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的影响

2013-09-11 12:27张润洪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康复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针灸黏膜

张润洪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康复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2)

肠易激综合征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临床上常缺少形态学的异常。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较正常人的表达高〔1〕,尤其是白细胞介素(IL)-18、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为主的促炎介质〔2,3〕,因此认为炎性因子在病变进展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在传统治疗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病变迁延,并不能完全根除。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归属到中医泄泻、便秘病症的范畴,与大肠泄、气秘、泄的关系最为密切。针灸治疗对本病可能有明显的效果。本文观察在常规治疗项目上加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98例,纳入应用罗马标准II的具体标准,即在12个月内至少有12 w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具有如下的两项:①排便后缓解;②症状发作时大便频率异常;③发作时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如硬便、稀便或水样变。排除标准:①有肠结核病史;②伴有肿瘤;③有精神心理疾病史。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按入院的先后分为观察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60~80〔平均(65.7±6.9)〕岁。分型:腹泻型23例,便秘型26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60~83〔平均(66.1±6.7)〕岁。分型:腹泻型22例,便秘型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即美常安500 mg,每日3次;马来酸曲美布丁片0.1 g,每日3次。共治疗4 w。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取穴:天枢(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百会、印堂,应用华佗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针刺深度12~25 mm,进针后得气后捻转提插补泻法,平补平泻,以局部感觉酸胀麻或向腹部放射为度,得气后每次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周5次,共治疗4 w。于第6周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

1.3 IL-18、IL-23和TNF-α的检测方法 均于治疗后第6周进抽取静脉血10 ml后,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的含量,检测均由同一主管检验师进行,严格质控。

1.4 疗效评价办法 于治疗后的第6周观察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量化分级,以腹痛、腹胀、排便不尽、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的正常、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其中黏液便按有无,分别计为1分(有)、0分(无)。总体疗效评价:综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改善≥30%;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积分值减少<30%。计算显效率〔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软件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显效率比较 均完成了治疗及随访,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的比较(n,n=49)

2.2 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表达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表达的比较(ng/L,±s,n=49)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表达的比较(ng/L,±s,n=49)

组别 IL-18 IL-23 TNF-α 43.53±9.65 36.25±6.42 40.27±8.45对照组 85.904±11.28 50.45±7.54 58.54±2.47 t值 9.80 8.75 7.68 P值观察组0.003 9 0.010 2 0.014 2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实质为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不仅与内脏的高度敏感有关,还可能与心理因素及异常自主神经反应有关〔5〕。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痛、泄泻范畴,治疗时宜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平衡阴阳,针灸取穴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经穴为主,辅以背俞穴及募穴。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关注血清中相关指标与本病的关系〔6〕。IL-18、IL-23和TNF-α均为促炎介质。TNF-α在体内分泌增多,有效地激活肠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引起进行性的破坏和表面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引起肠黏膜表面的腺上皮细胞丧失功能;其次TNF-α的作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引起级联反应,使血清中IL-18和IL-23的表达上调。IL-18和IL-23增多后,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引起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引起肠黏膜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使局部组织出现明显变性及坏死〔6,7〕。

针灸对肠道功能紊乱有良性调节作用,且作用快,后效应时间长,还可以避免因服用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每日针刺可以通调大肠腑气、温中散寒、调气行滞、扶正祛邪〔8〕。也有观点认为针灸治疗的疗效确切,治疗后能明显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地清除蓄积的自由基,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维护机体的功能状态〔9〕。针灸与药物联合应用,更能对腹痛、腹胀等腹部不良症状立即起效,并对伴随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稀便、排便不尽等的调节更为有效。因此针灸治疗中不仅是对症状的治疗,还能对心神进行整体的调节,这可能与针灸通过调节脑-肠轴机制而对中枢情志的影响有关〔10〕。本实验结果也提示针灸治疗可使机体的内环境维持更好的稳定性。

1 田树英,郑国启,魏思忱,等.IL-18/IL-10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0):3366-8.

2 刘修波,卫红军,张巍巍,等.IL-6、IL-23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7):1250-3.

3 钟玉芬,颜海帆,陈振华.奥替溴铵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18和TNF-a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40-3.

4 裴丽霞,孙建华,夏 晨,等.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27-9.

5 邓 琼.温针灸治疗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19-20.

6 张 茹,王福贤.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8和TNF-a含量变化的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16(4):167-8.

7 Ortiz-Lucas M,Saz-Peiró P,Sebastián-Domingo JJ.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mmune hypothesis.Part two:the role of cytokines〔J〕.Rev Esp Enferm Dig,2010;102(12):711-7.

8 黄星涛,林 琦,曾露慧.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证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2;9(7):63-4.

9 江珍梅,马睿杰.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临床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803-5.

10 斐丽霞,张新昌,孙建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12;32(10):957-60.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针灸黏膜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