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模式构建

2013-09-11 08:18
图书馆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区域空间

林 松

(金陵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9)

1 区域图书馆联盟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

1.1 “一站式”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和学习环境,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它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是把图书馆融入读者学习、教育和科研的整个过程中,使读者可以享受来自各个成员馆的信息服务,获得各类形式的信息资源,直接得到问题的解答,不仅能为读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2 开放的存取环境顺应读者的学习需求

开放的存取环境不仅是广大读者的学习需求,也是保障区域图书馆联盟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共享空间正是顺应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将图书馆营造成了一个集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图书馆员以及丰富信息资源的综合交流空间和学习研究场所,供读者进行学习[1]。它有利于图书馆员及时掌握读者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服务方式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1.3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突显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信息共享空间集信息检索、信息推介、参考咨询、教学科研、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于一体,在一个空间里完成了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它不仅培养了读者检索、评价和合理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彰显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2 信息共享空间

2.1 信息共享空间概述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通过提供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电脑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库,把图书馆融入教学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使之具有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装潢舒适的馆舍空间。在参考咨询馆员、电脑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老师的共同支持下,培育读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的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2]。该服务模式适应了网络时代用户的信息消费方式——自助消费和无缝消费,满足了信息时代读者的研究和学习模式——集体研究与团队学习。

2.2 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现状

2010年和2012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连续两次发布图书馆十大趋势,“互联网技术仍将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并要求图书馆提升服务技能”是其中之一。日前,在刚刚结束的“转型与发展:图书馆服务未来”研讨会上,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专家共同探讨了图书馆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智慧型图书馆,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说,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首倡“图书馆IC2理念”,力主建立“触手可及”的智慧图书馆。“所谓IC2理念,就是将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和Innovation Community(创新社区)有机融为一体。”以泛在和智能的形式打造一种“泛在智慧课堂”。北京大学图书馆聂华副馆长称,图书馆的空间变革应该是人、技术、服务与空间的完美融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景祥祜馆长则根据优化管理理念,提出应将图书和人放在最好的空间。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在其报告中指出,图书馆应该致力于成为创新和文化提升的社交与智力空间。2012年,浙江大学图书馆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规划和实践了信息共享空间,通过多媒体空间、知识空间、学习空间、研究空间等一系列空间的搭建,力求让读者在享受最新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可以利用空间进行多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他认为,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应关注其可持续发展、实施后评估、投入产出分析以及合作伙伴等多种因素[3-4]。

3 云计算环境与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模式的构建

图1 IC的空间构建

云时代的到来,推动图书馆顺应阅读需求,突破传统桎梏,努力打造成为知识创新的空间和文化共享的空间,以推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3.1 构建理念

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中心任务是提供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集成空间、资源和服务。其核心构建理念为“以空间为平台,以资源为保障,以云技术为支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

由于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是由多个图书馆共同完成的,而各成员馆的自然条件又各不相同,因此在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图书馆间的差异,包括资源类型、用户群体、人员组成、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因地制宜”是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3.2 构建目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读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他们更愿意在图书馆上网收发邮件、查资料、玩游戏、听音乐,甚至还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而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这样的环境,这里不但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提供了一个可以与朋友一起交流信息的场所,一个互动的氛围,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模式的构建,其目标就是基于开放获取的思想,通过“一站式”服务,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在空间布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图书馆的个性化;在资源建设上,注重整合资源、聚合知识点、组织和关联信息;在服务模式上,形成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服务区。

3.3 构建模式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离不开空间、资源和服务,它们是支持信息共享空间信息服务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3.3.1 空间构建

空间要素位于信息共享空间模型的底层,它是基础物理条件。空间的构建需针对区域图书馆联盟不同的用户类型、学习风格与研究习惯而营造大小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舒适便捷的场所[5]。它包括物理空间层和虚拟空间层的构建。如图1所示。

信息共享空间的物理空间层是指区域图书馆联盟在确定了IC目标并形成IC构建方案后,通过整合图书馆现有的物理空间所形成的“改良型”空间;或者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新建物理空间来重新布局IC空间所形成的“全新型”空间。常见的IC空间由多媒体空间(Multimedia Commons)、知识空间(Knowledge Commons)、学习空间(Learning Commons)、研究空间(Research Commons)、文化空间(Cultural Commons)、社交空间(Social Commons)、休闲空间(Commons)、特色空间(Commons)等一系列空间功能组成。其中,多媒体空间是针对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等,为用户提供的多媒体播放、制作、刻录等服务。知识空间是为满足用户需要,在各成员馆配置的纸质中外文专业书籍、期刊、工具书和一些人文类、计算机类书刊,该空间需毗邻学习空间,以方便读者使用。学习空间,顾名思义是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提供的独立型空间,至少配备桌子、椅子、常用工具书,有条件的成员馆还可为读者提供电脑或便携设备的网络接口,包括方便个人独立学习和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的空间。研究空间是为方便用户间进行科研活动而建成的空间,它一方面可以满足用户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需要,为志趣相同的人群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讨论区;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小型教室,方便馆员对用户的信息技巧培训。文化空间是各成员馆进行文化、艺术宣传和交流的空间,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该区域信息的传播者和领航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该区域的文化进行宣传、引领和导航。社交空间是IC专为学者(学术理论研究者)与企业(理论实践者)搭建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使理论研究不再成为空架子。休闲空间是一个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相对舒适的空间,内置的咖啡吧里一把摇椅、一杯咖啡、一缕阳光,使读者在浩瀚书海中也能体会到一份清新和惬意。特色空间应随着IC建设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各成员馆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推陈出新,打造出适合自己的特色子空间。

虚拟空间层是指利用“云”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可靠的安全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实行软、硬件设备和技术管理的“外包”,云服务商可为IC构建者建立跨平台、运算能力强大、资源丰富统一的IC平台,设计IC服务模块,构建虚拟的可供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科信息聚合和推送服务,这样会大大减轻本地化的专用服务器平台的负担和压力。该模式的建立将极大地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达到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加强资源共享的目标。

信息共享空间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和人性化的设计原则,适应了当今用户学习和研究模式的特点,开设了可以满足从个人到团体的一站式学习空间,提供了一个便于用户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交流的平台。

3.3.2 资源构建

资源构建主要是指基于IC空间的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建设。在云计算环境下,资源的利用多采用基于虚拟空间层提供的“云”端共享资源,以及区域图书馆联盟各成员馆间的共享资源。该方式突出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方便灵活的特性。如图2所示。

图2 IC的资源构建

信息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指将各个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用户所需,要求云服务商提供的文献资源;另一部分是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和印刷型资源,包括馆内的数字资源、远程分布式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和专业性期刊、工具类图书和专业类图书、休闲类期刊等。

设备资源主要包括向“云”端提供的软硬件支持和“地”端的各联盟成员馆提供的有关设备资源。如“云”端的软硬件设备畅通无阻;网络覆盖整个IC区;各成员馆依据自身条件为用户提供打印机、复印机、刻录机、扫描仪、数码设备的有偿或无偿服务等。

人力资源是指图书馆联盟管理机构的领导层和各联盟成员馆的工作人员。其中领导层人员主要负责IC的整体统筹、规划、策略调整以及监督IC的运行和协调IC的内部关系;基层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多种技能,不但要熟悉馆藏资源分布、检索和利用,还能够熟练掌握技术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的使用与维护以及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因此,作为IC的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服务技能,以适应IC发展的需要。

3.3.3 服务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使其更能够吸引用户到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优美的场地环境、先进的技术设施和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人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优雅的信息服务场所。IC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图书资料的流通外借服务,笔记本电脑设备的外借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服务;技术支持服务;IT培训与教育服务等。

用户在使用IC服务前需提前通过图书馆网站进行预约,无预约用户只有在IC有待分配空间时在服务台现场提交预约申请才可使用。研究空间一般不接受个人使用,需3~5人次一组进行使用。进入IC前,需至服务台刷卡登记,空间使用结束后需至服务台刷卡退出。

4 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资金问题

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除了拥有政府经费支持之外,还拥有很多如私人捐赠、企业资助和基金会支持等的经费来源。而我国的图书馆大多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资金支持的事业型公益单位。各馆由于规模不同,政府的投入也存在差别,而信息共享空间在构建和日后的正常运行中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在有效利用有限资金之余还需要开源节流,以便更好地发展信息共享空间。

4.2 安全问题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是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的现实问题。它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用户认证的风险、数据隔离与数据备份恢复的风险、系统安全漏洞、病毒与木马的风险、应用程序的安全风险、用户隐私保护的风险等。

4.3 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匮乏问题

信息共享空间融合了资源、技术、服务等不同的特质,将分散的服务整合到一起。因此,针对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需要理顺“两种关系”,即各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关系和信息共享空间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是保障信息共享空间能够顺利、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加强服务方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基础,通过质量评价和用户评价跟踪,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推进服务个性化、人性化。

5 结语

区域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个亮点,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用户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共享环境,“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促进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共享空间的诞生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适应了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1] 施强.信息共享空间:意蕴、构成与保障[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53-57.

[2] 付佳佳.基于图书馆2.0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J].现代情报,2008(6):61-63.

[3]“图书馆服务未来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研讨会”圆满举行[OL].[2013-01-18].http://rwsk.zju.edu.cn/index.php?c=Chinese&a=detail&catid=78&id=10192.

[4] 信息共享空间引领图书馆未来[OL].[2013-01-17].http://www.sinoss.net/2013/0117/44648.htm l.

[5] 信息共享空间[OL].[2013-01-22].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643.htm.

猜你喜欢
图书馆区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区域发展篇
去图书馆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