剂量及次数,记录和评价重大不良反应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统计

接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的40例患儿中,有2例分别在治疗后的第8、12周因哮喘轻度发作而退出。其余均随访治疗12个月,总的依从率为95.0%。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儿含服粉尘螨滴剂初期有口舌发麻的症状,有1例患儿在服药过程中有疲乏感,1例患儿出现胃肠道不适。

2.2 不同阶段哮喘患儿自我症状评分

A、B两组患儿在随访过程中进行自我症状评分,治疗的第4、12周时两组患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但是到治疗后的第24、36、48周,两组患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组较B组有提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同阶段自我症状评分(分,±s)

A组B组t值 P值38 40 21.9±1.8 21.8±2.1 0.512>0.05 22.5±1.7 22.3±1.5 1.53>0.05 23.4±2.2 22.6±1.5 4.46<0.01 23.7±2.1 22.8±2.2 3.81<0.01 24.3±2.5 23.4±1.8 3.76<0.01组别 例数 4周 12周 24周 36周 48周

2.3 两组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哮喘患儿接受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V1、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4.82,均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 FEV1、PEF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7.70,均P<0.05),B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5.72,均 P < 0.05)。 见表2。

表2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s)

表2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s)

注: 同组与治疗前比较,a)P<0.05; 与 B组治疗后比较,b)P<0.05;FEV1:第一秒时间用力呼出气体容量;PEF:最高呼气流速

A组B组38 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组别 例数 治疗时间69.8±8.3 92.8±4.3a)b)70.6±7.7 83.1±13.1a)70.4±13.1 95.1±3.7a)b)71.2±13.7 83.6±14.3a)肺功能指标变化(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EF(%)

3 讨论

GINA指出,对于轻、中度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首选方案之一,但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它只是针对气道炎症的对症治疗措施,不是针对过敏本身,故停药后哮喘易复发。SIT作为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减少用药,还可阻止自然病程的进展,预防新变应原的产生[5]。

SIT有效的给药途径是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传统的皮下注射脱敏疗法疗效确切,已得到公认,但其可能会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给广大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在采用该疗法时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反复皮下注射带来的不便使患者依从性下降,而近年来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被认为是更安全的治疗方法[6]。其脱敏不良反应轻微,到目前为止尚无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7]。国外文献[8]报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服药后口和舌下发痒、胃肠道不适,也有报道出现头痛、便秘或荨麻疹,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治疗初始阶段出现,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即可自行缓解。因为口腔内仅有极少炎症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且局限于肌肉组织中,不容易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这解释了舌下免疫治疗其良好的安全性[9]。另外,研究亦证实舌下脱敏疗效确切,与皮下注射相似,可明显减轻变应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呼吸道过敏症状,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完全无症状状态,明显减少甚至停止对症用药,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10]。

本临床研究受试者是6~14岁的过敏性哮喘儿童,经过1年的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于治疗的第24、36、48周自我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用药剂量及次数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FEV1和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有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仅2例因轻度哮喘发作退出治疗,依从性95.0%。少部分患儿出现了口舌发麻、疲乏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退回到未出现不良反应前的舌下含服剂量,持续1~2周后再递增剂量,不良反应逐渐消失。这表明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是有效的,可以提高临床症状评分,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依从性良好。但是本研究仅初步观察了小样本舌下脱敏的疗效,有关脱敏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大样本起效时间的观察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1]Pauwels RA,Pedersen S,Busse WW,et al.Early intervention with budesonide in mild persistent asthma: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trial[J].Lancet,2003,361:1071-1076.

[2]Bousquet J.Sublingual immunotherapy:Validated [J].Krgy,2006,61(82):5-6.

[3]陈育智,华云汉,俞善昌,等.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4]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GINA workshop report.http://www.ginaasthma.com.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L].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2007-07-28].

[5]龚舒,代继宏,符州.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9):706-709.

[6]Potter PC.Update on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6,96(1):22-25.

[7]Calamit Z,Saconato H.Efficacy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n asthma: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s using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method[J].Allergy,2006,61:1162-1172.

[8]Alvarez C,Bousquet J.Standards for practical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J].Allergy,2006,61:1-20.

[9]Allam JP,Stojanovski G,Friedrichs N,et al.Distribution of Langerhans cells and mast cells with in the human oral mucosa:New application sites of allergens in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J].Allergy,2008,63(6):720-727.

[10]Cox LS,Linnemann DL.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a comprehensive review[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117:1021-35.

猜你喜欢
含服舌下脱敏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过敏体质与脱敏治疗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药物舌下含服有讲究
让青春脱敏
含服参片看准时机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