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誉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直觉”一词,最早拉丁文解释为是凝视,聚精会神地看,与现在的理解不同。后来在英文中,直觉(intuition)的解释是the immediate under standing of something without conscious reasoning or study,即“未经自觉的思考或研究而产生的对某种事物的即时了解的能力”,在这含义中摆脱了对于事物的表面直观,开始包含了对于事物规律性的猜测,这种论断符合对直觉的理性判断。
当人们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狭义上的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直觉思维是人类“潜意识”的思维形式。它与理性思维是同步向前发展的,但更多时刻是存在于潜意识中,在隐存状态下协助理性认知。它给主体提供一种内驱力,一旦受到有关信息的触发,即显现为灵感、顿悟、直觉等形式。这时,它不受任何固有模式的限制、拒绝逻辑推理,它能冲破一切旧范式的规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审视认知对象,以达到对现状的超越。对建筑设计中的前期概念方案设计以及推敲具有很大的作用,直觉思维的内容包括。
(1)直觉思维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可以使人瞬间洞悉事物本质,认识成果的获得具有突发性、整体性、本质性,但这并不等于说直觉思维成果可以不花太多的力气或干脆不花精力而突然直接获得。大凡靠直觉思维而有突破性成果的建筑师,无不是在经过长期的苦思冥想后才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才会有如人们常说的灵感,优秀的建筑设计也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的。
如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9号楼的设计中,根据任务书提供的条件、任务以及地形,在脑海中产生的直觉思维是必须以这些条件为基础的。地形为梯形状,并且斜边为学校的人文景观轴,首先考虑到的是这一边应该设计为建筑的主要立面同时要与人文景观轴平行,更好的与西北角的8号楼和西南角的图书馆融合。平面的构思与推敲是以交大教学楼的基本梯形围合院落为基础的,再考虑到建筑功能的需求不断进行推敲发展。在利用走廊与两个学院之间的联系的同时,在平面上形成了一个跟9号楼相适应的9字艺术造型,使平面更有活力。立面上为了能和4号楼呼应,立面主要运用的处理手法是整齐重叠的韵律感,而不是常规的高低错落。与4号楼之间的呼应元素整齐大方的韵律感、雕塑感(图1~图3)。
图1 概念生成
图2 基地现状分析
图3 平面与立面的形成
(2)直觉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产生的生理机制是人的右脑的结构与功能,它产生的心理机制则是思维中潜在的无法言说的一种意识,对事物的一种模糊的心理体验。在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中,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都可以看到直觉思维在发挥作用,无论是在最深奥的科学发现活动中,还是在最复杂的建筑设计活动中,即使在最普通最平凡的劳动中,也都有着直觉光芒的闪现。
(3)直觉思维的产生和作用不能离开理性思维。前文已经论述过,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之上的。直觉思维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虽可导致创造性发现,但其产生和作用却离不开理性思维,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直觉思维以知识经验为基础,都是经过长期严谨的逻辑思维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已经积累了大量科学素材,然后理性运用概念和判断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下出现的直觉,直觉思维所表现的思维跳跃,也不是突发奇想的,其存在的基础应该是研究者对其所研究的课题长期理性思考的过程;其二,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存在着互补关系;其三,直觉思维的探索取得初步结果之后,则需要在旧认识与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通过逻辑思维进行论证,分析,才能成为合理的理论成果。
如西南交通大学9号楼从直觉思维到最后的设计成果是经过不断严谨思考与推理出来的,如建筑的平面是根据建筑各功能的不同以及两个院系之间的独立与交流。西面设为法学院的入口,东面为信息学院的入口,南面的缺口处为地下车库的入口,南北的教学区用走廊进行联系,有利于学术交流与沟通,从而形成了这样的平面形体。同时功能上根据教室的需求不同,很好的做到实验室、学习、语音室功能分区(如图4、5)。
图4 总平面图
各种类型的直觉现象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他们发生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他们内在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不同形态的各类直觉现象中概括出来直觉思维具有的几种共同的特征。
无论是由于外界触发而产生的直觉,还是由大脑内部的思想闪光而产生的直觉,其发生都不是人们可以预料的。直觉思维的“突发性”就是指问题的解决往往在极短的一瞬间实现,无论是直觉、灵感还是顿悟,都存在着“突发性”的效果,即产生的瞬间性和持续的短暂性。直觉思维产生的过程极短,突如其来,转瞬即逝,然而这种思维的突变或飞跃是以长期以来的思维渐进和积累为背景的。如西南交通大学9号楼在形式上具有更强的象征性,从图6中可看到建筑就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个的9字造型的雕塑,9号楼的这种造型是在对造型的推敲过程中突然产生的想法,但绝对不是随心所欲臆想出来的,是在对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流线以及人流的集散等多方面的考虑与推敲而慢慢发展形成的。
图6 屋顶绿化分析
直觉思维的主体不是有意识地按照周密的推理程序进行,判断也不一定具有可靠的依据,只是采取类比等必然性很大的信息加工方式,在瞬间对事物本质进行把握,是在忘却事物精确性的基础上对其规律的一种猜测性判断,实现了思维的跃迁,因而具有建筑设计概念方案所需要的模糊性特质。这种模糊性可以用少量简单的草图有效地概括复杂的建筑形式与功能,通过类比、联想直接,迅速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的形式展开对建筑设计进行整体把握。直觉思维常常以一种无法言说(所谓的灵感),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形态出现,它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人们不能单独依靠直觉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活动,直觉思维的模糊性需要与逻辑思维的精确性相结合,才能使建筑师设计出新颖的并具有说服力的优秀作品。
在认识结果上,传统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前者只是在不超出前提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创造,而后者具有反常规的独创性,具有突破传统思路的开拓性。由于直觉不同于逻辑推演的思维方式,能够使直觉思维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以直观的方式来对事物进行整体领悟,有时虽然只是一种感悟,但却在客观上取得了对事物进行本质认识的效果,从而使思维跃迁到一个新高度,得到更具有创造性的认识成果。如9号楼的设计成果(如图7)。
图7 9号楼黄昏场景
“直觉思维”是建筑师们赖以产生创作灵感的翅膀,建筑设计中的直觉思维是一个动态的创意思维过程,直觉思维在其中起着逻辑思维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这种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
(1)建筑设计中的直觉思维是设计者旧的心理结构解体和新的心理结构产生的催化剂。设计过程中直觉思维往往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关键点,通过直接思维特有的高度综合性和跳跃的把握洞察事物本质特征,分解设计者已有的旧的心理结构,并创造性地重新组织新的心理结构。
(2)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往往是在思维的逻辑中断和思维的跳跃中产生的,直觉思维在思维的中断和思维的跳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筑设计中,直觉思维能打破思维的程序和刻板性,使思维具有活力和弹性,赋予思维以跳跃和聚焦的功能,从而诱导和启发设计者在抽象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维中找出具体的视觉元素之间的一致性和必然联系,最终创造出意想不到、新颖的建筑设计方案。
(3)当建筑设计思维方式阻塞、创意思路发生中断时,能够帮助设计者打破僵局,另辟蹊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直觉可以帮助设计者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直接得到新的设计方案,可以帮助设计者在思维中断时从原来思维方向上成功转移到另外一个思维方向上。直觉思维使设计者中断了的思维“电流”突然接通,从而为创造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为西南交通大学9号楼方案的推敲过程。在立面的推敲上,与4号楼的对话,关键是在建筑本身的特色基础上找到呼应的元素,如:平面、立面、整体的体块感或者是细部构件的装饰,并具有符合高校与世界接轨的时代感和艺术感,而不是生搬硬套。特色与个性的创新才是9号楼的生命力所在(如图8~图10)。
图8 初步方案
图9 推敲方案
图10 南立面图
建筑设计中的直觉思维是以非逻辑、不自觉和模糊不清为特征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形式方法。理解和认识、取舍、培养这种非理性的设计思维形式,不但可以提高设计师自身的创新设计思维理念,还可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和修养,注意观察体会生活中新的设计元素,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设计要求。
[1] 魏铁华.工程设计中的思维理性与直觉[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2)
[2] 孙秀霞,崔若健.图形创意中直觉思维运用形式探究[J].装饰,2010(1)
[3] 闫世伟.浅析专卖店设计中的直觉思维表现[J].理念传递,2009(11)
[4] 刘萌.浅谈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辩证统一[J].美术教育研究,2011(3)
[5] 张宝华.设计思维与方法中的无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