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艳斐
摘要:网络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其面临诸多消极因素的挑战。作为网络时代的辅导员,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工具,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互联网已逐步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在给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对他们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浏览不正当信息等,电脑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至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综合技能,尤其是如何利用网络与自身的专业学习、人生发展、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则是一片茫然……种种迹象表明,网络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其面临诸多消极因素的挑战,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很好的加以引导和规范。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限制,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受时空限制,学生必须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同一主题的教育,而网络则是全天候开放的,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展开讨论和交流体会,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思想。在这种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字、画面、声音特性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3.网络的互动性能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交流。当代的大学生受到的民主平等等新时期教育理念的熏陶,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他们不喜欢传统的被动式教育,而是崇尚平等、互动性的教育方式。网络就提供这一平等、交互性的学习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通过网络,即使不面对面也可以很好地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拉近师生间心的距离,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4.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这一新载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教育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将教育的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向多元化、现代化迈进。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将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弱化。互联网交流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这种虚拟性和隐蔽性在为人们提供心灵避难所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们忘却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大学生迷失在自我的网络世界中,毫无顾忌的发泄心中的不满,随意攻击社会、他人,久而久之,会让一些心理、人格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心理扭曲、道德沦丧,逐步走向道德失范、法律意识淡化的道路,并有可能引发犯罪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互联网的自由性、开放性给西方敌对势力宣扬其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可乘之机,对广大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恶劣影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及西方文化。这些对辨别力不高,自制力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非常困难的。
3.沉迷网络将会给大学生身心和学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存在着的非法信息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的诱惑性造成大学生“网络上瘾”,产生“网络孤独症”、“网络上瘾症”,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大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主要表现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时情绪低落,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
4.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教师被赋予了较高的威望和权威,作为知识拥有者和传播者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网络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得教育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教育者的信息优势显著下降,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综上可知,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甚至身体健康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强调要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各项教育的新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各项教育的渠道和空间。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结合自身的具体工作,作者认为,如何引导大学生将网络新技术运用到成长成才过程中,增强信息辨识能力,提高自律能力,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承担起引领网络文化方向的使命和责任,已成为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目前,从总体上来讲,教师的网络技能是落后于学生的。因此,在网络时代,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特别能战斗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取营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精、素质好,同时也能熟练网络知识技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聘请一批学识渊博,政治素养高的马列主义理论、心理教育、网络等方面的教师,打造一支专家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努力适应网络新环境,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充分利用网络捕捉和吸收信息,并将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教育者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与时俱进,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所拥有的思想始终紧跟时代的节奏,使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活跃,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动性,以丰富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通俗易懂的政策理论服人。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组织者,要积极运用新载体,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
2.一方面应注重辅导员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有稳定的网络环境,高校领导全方位支持
网络大大削弱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应着重加强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对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优秀人才。要注重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团支部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让广大学生在面对西方观念的冲击和诱惑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要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组织大家参与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大家得到锻炼;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广大学生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营造良好风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对于学校,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条件,包括硬件设施和环境,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监控,有效防御、过滤和监控不良和有害信息,在校园内形成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3.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
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必须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且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这样不仅能保证自己遵循网络法律法规,而且能监控网络,依法抵制各种网络违法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减少网络道德缺失现象。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大学生的心灵,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用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锻炼大学生的能力。
4.辅导员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工作模式
辅导员可以利用飞信、QQ、MSN、e-mail、微博和校内网等即时通讯工具或是网络载体建立个人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其特有优势,宣传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树立校园的优秀典型人物,宣传良好的班风学风。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浓郁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切实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思考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参考文献
[1]奇锦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思想工作,2008(03).
[2]来卓,徐玉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J].黑河学刊,2001(07).
[3]张杰.浅析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02).
[4]陈兴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7(27).
[5]庄秋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教研究,2012(06)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