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落彩 田少英 王英霞 范聚省 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赵县 051530)
脑梗塞是一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容易,治疗方法较多,多以活血化瘀、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脑保护等为主,但疗效不一,致残率高,抗凝及溶栓有严格适应证,且在发病后较早期时间窗(6h内)疗效好,出血等不良反应大,受一定条件限制,基层医院开展受限。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葛根素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塞,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2010年至2011年收治脑梗塞患者18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3±14)岁;入院时间发病1~3个月;梗塞部位:双基底节梗塞57例,单侧基底节梗塞15例,颞叶梗塞11例,枕叶2例,脑干1例,分水岭梗塞1例,额叶2例、枕叶1例;伴高血压43例,冠心病38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20例。对照组90例,男54例,女36例;双基底节梗塞55例,单侧基底节梗塞21例,颞叶梗塞8例,分水岭梗塞2例,额叶1例、枕叶3例;伴高血压42例,冠心病39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7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葛根,国药准字:H20053637)每次100 mL缓慢静脉滴注,丁苯肽0.2g,3次/d口服,14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2]。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检测。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胃肠道不适7例,心悸3例,皮肤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1/90);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8例,皮肤瘙痒2粒,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1/90)。2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虽多,患者受教育程度、就诊时间、担忧出血及配合治疗等影响疗效,且尚无肯定的疗效,我们采用葛根素和丁苯肽治疗脑梗塞90例,取得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葛根素为理气血的中药,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脑血液循环,还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而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葛根素为中药制剂,中药的优点是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可应用,不会引起“盗血”,不会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因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会使血压进一步下降而影响脑灌注[3];丁苯肽是中国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产权的化学一类新药,具有以下作用:①增加缺血区脑灌注:保护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完整性,维持了缺血区血流量,并保证了内皮参与的多项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缓解血管痉挛,恢复血管管径,促进侧支循环开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血流通过新的侧支循环到达缺血区,增加缺血区血流量。②重构微循环,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有效挽救半暗带,丁苯肽能提高线粒体ATP酶的活性,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维持线粒体的结构完整,从而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恢复神经功能的靶点。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孙 怡,杨任民,韩景献.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