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笛 马春华 余宏男 秦铁城 闫宝环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廊坊 065000)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供应血管闭塞,并由此产生的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和缺血性坏死,从而出现脑功能损害和相应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症组,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是世界上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病因[1]。笔者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应用针药结合法治疗34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同时单纯西药治疗34例患者进行对照,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实验所选病例均为病程在发病2周至4周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68例,年龄3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59.13±9.22);对照组34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平均(57.48±9.01)岁。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具有可比性(P>0.05)。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指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定义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标准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神经康复学》翻译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
纳入标准 符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诊断标准。符合脑梗塞恢复期标准,病程属于恢复期(2周至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4分,且小于等于23分的轻中型患者,年龄在39~85岁,3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实验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 对照组 西药常规治疗,口服拜阿斯匹林片,100mg,1d1次,有合并症者采用常规西药对症处理。
治疗组 益气祛瘀涤痰汤配合醒神开窍针刺法。益气祛瘀涤痰汤的组成及用法,基本组成:黄芪30g,当归、川芎各15g,地龙12g,赤芍、石菖蒲、郁金各10g。1d1剂,水煎服400mL,分早晚2次口服。醒神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配穴:百会、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悬钟、涌泉、合谷。留针30min,每日1次。
治疗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治疗28d,为1个疗程。
主要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综合评定。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进行数据校正,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准确,运用WPS2009软件建立患者资料数据库,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述,非正态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指标的频数分布、计数资料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用表示,若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9,P<0.01)。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评定比较
讨 论 脑梗塞康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以虚为主,又可因虚致实,虚以气虚、脾,肾虚为主,实则痰、瘀多见。故益气祛瘀治则为治疗脑梗塞康复期之本,涤痰法是中风病治疗、康复的主要环节,应贯穿治疗始终。
针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病机特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用药经验,确立了益气祛瘀涤痰的治疗大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2],筛选出黄芪30g,地龙12g,当归、川芎各15g,赤芍、石菖蒲、郁金各10g等药。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大补元气以起痿废为君药。当归尾擅长活血,且化瘀不伤正;痰蒙清窍,宜豁宜行,故加入开窍化湿之石菖蒲,既能涤除垢腻,又不致窜散太过,与当归共为臣药。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其力上升、下降、内透、外达,无所不至;赤芍清热凉血散瘀,地龙通经活络,助归尾活血祛瘀;郁金行气散瘀,助石菖蒲开窍醒神、去湿浊,均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而血行,气行则血行,活血不伤正,方中补中有通,通中有补,通而不伤正,补而不滞塞,共奏益气祛瘀涤痰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上,可以降低炎症介质,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赤芍能通过影响钙代谢,调节TXA2/PGI2平衡抗动脉硬化。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VLDL-C)水平,使高血脂引起的 TXA2/PGI2比值改变趋于平衡,并能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面积。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对血管壁而言有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作用,具有保护血管内膜不受损伤的作用,使脂质在血管壁的移出和进入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另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石菖蒲对缺血脑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使受损的神经元仅有轻度肿胀,细胞器形态能保持基本正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完整。郁金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主要机制是改善了红细胞的功能,通过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抗氧化、免疫黏附能力,减少了自由基对红细胞膜的损伤,延长其寿命,维护正常的血液粘度。川芎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打断血管异常舒缩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另外,使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保护,还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地龙经进一步萃取,可制备出含多种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另外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在我国,针灸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年代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3,4]。其相对简单而价廉,易于被病人接受。实验研究提示针刺可促进损伤脑组织的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偏瘫侧上下行神经传导束残存功能的充分发挥[5,6]。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大胆的改变了多年的常规选择,脑为元神之府,故笔者又将其称为醒神开窍法,取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的阴经穴和督脉穴,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辅以极泉、尺泽、委中。人中作为醒脑急救之要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针之可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脑细胞的抑制状态,可特异性地增加颈动脉血流,纠正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脑循环,故采用雀啄法泻人中可开窍启闭,醒元神,调脏腑。内关穴为心包经之络穴,可改善中风患者的左右心输出量,改善脑血氧供应,具有宁心调血安神之效。三阴交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总之,益气祛瘀涤痰汤配合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是有效的。针药结合治疗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生活能力评定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表明针药配合治疗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的效果。针药的有机配合,使脏腑功能和经络功能的恢复得到双重保障,瘀血去,新血生,可有效地调节脑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使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尽快改善。
[1]WHO.WorldHealthReport1999.Geneva:WH0,1999.
[2]冯天雷,秦幼平.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脑梗塞临床研究[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9(2):94-95.
[3]张会芳,王 玲.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60例[J].陕西中医,2008,29(7):888.925.
[4]刘金敏.脑梗塞急性期针灸治疗66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9):24-25.
[5]Zhao P,Cheng JS.Effect of electroacupunture on extracellular contents of ammo acid neurotransmitters in rat striatum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hemia.Acupuncture&Electro-therapeutics Res INT J,1997,22(2):119.
[6]姜松鹤,孟庆刚,唐 强,等.头穴透刺配合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8,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