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明,杨鹭琳,董蓓蕴,吴国洋(.福建省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福建 厦门 36000;.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000)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因其病情及发展不一,需要紧急抢救,但又容易误诊、漏诊[1]。其致伤因素及机理复杂、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及时准确地判断有无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及损伤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2]。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救治的62例单纯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急诊治疗的单纯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62例,分为急救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急救组实施院前急救,男16例,女15例,年龄11~75岁,其中车祸伤15例,挤压伤5例,斗殴7例,其他4例。对照组自行来院急诊,男20例,女11例,年龄14~76岁,其中车祸伤13例,挤压伤4例,斗殴9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自行急诊入院,到达医院后按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救治。急救组患者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出车急救,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体征、临床症状等即刻做出诊断,患者制动,立即给予吸氧,进行心电监护,建立外周经脉通道迅速补液,然后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救治。
1.3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缓解。有效:各项指标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死亡: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61.3%。急救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7.1%,急救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患者急救转运时间差异:急救组患者急救转运时间为(19.4±4.6)min,对照组患者所用时间为(35.2±4.3)min,急救组急救转运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部闭合性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常为多发性损伤,严重者常合并有失血性休克甚至心跳呼吸停止,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是抢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结果表明,院方出车转运患者至医院救治所用时间(19.4±4.6)min明显少于患者自行来医院救治所花费时间(35.2±4.3)min。院前急救的核心是纠正休克,并积极做好手术准备。接诊后应该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证重要组织器官供氧。闭合性腹外伤患者出现休克是最常见的。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输入平衡盐水,血浆代用品,尽快输血,合理补充血容量,可使大多数患者休克情况好转,在快速扩容的同时应用多巴胺,使血压维持在休克代偿期。伤势过于严重者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组织代谢,纠正酸中毒,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从治疗效果来看,急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无论是死亡率还是治疗总有效率,采用了院前急救的急救组都较对照组有着显著优势。
总之,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院前急救首要的是维持有效的循环,抗休克治疗是关键的环节。正确的判断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急救,加快患者转运,为院内进一步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是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1] 倪克勤.腹部闭合性损伤145例诊治体会[J].河北医药,2008,30(7):985.
[2] 梁冬明.腹部闭合性损伤65例诊治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