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呈斌,谢守祥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家族制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大约90%的私营企业采用了家族式组织和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着家族制管理[1]。受在任者年龄、精力、知识结构和决策能力等因素影响,国内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波利(Birley,1986)和汉德勒(Handler,1989)研究表明,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传递到第二代,仅有10% -15%的家族企业能成功传递到第三代[2][3]。浙江省台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以家族企业为特色的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研究其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380个家族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计划及其特征,提出促进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若干建议。
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西方学者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研究明显早于国内学者,国外研究大概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2年之后,国内学者们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朗基奈克和苏恩(Longenecker&Schoen,1978)率先提出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4]。利茨(Litz,2008)研究了家族企业与企业家族的交叠性,提出了过程模型解释家族企业的出现、存在和消亡等现象[5]。瓦尼等(Motwani et al.,2006)实证分析表明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家族企业有一个正式的继承计划,筛选继承者和为现任的CEO提供训练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6]。塔吐鲁等(Tatoglu et al.,2008)通过分析408家土耳其家族企业,发现家族企业的继承过程执行者的态度、继承选择标准和继承绩效存在共性[7]。波尔特等(Pontet et al.,2007)研究了100家意大利继承临界点家族企业,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企业基本上由在任者掌控,但继承者已在逐步进入角色,继承者与在任者的代际差异比较明显[8]。余向前(2010)实证研究了浙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9]。王呈斌和伍成林(2011)从内部因素视角研究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10]。何轩(2010)研究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动态均衡问题[11]。
从现有文献来看,由于对家族企业调查难度较大,60%的实证研究样本数量小于100份。在数据的收集上大多数采取访谈或方便抽样的方法,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明显不足[12]。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在任者大样本调查,以期为国内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实证研究提供对比基础数据,通过分析代际传承计划及其特点,提出促进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若干建议。
为便于对浙江省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展开深度研究,本课题组于2011年下半年对台州市380个家族企业主(在任者)展开匿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为61.8%。本次调查内容包含样本企业基本信息、在任者基本信息,并从传承时间、传承对象、接班人选择标准和接班人培养等方面来调查代际传承计划及其安排。
从性别来看,以男性为主,占91.9%。从年龄来看,小于50岁的104人,占44.3%;50-60岁的101人,占43.0%;60-70岁的28人,占11.9%;70岁以上的2人,占0.9%。从学历来看,小学及以下的13人,占5.5%;初中的46人,占19.6%;高中(含中专)的83人,占35.3%;大专的64人,占27.2%;本科及以上的29人,占12.3%。由于70岁以上样本数较少,本文将该组与60-70岁组合并分析。
从企业规模来看,销售收入小于3000万元的有54家,占23.0%;销售收入3000万元-1亿元的有106家,占45.1%;销售收入1-5亿元的有60家,占25.5%;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有15家,占6.4%。从成立时间来看,小于5年的有9家,占3.8%;5-10年的有26家,占11.1%;10-15年的有66家,占28.1%;15年以上的有134家,占57.0%。
我们分别从传承时间、传承对象、接班人标准和接班人培养等分析代际传承计划。
调查表明,选择传承对象依次为家庭成员(占76.5%)、内部精英(占14.3%)、职业经理人(占9.1%)。可见,家族企业传承以内部传承为主,家族成员是主要的传承对象。
调查表明,选择传承时间依次为10年以后(占38.3%)、5-10年(占38.3%)、2-5年(占14.0%)、2年内(占9.4%)。由此可见,传承时间5年以上的有180家(占76.6%),表明家族企业传承以中长期为主,短期(2年内)传承的比例只有9.4%。
调查表明,选择接班人标准依次为品德和能力(占77.2%)、子女性别(占10.5%)、长幼次序(占8.7%)、喜好程度(占3.6%)。由此可见,在接班人选择标准上,基本上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只有极少数在任者以“喜好”选择接班人。
调查表明,接班人培养岗位依次为“在各部门轮岗”(占31.0%)、 “业务一线职位”(占26.1%)、“中层管理职位”(占19.9%)、“高层管理职位”(占17.3%)、“单独负责新企业”(占5.8%)。由此可见,累计有77.0%的家族企业让接班人从中层以下岗位开始培养,通过基层锻炼、部门轮岗等措施不断提高接班人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对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从传承对象来看,以家族成员为主;从传承时间来看,以中长期为主;从接班人标准来看,首选德才兼备;从接班人培养来看,以基层锻炼为主。
我们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分析在任者特征对代际传承计划的影响。假设方差相等时采用LSD模型,不假设方差相等时采用塔姆黑尼(Tamhane)T2模型。下文仅对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因素展开分析。
1.在任者学历对传承时间的影响。本文对在传承时间“10年以后”、“5-10年”、“2-5年”和“2年以内”依次赋值为1、2、3、4,分值越高,传承时间越紧。经过两两比较,在任者学历对传承时间有影响,按照学历从低到高,传承时间呈现“U”型分布(见表1所示)。低学历(小学、初中)的在任者受自身能力约束,一般会提早安排传承,短期(2年内)传承比例达到20.3%。高中、大专学历的在任者,短期传承比例只有4.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任者,短期传承比例达到10.3%。
表1 在任者学历对传承时间的两两比较
2.在任者学历对传承对象的影响。本文对传承对象为家族成员、内部员工、职业经理人分别赋值为1、2、3,赋值越低,表明代际传承的家族意愿越强烈。经过两两比较,高学历在任者选择传承对象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所示)。小学、初中学历的在任者选择“家族成员”比例达到86.0%,本科及以上的选择比例降到65.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任者对家族企业职业化进程已有明显需求,24.1%的在任者选择了“职业经理人”。
表2 在任者学历对传承对象的两两比较
在任者年龄对传承时间和继承人培养岗位安排上存在明显差异。
1.在任者年龄对传承时间的影响。经过两两比较,在任者年龄对传承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年龄越大,代际传承越紧迫(见表3所示)。60岁以上的在任者集中选择了短期(2年内)传承,占36.7%;50-60岁的在任者较集中选择了中期(5-10年)传承,占50.5%;50岁以下的在任者较集中选择长期(10年以后)传承,占54.8%。可见,年龄因素在代际传承中影响最为明显。
表3 在任者年龄对传承时间的两两比较
2.在任者年龄对培养计划的影响。本文对接班人计划的“在各部门轮岗”、“业务一线职位”、“中层管理职位”、“高层管理职位”、“单独负责新企业”分别赋值1、2、3、4、5,分值越低,表明在任者对接班人培养越详尽。经过两两比较,不同年龄的在任者对传承计划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所示)。从继承人培养岗位来看,年龄小于50岁的在任者更加注重接班人的能力培养,有41家(占41.4%)安排接班人在各部门轮岗锻炼;年龄超过60岁的在任者在接班人培养上操之过急,有9家(31.0%)选择直接在“高层管理职位”上培养。由此可见,年轻在任者在接班人培养上比较科学、得当,而年长的在任者则显得有些急躁。
表4 在任者年龄对传承计划的两两比较
此外,在任者年龄对传承对象、传承标准上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高学历的在任者在家族企业传承计划安排上更加理性,更加具有前瞻性。可见,提高在任者知识文化水平对促进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具有深远意义。50岁以下在任者在家族企业传承计划安排上比较从容,超过60岁的在任者在传承计划安排上操之过急。
我们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分析企业特征对代际传承计划的影响。下文仅对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因素展开分析。
经过两两比较,不同规模企业在传承对象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所示)。销售收入小于3000万元、3000万元-1亿元、1-5亿元和5亿元以上的家族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比例分别为0.0%、6.7%、19.0%和20.0%,表明随着企业发展,家族企业对职业化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小规模家族企业充分显现家族特征,表明这些企业尚处于创业初期阶段,家族式管理有助于形成合力。
表5 不同规模家族企业的传承对象两两比较
通过方差检验,成立时间对传承时间安排上存在明显差异(见表6所示)。成立时间10年内的家族企业,传承安排主要是中长期,很少有短期传承安排。成立时间超过15年的家族企业,传承安排时间仍然以中长期为主,但已有部分企业考虑短期传承安排。成立时间“小于5年”、“5-10年”、 “10-15年”和“15年以上”选择“长期传承(10年以上)”的比例依次为77.8%、38.5%、36.4%和36.6%。由此可见,成立时间越短的家族企业,传承时间越长远,这与家族企业在任者的创业周期相符合,10年以前创业的在任者随着年龄增加,仅有2/3的在任者开始考虑接班人计划。
表6 成立时间对传承时间的两两比较
总之,家族企业规模影响着传承对象和传承标准,规模较大企业更多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成立时间影响传承时间,成立10年以上的家族企业迎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结论。其一,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呈现传承对象以家族成员为主、传承时间以中长期为主、传承标准首选德才兼备、接班人培养重在能力锻炼。其二,在任者的学历对传承计划存在显著影响。学历较高的在任者,在传承对象、接班人培养上更加具有远见,并较早做出代际传承的制度性安排。因此,可以通过对家族企业在任者的素质教育,提高其战略营运能力,提升经营管理理念,促进家族企业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其三,在任者的年龄对传承计划存在显著影响。年轻在任者在传承时间安排上以中长期为主,并在接班人培养上更加注重基层锻炼,年长在任者在传承时间和接班人培养上存在急躁现象。其四,企业规模对传承计划存在显著影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传承标准更具科学性、前瞻性,“职业化需求”明显增加。其五,企业成立时间对传承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成立时间短的家族企业传承时间以长期为主,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家族企业,近2/3开始考虑代际传承问题,这些家族企业正迎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
由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一个复杂问题,本研究仅局限于在任者和企业特征对传承计划的影响,对家族企业传承社会环境、行业环境等因素尚未展开深入探究,这将是我们后续努力的方向。
[1]中国私有企业主阶层研究课题组.我国私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私有企业主的群体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94,(4):60-76.
[2]Birley S.Succession in the family firm:the inheritor's view [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86,24(3):36 -43.
[3]Handler W.C.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in Studying Family Businesses[J].Family Business Review,1989,2(3):257-276.
[4]Longenecker J.and Schoen J.Management succession in the family business [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78,16(3):1-6.
[5]Reginald A.Litz.Two Sides of a One-Sided Phenomenon:Conceptu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 and Business Family as a M?bius Strip[J].Family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2008,vol.21,no.3,217 -236.
[6]Jaideep Motwani,Nancy M.Levenburg,Thomas V.Schwarz,Charles Blankson.Succession Planning in SMEs:An Empirical Analysis[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October,2006,vol.24,no.5,471 -495.
[7]Ekrem Tatoglu,Veysel Kula,Keith W.Glaister.Succession Planning in Family-owned Businesses:Evidence from Turkey[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April,2008,vol.26,no.2,155 -180.
[8]Stéphanie Brun de Pontet,Carsten Wrosch,Marylene Gagne.An Exploration of the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Levels of Control Held A-mong Family Businesses Approaching Succession [J].Family Business Review December,2007,vol.20,no.4,337 -354.
[9]余向前.经济转型期浙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持续成长[J].财经论丛,2010,(5):93-97.
[10]王呈斌,伍成林.内部因素对家族企业传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在任者的视角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102-110.
[11]何轩.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动态均衡 [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5):54-62.
[12]窦军生,贾生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演进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