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新方法——以XC气田须二气藏为例

2013-09-12 06:38刘海松匡建超霍志磊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3年1期
关键词:质性指标值渗透率

刘海松 匡建超, 霍志磊 王 众

(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0 引言

以往对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研究,大多采用将各层的储层参数简单相加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此法过于简单、系统性不强且对事物刻画不准确[1-2]。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常规反演和神经网络预测相结合技术[3]、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模型[4]、主因子分析法[5]、局部变差函数法[6]、储层相控随机建模[7]等。然而这些评价方法又都过于复杂,实用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构建了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灰色集对分析评价法。

1 灰色集对分析评价方法

集对分析的主要思路是对不确定性系统中的集对作同异反分析,然后计算集对的同异反联系度。集对是集对分析的基础元素,而联系度是集对分析的关键环节[8]。

设有联系的集合A和B。A有n项表征其特性,即A=(a1,a2,…,an),B也有n项表征其特性,B=(b1,b2,…,bn)。A和B构成集对H(A,B)。若要讨论集对H(A,B)的关系,就需要计算H(A,B)的联系度,其表达式为:

式中,s为同一性的个数;f为差异性的个数;i为差异不确定性系数;p为对立性的个数,在区间(-1,1)视不同情况取值;j为对立系数,且j≡-1。

1.1 评价方法

基于系统分析的观点,选择储层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相应等级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样本的某一个指标值xl(l=1,2,…,m;m为评价指标数)看成一个集合,同时把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看成另一个集合Bk(k=1,2,…,K;K为评价等级数),与Al可构成1个集对。根据集对分析原理,可用联系度μl来描述集对的关系:

式中,al为指标值与该指标第k级标准的同一度;bl,1为指标值与该指标第k级标准相差1级的差异度;bl,2为指标值与该指标第k级标准相差2级的差异度;bl,K-2为指标值与该指标第k级标准相差K-2级的差异度;cl为指标值与该指标第k级标准的对立度(相差K-1级);i1、i2、iK-2分别为第1差异度、第2差异度和第K-2差异度。将Bk特定为某1级指标构成的集合,则式(2)各参数可看成:al为xl隶属于1级标准的可能程度;bl,1为指标值xl隶属于 2 级标准的可能程度;bl,2为指标值xl隶属于3级标准的可能程度;bl,K-2为指标值xl隶属于K-1级标准的可能程度;cl为指标值xl隶属于K级标准的可能程度[9]。

设评价样本为集合A,1级评价标准为集合B,则集对的K元联系度可定义为:

式中wl为指标l的权重。

储层定量评价一般有K-1个门限值s1,s2,…,sK-1,对越小越优指标,某样本值xl与该指标1级标准的联系度μl为(K=3为例):

对越大越优指标,某样本值xl与该指标1级标准的联系度μl为(K=3为例):

1.2 确定权重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为:①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数据;②原始数据均值化处理;③ 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④ 求出关联度系数和关联度;⑤ 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11-12]。选取某一因素列作为母序列,记为{xt(0)},t=1,2,…,n;因素集合中剩余的列作为子序列,记为{xt(d)},d=1,2,…,m,其中n表示样本数,m表示属性数目。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无量纲矩阵,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再运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关联度系数:

式中,Lt(d,0)为第d个因素与母序列的关联度系数;ρ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为(0,1),通常取0.5;rd,0为第d个序列与母序列的关联度;wd为各指标的权重。

2 应用实例

2.1 研究区的地质特征

XC气田构造处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孝泉—丰谷北东东向隆起带的西段,为孝泉—新场复式背斜的新场局部圈闭。该气藏储层属低孔、低渗的典型致密储层,同时受沉积、成岩以及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宏观、微观裂缝的差异发育,使得储层横、纵向非均质性强,储集性能差异大[13]。XC气田须二气藏储层无论层间、层内还是平面的非均质性均很强。以TX22、TX23、TX24和TX274个砂层组为例,对储层层内的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

2.2 非均质性评价

取样TX22、TX23、TX24和TX274个砂层组,选取与其层内非均质性相关的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及渗透率级差3个评价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渗透率变异系数度量储层渗透率变化的程度,渗透率级差表征储层渗透率两极分化的程度,渗透率突进系数表征渗透率最大值超过一般水平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Vk为渗透率变异系数;Ki为层内某样品的渗透率(i=1,2,…,n),mD;为层内所有样品渗透率的平均值,mD;Tk为渗透率突进系数;Kmax为层内最大渗透率,mD;Jk为渗透率级差;Kmin为层内最小渗透率,mD。

选取渗透率变异系数列为母序列,运用式(7)~(9)求出各因素的权重w1=(0.43,0.41,0.16),w2=(0.44,0.40,0.16)。研究区属于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基质的非均质性均影响气藏的合理开发。因此,为定量评价储层内非均质性的强弱,从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表1)和基质非均质性参数(表2)两方面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弱程度。

表1 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表

表2 基质非均质性参数表

运用式(4)计算可知,砂层组TX22、TX23、TX24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程度属严重非均质型,而TX27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程度属非均质型。而从基质非均质性方面看,TX22和TX24属于严重非均质型,TX23属于相对均质型,TX27属于非均质型。经灰色集对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对比,得出两者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3 结束语

结合灰色集对分析理论的特点,建立了灰色集对分析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储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中,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权重。灰色集对分析涉及的概念清晰,结构简单,计算方便,且计算结果可靠。XC气田须二气藏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今后可在储层定量评价中加以应用。

[1]张兴平,衣英杰,夏冰,等.利用多种参数定量评价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以尚店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1):56-57.

[2]何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层次分析的储层定量评价:以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1):23-25.

[3]张辉,李茂,蒋丽萍,等.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11,23(3):175-178.

[4]杨少春.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1):53-56.

[5]李祖兵,颜其彬,罗明高.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在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双河油田V下油组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07,26(6):83-87.

[6]黄延忠,乔勇.利用局部变差函数描述储层非均质性[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2):39-42.

[7]徐德英,胡望水,熊平,等.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非均质性模型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1):47-50.

[8]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0.

[9]王文圣,金菊良,丁晶,等.水资源系统评价新方法:集对评价法[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9):1 529-1 534.

[10]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12-20.

[11]丁熊,谭秀成,罗冰,等.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多参数碳酸盐储层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自然科学版,2008,30(5):88-92.

[12]刘吉余,彭志春,郭晓博.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13-15.

[13]崔卫东,蒋志斌,曾德铭.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控制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6):214-216.

猜你喜欢
质性指标值渗透率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SAGD井微压裂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非均质性油藏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在南海东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