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与“吸铁石”——浅析电视新闻标题的人文关怀

2013-09-04 10:30谢金华
视听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电视新闻关怀

■谢金华

一条电视新闻标题能不能起到“新闻眼”的作用?能不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主要在于这条电视新闻标题是否包含了人文关怀。因为,体现人文关怀是电视媒体的一种必然追求,也是电视媒体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今,打开电视屏幕,映入眼帘的电视新闻标题要么老套、陈旧、格式化,要么不顾新闻事实、片面追求新奇、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编辑记者对标题更是随意糊弄了事,没有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更谈不上人文关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观众在判断、取舍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时,标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那么,电视新闻标题又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又怎样才能使“新闻眼”成为“吸铁石”?笔者认为:要在“平民视角”与“制作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标题的人文关怀与平民视角

标题之于一条电视新闻,有如眼睛之于人体一样重要。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是用最简短精练的文字,揭示、评价一条电视新闻内容,并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在第一瞬间传播给观众。平民视角就是记者、编辑要放下身段,到基层去、到生活中去,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吸取养分,要以普通人的身份、普通百姓的视角,去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不分贫富、高低,电视新闻报道既要关注宏观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人群的生存状态,也同样要关注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正因如此,电视新闻的报道、宣传和记录,都要体现这个时代的价值标准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同时,也要向观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播出形式上,电视新闻标题都要体现人文关怀,树立观众至上、信息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

“视角”不同,“视觉”就不一样,那么起到的传播效果也肯定不同。好的电视新闻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这几年,一响以严肃著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开始以平民视角来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标题。如:《震后一年看重建:用爱再筑新家》。这篇报道讲的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后的重建工作,导语一开始是这样的:“以最高的质量,用最快的进度为灾区建一个新家。一年来,在各省援建队的帮助和灾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超过百万的灾区人民重新搬进了永久性的住房。”……震后一年,对许多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有了安居之所,重新有了温暖的家。这篇电视新闻以“用爱再筑新家”作为标题,选择了一个更加平实的视角,既展示了国与家血脉相连,家与国心气相通,全国人民以最大的努力帮助震区百姓重建家园的新风尚、新面貌,也给人一种切实的融入感,亲切自然,让观众产生共鸣。反之,如果从灾后建设成绩的角度去报道,以“四川灾后住房重建工作进度快质量好”或是“四川灾区有百万人民住进新房”等为标题,不站在平等和人性化的角度来反映新闻事件的价值与本质,不体现人文关怀,那么就起不到好的传播效果。实际上,普通人的许多平常事之中就蕴涵着人性的光芒和符合主流文化的人的价值,越是平民视角就越能体现人文关怀,越能拉近与观众心灵的距离。

电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优势,它集电影、广播、报纸的长处于一身,将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体,多通道传播信息。尤其对一些十分重要的新闻报道,利用标题可以把新闻的重要价值和报道意图体现出来,让观众能多侧面、多层次了解到最需要获得的事实。如“西北地区暴雪扬沙南方部分地区有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赏花踏青体民俗 春光明媚好出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这些标题对于观众来说,既起到了导向作用,也是一种文化享受。

标题讲究人文关怀,既不能带入过多感性的色彩,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对象是“苍生大众”,它不但体现在对某一类人或某一特定群体的平视和关注上,更体现为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和关怀。比如农民工、下岗职工、失业者、残障人群、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使是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思想也经常会流于表层化,大多以介绍他们生活的不幸、艰辛、坎坷为主,注重表现其落后的生存状态和悲惨境遇,而忽视了在更高的人文层面上对人性中的真、善、美的挖掘,以及对积极的人生观和精神状态的弘扬。特别是在对灾难事实的新闻报道中,有些电视媒体比较偏重对现象和后果的描述,往往忽视对查找原因和总结教训的后续报道,缺少分析总结,使新闻流于表面,标题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如“七旬老太坠楼死亡”“集资诈骗3.8亿 浙江女富豪吴英一审被判死刑”“一家四口睡梦中被烧死”“色魔网上猎艳 视频‘演’自残”“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昨发生坍塌事故:1 人死亡 16人失踪”,等等。在这些电视新闻标题中,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带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这种旁观和漠然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失去了媒体应有的客观、平视的角度,也没有人文关怀的意味,更谈不上引领先进文化的方向。

二、标题的人文关怀与制作创新

电视新闻标题就像一个产品的“广告牌”,牌子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产品定性,而且关系到产品的销路。电视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标题与内容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而标题停留时间短、传播速度快。观众是在一边看内容,一边看标题,要使观众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新闻信息,只有标题准确生动,简洁明快,才能使人一目了然,最大化地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因此,我们要以人文的关怀去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标题,要注重题式样式创新,从传统的一条电视新闻只出现一次标题或一个标题的模式中走出来;要注重语言艺术创新,从过去的长而全转为短小明快;要注重包装形式创新,力求实用性、服务性和信息性,让更多的电视新闻标题出新出彩。

一要在题式样式创新中体现人文关怀。一条电视新闻标题的出炉,需要经过记者撰稿、编辑改稿,制作人上字幕、制片人及主任直至台长总编审稿审片的工作流程,这种流程同时也构成电视新闻标题修改提炼的创作全过程。但目前不少电视台、尤其是县(市)级电视台普遍存在“标题无意识”现象。一般情况下,一家县(市)级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只有一二个人,久而久之,造成题式样式老套陈旧是避免不了的。电视是图、文、声、形并茂的,电视新闻也包含了画面、音响、解说等多媒体因素,因此电视新闻标题的编辑制作也要注意与这些因素相配合,并在题式样式创新中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力求符合节目的风格和基调。许多好的电视新闻作品,标题总是以情动人,令人难忘。如“象山:一场雨 活鱼跳上景区道路 萧山:一场雨 油库门前冲出炸弹”(《浙江新闻联播》),这个标题使用了对仗句型,并且同类集中编排,题式样式都非常有新意。又如“汽车票五一起全面降价 儿童半票标准有变化”(《浙江新闻联播》),这个标题关乎百姓利益,如果能运用组合报道细分“汽车票五一起全面降价”和“儿童半票标准有变化”两个标题,不仅能增加标题的信息量,引起观众的注意,提升收视率,而且还能体现出电视新闻标题的人文关怀。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涉及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美学、逻辑学等,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更应熟悉电视采编制作,还应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洞察力。对一些关乎民生的重大新闻,其标题不仅要做到合乎民意、关乎民心、贴近民情,更要适时运用不同题式样式反复多次出现在屏幕上,以强化新闻内容、引起观众注意。

二要在语言艺术创新中体现人文关怀。语言艺术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如何使新闻标题同画面语言浑然一体,既简明通俗又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文采,让人俗中见雅,俗中见奇,俗中生趣,起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表达效果。现在县(市)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般都在20分钟左右,一档20分钟左右的电视新闻节目往往要播发十几条新闻,而要对十几条新闻的标题精耕细作,单靠一二个编辑,有时难免会力不从心。电视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更是一种艺术,要正确使用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准确表达新闻主旨,不断在语言艺术的创新中体现人文关怀。如建德电视台《建德新闻》的“30名下岗女工巧手织锦绣”,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动感强烈;“红红火火小草莓 忙忙碌碌过大年”,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一条条精炼的电视新闻标题,不仅鲜活生动,而且形象上口,给观众以感染、启示和联想,体现了电视新闻标题的个性魅力。标题作为电视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反映的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电视新闻标题要尽可能地选用动词。如建德电视台《建德新闻》有一条标题“大红灯笼挂满城 红火喜庆迎新春”,编辑、记者用了“挂”与“迎”这两个形象的动词,就使这条标题一下子活了起来,似乎灯笼也有了生命。一条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就是完整的一句话新闻。只有不断创新,独具匠心,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三要在包装形式创新中体现人文关怀。创新就有生命力,包装形式创新主要指字幕条、底衬、字体、色彩等方面的变化。过去的标题字幕在底衬、字体、色彩上都比较单调,而现在的设计越来越醒目、时尚、大气,表现出更好的动态、多维的视觉形象。电视新闻是线型传播,稍纵即逝。一条电视新闻标题选用何种字体与色彩,采用什么样的运动方式,都要与新闻节目整体包装风格相一致,让形式为内容增色。电视新闻标题是用字幕来传递信息的,在标题制作与包装创新中,应力求在衬托文字信息的同时,反映出频道品牌识别的信息,让色彩与情感握手,以增加标题动态效果,使标题生动传神。如“浙江义乌出现外商‘淘宝’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飞越万里的紧急援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一则标题说的是外商在义乌“淘宝”,后一则标题说的是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中国政府快速反应,立即宣布向墨西哥提供5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的消息。这二则标题中蕴含的动感,就很好地配合了电视画面的连续运动性。常言道:“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作为电视新闻来讲,人们在欣赏声画一体的活动画面的时候,其实也会注意观看标题。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如果没有好的标题,往往会丧失其魅力;反之,一个好的标题,又有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电视新闻便会深深地打动观众。

总之,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电视新闻的特殊性决定了标题的个性,但切忌为了求新、求特、求奇,使电视新闻标题看起来生涩、难懂,弄不明白。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观众首先是从电视荧屏的标题上获得信息的。电视新闻要感动人、教育人,首先得吸引人,要通过标题的“向导”,让观众进入画面。眼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标题,都在悄悄地“变脸”,而且变得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一向被人们称为“新闻眼”的标题也在逐渐成为“吸铁石”,并牢牢锁住观众的眼球。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电视新闻关怀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