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勉中
(作者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
新时期,江苏各地加大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力度,以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人民民主,发挥党内基层民主对基层人民民主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保障作用。由此,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人民民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出一种共生性的演进路向,本文结合江苏的实践作一初步探讨。
发展党内民主,重心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把鼓励实践创新与注重科学规范结合起来,凝聚党员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党内民主的深化和发展。
近年来,江苏各地农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基层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完善民主选举方式。对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海推直选”的选举制度加以完善,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推荐的范围,增强选举程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条件成熟、工作基础扎实的村,积极推行村党组织“群众公推、党内直选”,“两轮公推、差额直选”和村委会“自荐海选”换届选举办法,逐步扩大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的范围,做到选人用人民主,在保证选举程序公正性的基础上,充分反映群众的意愿,体现了选举过程的民主化。
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完善村级党组织的决策机制,规范村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完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等村级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促进村级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积极推广党群议事会、党员提案制、民主恳谈会、民主决策日、村情民意发布会等做法。党群议事会由村党组织统一领导,原则上每月定期召开,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议事会成员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村民意愿,提出讨论议题,发表意见建议,带头贯彻宣传党务、村务工作决议,并负责对决议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如张家港市为民意释放建立了党群议事制度这一“绿色通道”,决策前由党群代表讨论议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进过程中党代表可根据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在决策项目实施后,党代表通过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进行最终“把关”。张家港市还做了一个尝试,在每个村选出一批“党员中心户”,并赋予“中心户”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责任。
坚持民主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坚持以党务公开带动村务、财务公开,建立健全村务监督组织,规范和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如常熟市制订出台《常熟市规范村级党组织工作职责、村级工作运行程序和村干部勤廉履职行为实施办法》,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无锡市惠山区通过实行内容、形式、程序、管理等多个规范,推进村级党组织党务公开。张家港市在所有行政村设立村纪监委,由党代表担任村纪监委成员,通过这个监督平台,推行村级阳光综合审计。
扩大党内民主到基层社区,是发挥党组织在社区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必然,也是社区党组织功能提升的需要。江苏各地社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做法有:首先,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工作,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开辟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有效途径。其次,搭建党群、干群沟通的平台,探索开展党代表、党员社区群众接待日活动,安排基层党代表、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共建单位及“双结对”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到社区值班接待,解疑释惑,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苏州市平江区试点推行社区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亮出身份,主动联系党员群众,服务群众需求,通过向党代会提交提案建议等方式,推动社区建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再次,健全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及民意反馈机制,打破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决策主体单一状况,吸纳社区内不同群体党员代表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组织决策,推广建立“社区党员议事会”,构建民主开放的各方利益表达平台。苏州市采取聘请、选举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热心社区工作、熟悉社区情况、有较强参政议事能力、具备较高政治素质与良好群众基础的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党员代表中推选产生议事会成员,他们经常深入群众,将搜集到的反映社区建设、党建工作等问题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社区党组织。实践证明,社区党员议事会是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党员群众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有效载体,也是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渠道。
江苏各地在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同时,着力从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影响力,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出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通过三方面途径,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第一,培养和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基层党组织坚持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党性意识和党内主体意识。引导党员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参与管理党内事务。把党员组织生活会作为提高党员意识的重要抓手,以集中召开和网上学习等形式,通报党内事项,促进党员间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营造党内民主氛围。第二,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等。通过开通社区“两新”组织党建网,开发“基层党组织管理系统”等,充分运用网络等信息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实施党务公开,并利用所在企业网站和会议通报等途径,推进党务公开。第三,通过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行公推直选和票决制,落实和保障党员的选举权。通过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必要的参与阵地,提供常设的参与载体。要求基层党组织正确把握工作重点,贴近“两新”组织和党员、员工需求,使党员时时意识到责任和义务,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江苏各地以建立村民或社区居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口,确保群众参与民主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基层自治事务决策权与行政权力分离、政府职能与居民自治职能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系统,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扩大民主参与的渠道,保障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构建在党的领导下,以村民和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明确“两委”职责,充分发挥其作用。发挥好“两委”在基层的作用,除了要解决好“两委”在权、利方面的矛盾以外,更要坚持把“两委”的职能职责进一步理顺,这是构建基层治理机制的基础。村级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处于领导地位,负责全面工作的牵头。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稳定,领导和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指导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事务的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民主议事会决议,并配合上级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
坚持多元参与、协作共治,加强基层民主,在村民、社区居民自治上下功夫。一是城乡普遍设立村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作为基层自治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讨论决定村级(社区)重大事务,发挥监督作用。二是设立村民、社区居民议事会作为村(社区)自治事务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受村民、社区居民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决策权、监督权、议事权,参与讨论村级(社区)日常事务,监督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工作。同时作为日常社情民意表达机构,畅通群众言路、集聚民智,做到真正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三是积极推行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与村民、社区居民自治职能分离,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其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经营管理。四是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群团组织在村级(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自治事务民主管理。
一是完善民主选举机制。村民、社区居民代表由直接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成员,依法由村民、社区居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民、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按每个村(社区)居民小组确定名额后直接推选产生。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明确村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社区居民议事会的授权关系和授权范围,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民主议事规则。未按规定程序或授权范围讨论决定的事项,村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有权否决。三是完善基层自治事务监督机制。突出决策执行监督,强化全面过程监督,健全纠错机制。建立村(社区)自治事务质询制度、议事会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成员述职评议制度、村民与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罢免制度。强化村级(社区)事务公开和财务开支监督制度。四是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机制。促进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产权明晰、权责统一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其他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五是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全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政府、自治组织职能边界,规范政府、基层自治组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内容,形成城市和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机制。属于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列入财政定额补贴制度的范围。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并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依托市场主体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重点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