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
陈宥仁坐在展台后面,并不主动向来往过客推销自己的商品。偶尔有内地客商走进来,在玻璃茶几边坐会儿,聊得投机了,彼此交换名片。不大的展厅被布置得像个小会客厅,只有墙上挂着的巨幅海报和两边展台上摆着的各式饮料提醒人们,展厅主人是“卖东西”的。
“我們不是来向参观者卖饮料的,主要是寻找合作机会。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代理商,或者与酒店合作。已经和几家公司在谈了。”陈宥仁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这是陈宥仁第二次来东盟博览会。作为今年新加坡的20个参展商之一,他这次和父亲一起来,陈氏的万兴工业私人有限公司经营了26年,生产的矿泉水和功能性饮料,如今在新加坡当地颇有名气,“还是想来中国市场探探行情,”陈宥仁说。
与热情地向参观者销售零食、饮料、手工艺品或当地特产的其他东盟国家参展商不同,新加坡参展商的展台前并没有人头攒动,甚至有些冷清。
货运代理公司、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甚至律师事务所等展商占据了半壁江山,展台上主要就是宣传册、名片盒,西装革履的新加坡人带着职业的微笑看着每一个路过的参观者,似乎随时准备给你一些“专业建议”。
“来的目的还是寻找中国代理商,虽然现在关于中国燕窝市场有些负面新闻,但我们做的是良心的、品质的燕窝,所以不会太担心。”新科昱燕窝贸易私人有限公司的经理施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那他有没有告诉你,之前来中国发展,‘交过多少学费?”新加坡工商联的副秘书长张采虹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调侃这位比父亲“野心”更大的燕窝家族企业二代掌门人。
作为刚结束的东盟博览会新加坡参展团队的领队人,张采虹不时到各家参展商那里坐会儿,“主要是了解他们对哪里满意,哪里不满意,”每年都带着商家来南宁的张采虹,说起这些新加坡中小企业代表的情况如数家珍。
几年前,陈宥仁的公司想扩大规模,而对于日渐看涨的雇工成本和紧俏的人才市场,这个有150名员工的中小企业有些捉襟见肘。“现在新加坡人力费用高,而效率未必好,所以政府说,你们不如自动化吧。”
于是陈宥仁跟着工商联等政府机构组织的企业家团队,几次出国考察,有时候是政府出资,有时候需要自己出一半的费用。像这次来中国,就是企业出一半钱,政府付一半。
陈宥仁的公司升级更新了一批矿泉水自动生产设备,涉及不少大型机器的更新,“政府补贴了50%到60%,”陈宥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是一些小型的机器设备,政府有时候可以做到100%补贴。当然,也有别的补贴形式,比如减税等。”
在新加坡,和万兴公司一样做小规模生意的,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这里,中小企业被视为国家的命根子。”新加坡生产力标准和创新局副局长陈德钧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在新加坡18万个商业机构中,有99.2%为中小企业(年营业额1亿新元(约4.9亿人民币)以下、或雇员不超过200人的企业)。而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新加坡政府没少费心思。
2000年初,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新加坡中小企业21世纪10年发展计划》,目标是在10年内增强中小企业的实力。为落实计划,新加坡提出了三个具体目标: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使销售额在1500万新元(约733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小企业的数量,从2000家增加到6000家;重组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使这些企业人均创造的价值从2.8万新元增加到5.6万新元;创造知识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
为此,新加坡政府决定,由生产力标准和创新局带头,政府机构、商会、工业协会等组成实施委员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尽管能否生存主要靠企业本身,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减少他们的困难。”张采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政府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也会提供技术支持。
新加坡一家名为CEL的企业就是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受益者。这家原本生产硬盘驱动器的公司,之后想往医疗器械方面发展。在政府的资助下,CEL借调了3名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专家,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手术中所需要使用的导丝,而最终获得政府资助的50%研发费用。
“另外,政府还会对技术创新的企业实施减税,这能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企业都知道,科技创新受益的主体是企业,而员工培训、自主研发又可以获得政府补贴,何乐而不为呢?”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林瑞年说。
由于很多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不是很熟悉,政府还专门聘请一批专家做企业顾问,一半的顾问费由政府买单,每年大约有3万家中小企业获得咨询支持。
在10年发展计划推出期间,新加坡的电子产业、生命科学产业、引擎组装产业等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易效仿的产业集群。
“现在新加坡倡导知识型经济模式,所以我们也在帮中小企业转型。比如在作为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我们会希望中小企业更多地向知识主导型过渡,发展高精尖技术,形成产业体系。这种过渡会比较痛苦,也会有阻力,但只有转型才能让我们始终走在前面。”新加坡工商联的副秘书长张采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仙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两年前在中国开了个分公司,生意还不错。“这几年中国的海外代购很火。我们不仅做货物运输,还做海外代购。来参展这几天,很多中国企业来咨询关于代购方面的合作。” 仙施公司的负责人辜政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尽管有所谓的中国分公司,仙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仍然属于规模小的。“政府一直鼓励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到海外去发展,也算一条生存之路吧。”第一次来东盟博览会参展,辜政齐觉得收获很大,了解了更多的市场行情,也收获一些签约意向。
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的基本策略。2009年,新加坡成立经济战略委员会,其研究的重点,就是新加坡如何在新兴经济体中寻求新市场、在发达国家寻求新商机,以及向其他亚洲城市出口独特技能等问题。
“经济战略委员会的主席由财政部长兼任,委员会的委员是各领域的官员。像新加坡工商联,就要和战略委员会密切配合,推动新加坡企业走出去。”张采虹说。
2010年,经济战略委员会提出,政府要重点协助中小企业在海外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时并不熟悉国外市场,需要向专门机构咨询,政府支付50%的咨询费;政府还经常举办‘走出去的研讨会、专场介绍会,让中小企业了解国外市场,捕捉商机。”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饶忠明司长介绍。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在世界各地设有办事处,专门协助新加坡中小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包括引荐合作伙伴、提供补助、帮助企业进行品牌推广等。
对于在海外求发展的中小企业而言,新加坡政府能提供的是最大限度的“协助”,但路还是要自己走。
施政的燕窝公司几年前尝试到中国發展,首站设在杭州。当时,中国高端营养品市场正不断扩大。作为燕窝中的极品,血燕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令国人趋之若鹜,被捧成天价。
巨大的中国市场让施政兴奋不已。然而,没欢喜多久就铩羽而归。2011年8月,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一份检测报告,工商局抽检了491家血燕经销商,抽检血燕537批次,结果显示,流通领域抽检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一时间,杭州的血燕纷纷下架,燕窝销量锐减。该事件首次引发了国人对燕窝的深度质疑,从杭州到全国,燕窝市场遭遇冬天。施政开在杭州的分公司首当其冲,没多久就撑不下去了,赔了不少钱。“最近燕窝市场开始回暖,我们才重新回来探路。”施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市场那么大,不是轻易就能够摸清楚的。很多中小企业刚到中国,摸不着深浅,实力又不够,赔了钱,也上了一课,”新加坡工商联副秘书长张采虹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很多企业刚来中国,不知道中国有5级政府。有时候,有些事情,可能区政府比省政府管得还要细,说话还要算。很多规则,都是企业在受挫后才了解的。”
而这也是新加坡中小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加坡政府则想办法帮中小企业“不要重复类似的错误,少走弯路”。两年前,新加坡陷入经济衰退,不少中小企业被迫前往海外发展。新加坡商业机构积极协调,让新加坡的大企业及政联公司在海外市场发展时,通过与新加坡中小企业合作,帮助后者建立良好的业务记录,进军海外市场。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政联公司(政府投资的公司)会得到政府政策扶持,其实不然。他们的经营方式和私人企业一样。政府反而希望大公司、政联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帮扶一些中小企业,走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张采虹说。
陈宥仁的一个朋友的公司前一段时间也想到海外发展,但没什么资金。“他把商业计划书交到相关部门,就拿到了一笔启动资金。”陈宥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前后大概一两个月。政府一般不会因为规模小卡你,还会帮你承担一部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