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研究

2013-09-09 07:07刘建兴
关键词:环境压力足迹福建省

刘建兴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8)

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研究

刘建兴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8)

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海西区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并应用脱钩分析方法,对1992~2011年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定量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从脱钩状态看,研究期内两者之间总体表现为相对脱钩关系。(2)从脱钩程度看,弱脱钩年份居多,但经济调整期个别年份出现强脱钩,而经济复苏期表现为扩大型负脱钩。(3)从脱钩趋势看,相对脱钩和弱脱钩可能还要延续20年左右;对比波兰、新西兰等国家的发展路径,若实现强脱钩需要从改善生态效率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资源依赖。

经济发展;环境压力;生态足迹;脱钩弹性;生态效率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作为海西区经济的主体,福建省经济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但其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显著上升。如何定量分析该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而探索两者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当前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政策制定,更关乎生态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

一、脱钩理论及分析方法

(一)定义与类型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脱钩指一定时期环境压力的增长率小于其经济驱动的增长率。[1]脱钩与否可描述和判断一种经济发展的状态,即从时空角度看经济增长与其相应的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状态。脱钩可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前者指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压力保持稳定甚至下降;后者则指环境压力增长但其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由于在所考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和脱钩相反的现象,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复钩或耦合的概念。[2][3]脱钩的进一步类型细分为刻画脱钩的程度提供了可能。如,Tapio将脱钩程度进一步细分为强负脱钩、弱负脱钩、衰退性耦合、衰退性脱钩、强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耦合和扩张性负脱钩等8种情形,较好地测度和分析了1970-2001年间欧洲交通业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之间存在的脱钩情况。[4]在能源消费、碳排放、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应用性研究。[5][6][7]

(二)方法和指标

Tapio提出的弹性分析法克服了基期选择上的困境。采用弹性概念动态反映变量间脱钩关系,是目前测度脱钩程度的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较和分析经济增长变量、环境压力变量以及环境压力的经济弹性落入的区间来判断脱钩的程度。本文在借鉴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足迹的GDP弹性脱钩分析方法。考虑经济发展当前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采用GDP作为经济增长变量的度量指标;由于生态足迹(EF)能够定量表达资源消耗、占用和废弃物污染等几方面对区域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将其作为综合环境压力度量指标。

建立生态足迹的GDP弹性脱钩计算公式:

其中:EEF,GDP为弹性系数,无量纲;EF为生态足迹,计算公式单位为全球公顷(ghm2),其计算公式如下[8][9]:

式中:n为某区域计算消费的资源项数;Aki,Cki和Yki分别表示由第k类土地(按照生态足迹基本理论分为化石能源地、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用地、水域等6类占用土地类型;k=1,2…6)提供的第i种消费项目的土地占用面积(hm2)、年消费量(t·a-1)和世界平均生产力(t·hm-2·a-1);γk为第k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等量因子,无量纲。

根据弹性脱钩计算结果可进行类型判断和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耦合关系

从图1可知,(1)当环境压力的增长率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反向而行时,可直接判断脱钩类型,强脱钩、强负脱钩分别对应绝对脱钩与否;(2)当两者相向而行且同时为正向值时,表明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均处在扩张阶段;反之,则对应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衰退阶段,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包括图示一、三象限的六种情况;(3)通过对环境压力的经济弹性脱钩系数EEF,GDP进一步对前述(2)加以细分,可判断脱钩的程度。以扩张阶段为例(衰退阶段同理),脱钩弹性系数EEF,GDP落在0~0.8之间,表明环境压力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两者处在缓慢分离的弱脱钩状态;在1.2以上,则与此相反,环境压力增速较快,处在扩张性负脱钩阶段;落在0.8~1.2区间内,表明弹性值上下浮动20%区间的轻微变化视为耦合状态。

二、实证研究

(一)数据和计算说明

本文选取海西区的主体区域福建省为研究对象,考察时间节点为中国市场经济以后20年的发展阶段,以2000年GDP不变价计算分析该省经济变化情况(以下分析同),以生态足迹度量和表征该省环境压力的变化情况。生态足迹计算所需的各项消费数据一般取自福建省统计年鉴,个别项目和年份没有消费量数据,采用生产量替代或插值的方法处理,等量因子、世界平均生产力等参数选取按照有关生态足迹的具体计算方法[10]。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不变产量法开展时间序列研究,数据不足可能存在计算误差并不影响趋势整体的分析和判断,对本文的研究提供的支持基本合理可信。

(二)脱钩关系分析

采用以上方法,可得到福建省近20年(1992~2011)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脱钩指标计算分析表,如表1所示:

表1所示,福建省近20年,总体看经济增长速率快于环境压力的增长率,但2001年~2005年环境压力出现跳跃式增长,究其原因,或与期间的 能源和木材消费有激增现象有关。

表1 脱钩分析

图 2为 1992~2011年福建省经济发展(GDP)与生态足迹(EF)之间关系散点图。为消除异方差,减少数据波动对趋势分析的影响,将两个变量都转换为对数形式。从斜率可以看出,研究期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总体保持相对脱钩关系,但前后段角度较平缓,中间有一段(2001~2005年)角度较陡,反映脱钩程度有变化,后者负脱钩趋势更强。

图2 福建省1992~2011年环境压力的经济驱动关系

从图3和表1进行脱钩弹性分析,可知福建省近20年脱钩程度变化情况,总体而言处在弱脱钩的格局中。其中,1997年、2001个别年份变化呈现有强脱钩的表现,即经济调整时期GDP增长的同时环境压力也有所降低;2001~2005年间基本呈现扩张性负脱钩,表明经济复苏期间,GDP增长速度低于环境压力反弹速度。

图3 福建省1992-2011年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

(三)脱钩趋势分析

根据福建省近20年生态足迹数据可进行时间序列趋势预测,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结果如图4所示。预计2030年是生态足迹峰值(拐点处),此后将呈下降趋势,直到2045年首次出现负值。从趋势上看,考虑经济指标的刚性增长,则可判断相应的脱钩状态变化情况,即2030年以后实现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若进入衰退发展阶段,还要看脱钩弹性的大小以进一步区分是否耦合或脱钩的迹象。

图4 福建省生态足迹发展趋势曲线拟合

尤飞等通过对5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用幂指数模型进行趋势拟合,得到人均生态足迹(Y)和人均GDP(X)的关系[11],即:

该函数的一阶导数为减函数,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足迹的增长率会不断减小。该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前述趋势推断。若按照福建省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始以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5%)来计算,预计2020年将达到人均GDP达8.32万元(人口增长按照最近5年增长率0.742%计算),此时生态足迹将达到0.2529hm2,故,可计算出 2011~2020年期间年均降低25.9%,事实上,1992~2011年的发展过程看,年均增长6%左右。这表明,福建省发展轨迹并不符合该幂指数规律。究其原因,可能还与生态足迹强度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12]

根据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规律,采用人均“GDP-EF”发展路径比较的方法对福建省未来发展做进一步情景拟合与预测。[13]按2011年计算(人均GDP为3.62万元),当年单位产出(万元GDP)占用面积1.79hm2,与人均GDP相近时的波兰(2001年人均GDP3.5万元)相比,多了0.9 hm2(波兰2001年人均单位产出生态足迹0.88 hm2)。这说明相同经济产出水平时,福建省生态效率发展滞后,明显偏低。换言之,福建省生态效率大幅提高(1倍以上)才能达到拟合情景。若2020年人均GDP达到8.32万元,收入水平接近2001年新西兰,该国当时单位产出生态足迹为0.47 hm2,这意味着生态效率需提高近2倍,即若GDP增长目标为10.5%,设定生态效率年均提高目标为8%以上才能达到相应的拟合目标。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变数较大,宜保守估计环境压力改善的进程。

三、结论和建议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福建省1992~2011年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弹性脱钩关系研究,可知:(1)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福建省近20年来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长,但总体上以GDP表征的经济增长和以EF表征的环境压力增长两者之间呈相对脱钩状态。(2)对脱钩程度的分析可知,经济调整年份出现过强脱钩(如1997年等),而经济复苏时期(2001~2005年)则出现过扩张性负脱钩,但20年来总体而言,处于弱脱钩的格局,即环境压力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3)福建省环境压力的经济脱钩弹性进行趋势分析和情景预测表明,与波兰、新西兰等国家进行“GDP—EF”指标对比发现,福建省生态效率水平明显滞后;但随着工业化进程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预计20年后可能实现两者的发展趋势分离即强脱钩目标。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增长之间的“强脱钩”,福建省今后需要从提高生态效率入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资源依赖以不断降低环境压力水平。具体而言,可结合生态省建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重视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科技内涵发展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布局,加大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与污染少的无重量经济;关注资源开发和能源耗用的重点产业和部门,着力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加大开展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的相关政策、理论研究。

注释:

[1]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or economic growth,Paris:OECD,2002.[2]Vehmas J.,Kaivo-oja J.,Luukkanen J.,“Global trends of link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economic growth”,Turku:Finland Futures Research Centre,no.6-9(2003).

[3]Climent F.,Pardo A.,“Decoupling factors on the energy-output linkage:The Spanish”,Energy Policy,vol.35,no.1 (2007).

[4]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1970 and 2001”,Transport Policy,vol.12,no.2(2005),pp.137-151.

[5]张蕾、陈雯、陈晓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时空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3期。

[6]彭佳雯、黄贤金、钟太洋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研究》,《资源科学》2011年第4期。

[7]刘怡君、王丽、牛文元等:《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期。

[8]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9]顾晓薇、王青:《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0]刘建兴、顾晓薇、王青等:《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资源科学》2005年第5期。

[11]尤飞、钟有丽、王传胜:《生态经济持续性的度量和趋势预测——以甘肃武威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第6期。

[12]刘建兴、王青、孙鹏等:《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第1期。

[13]张波、王青、刘建兴等:《中国生态足迹的趋势预测及情景模拟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责任编辑:黄艳林]

F224.0

A

1002-3321(2013)06-0040-04

2013-06-08

福州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826776)

刘建兴,男,河南夏邑人,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环境压力足迹福建省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可替换牙刷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成长足迹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足迹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足迹
春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