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瑞敏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 扬中 212200)
急性戊型肝炎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人群对戊型肝炎普遍易感,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戊型肝炎[1],老年戊型肝炎淤胆症状较常见,病情较重,因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深,病死率随之升高。近年来我科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间歇疗法治疗高黄疸的急性戊型肝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42例患者为我科2007年10月~2012年7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4例,年龄51~78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2]。排除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所有患者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弱阳性。所有病例均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随机将4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差异,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予甘草酸二胺(江苏正大天晴)、苦黄(常熟雷允上)、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48~72 h使用一次,间隔时间根据具体病情调整,使用1~2周。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每周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
1.4 疗效评判:疗程结束时,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正常或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好转或加重。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6例,对照组显效2例,治疗组有效15例,对照组有效1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
组别 治疗前后 ALT(U/L)TBA(μmol/L)GGT(U/L)TBIL(μmol/L)治疗组 治疗前 786.9 ±468.7 102.4 ±45.3 331.6 ±98.3 224.5 ±54.4治疗后 65.9 ±37.8① 21.2 ±19.8① 60.3 ±49.4① 55.3 ±30.45①对照组 治疗前 812.2 ±581.2 113.9 ±52.2 345.6 ±97.4 237.5 ±62.4治疗后130.4 ±88.2 54.9 ±20.9 116.8 ±61.5 113.2 ±80.3
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的特点是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大约20%的戊型肝炎有明显的淤胆表现,老年戊型肝炎淤胆症状较常见,病情较重,少数发展成重型肝炎,部分病例有病情迁延现象,黄疸难以消退。我科在积极抗炎、保肝、降酶、退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发现激素能迅速降低胆红素,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经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应用激素后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强食欲,减轻乏力等不适。这是因为激素能保护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性介质的形成和释放,并可稳定溶酶体,抑制单核巨嗜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以减轻免疫反应[3]。小剂量间歇使用地塞米松明显降低了激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感染机会增加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价格便宜,是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1]庄 辉.重视戊型肝炎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5.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3]张 敏,韩 丹,蔡 霞.葛根素加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肝炎重度黄疸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