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刚(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5000)
在临床中,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关键[1]。为了解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对于HBV大蛋白的检测到底有什么用处,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一次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过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男51例,29例,年龄16~55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乙型肝炎诊治标准。将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第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第12个月时的血样进行采集,并及时收入-70℃低温箱内进行冰冻保存。
1.2 检测方法:应用ELISA法对HBV大蛋白、PreS1,以及HBV标志物进行检测[2];应用PCR进行HBV DNA检测[3]。所有试剂均未过期,且使用方法完全说明书,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治疗以前,患者的HBV DNA呈阳性的概率明显比HBeAg以及PreS1 Ag的阳性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大蛋白与HBV DNA呈阳性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以后,HBV DNA呈阳性的的概率要比HBV大蛋白的概率低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患者的PreS1 Ag、HBV大蛋白,以及HBV DNA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各指标阳性[例(%)]
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抗病毒治疗HBV-DNA和HBV大蛋白的变化也越来越相近,此外HBV大蛋白与HBV-DNA相比消退明显较晚,这也明显符合了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研究结论[4]。经过研究猜测这当中的原因应该是:①HBV的特点是具有适应性和变异性,从而使得它的基因表现出了高度的变异性;②PCR引物的漏检率使得HBV-DNA不能够很真实的体现出肝组织当中的感染状况。但HBV大蛋白不同,它运用的是单克隆识别,收到的影响十分微小;③HBV大蛋白和cccDNA紧密相连。
[1] Bruns M,Miska S,Chassot S,et al.Enhanc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by noninfectious subviral particles[J].Journal of Virology,1998,18(5):1107.
[2] 赵学辉,杨介钻,魏 丽,等.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浆IL-18、IP-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1(8):1601.
[3] 杨介钻,马 骊,姚新生,等.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5(5):887.
[4] 陈 刚,徐爱芳,张永乐,等.血清乙型肝炎表面大蛋白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疗效观察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29(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