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45005)
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改变较直接及敏感的窗口,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看成是显示全身及心血管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因此早期判断其血管损害程度,及时给予干预,对预防并发症及改善预后非常必要〔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于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此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大〔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能够读取血管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等信息,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方便、重复性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拟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为单纯高血压组。其中A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2~84岁,平均65.4岁。B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9~86岁,平均68.8岁。C组为另选的体格检查正常老年人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50~82岁,平均67.2岁。三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日本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3 MHz。患者平卧位,用超声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或后缘,以颈动脉为出发点沿着血管扫查,途经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等各支动脉,观察流经处的动脉血管内有无粥样斑块,斑块定义的大小为内膜-中膜厚度(IMT)应≥1.5 mm;若发现斑块痕迹,应记录斑块大小及位置。在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1.5 cm处,测量远场血管壁的颈总动脉IMT 3次,求平均值;同法测量颈总动脉的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MT)。颈动脉斑块形成包括3种:即正常情况;单肢异常情况,为颈动脉单支血管内斑块形成;多肢异常情况,为颈动脉出现2支以上血管内膜斑块形成。
1.3 观察及检测指标 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且距颈总动脉分叉处1.5 cm,测定4个血流参数即左右两侧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搏动指数(PI),取指标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1 三组IMT、BIMT及斑块检出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单纯高血压组的IMT、BIMT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IMT、BIMT及斑块检出率在三组中最高。见表1。
表1 IMT、斑块检出率比较(±s)
表1 IMT、斑块检出率比较(±s)
与C组比较:1)P<0.05
组别 n IMT(cm) BIMT(cm) 斑块检出率(%)A组 50 0.13±0.021) 0.13±0.021) 61.71)B组 50 0.08±0.041) 0.10±0.021) 43.41)C组50 0.07±0.02 0.08±0.02 17.3
2.2 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 三组斑块形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比较(%)
2.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参数 三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参数比较(±s,n=50)
表3 三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参数比较(±s,n=50)
组别 PSV(cm/s) EDV(cm/s) RI(cm) PI(%)A组50.32±17.34 12.51±2.64 1.63±0.33 2.74±0.32 B组 59.22±18.47 17.33±4.56 0.93±0.32 1.96±0.73 C组 77.32±21.21 26.43±4.66 0.62±0.23 1.46±0.33 F值 12.23 9.34 4.06 4.89 P值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损伤大血管和微血管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4〕,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基础。粥样斑块在血管较大压力下很容易引发脱落,形成血栓,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且病情进展也较快,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5〕。
本组通过彩色超声的诊断证实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早期发现动脉壁损害对识别易发心血管病变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重要作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单纯高血压都会对患者的颈动脉血流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血流受阻最重的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此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比正常老年人颈动脉更易发生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可以作为诊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一项十分必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姚光辉,余 新,朱红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关系〔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6):432-3.
2 何小萍,王颖琦,刘 艳,等.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测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08;27(25):245-7.
3 夏依达,穆玉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部位与血管内膜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10):692.
4 廖方利,陈 永.超声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7):462.
5 盖永浩,宋树良,吴进慧,等.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