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蓉
胰管结石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
汪海蓉
目的 观察分析胰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管结石患者20例,对其超声、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皆被B超诊出为胰管结石,检出率为100%。B超检查可见胰管扩张,胰管内有强光团,其后伴声影,胰腺内皆呈现出不均匀回声;按照结石部位分为单纯性胰头体尾结石有12例,单纯性胰头部结石有5例,伴胰腺假性囊肿有2例,伴胰腺癌有1例。经CT诊出胰管结石有15 例,检出率为75.0%;检出的患者CT显像可见胰管扩张,胰头区增大,胰头区有钙化斑点。两组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诊断胰管结石准确率高, 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 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 能够尽可能减少胰管结石的误漏诊, 且操作简便,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胰管结石;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性
胰管结石, 也称真性结石, 过去在我国较为罕见,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习惯改变,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并随着消化道影像学的诊断技术不断提高, 胰管结石越来越多被检出[1],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胰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及结果, 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管结石患者20例, 男有12例, 女有8例, 年龄在26~77岁, 中位年龄为(26.2±1.7)岁, 皆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上腹部疼痛, 其中由于饮食不当诱发腹痛有10例,由于饮酒诱发腹痛有7例, 原因不明有3例。按照合并症分为合并胰腺癌有1例, 合并梗阻性黄疸4例, 合并糖尿病4例,对其超声、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1.2 检查方法 采用的是迈瑞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DC-6), 使用凸阵探讨, 其频率为3.5 Hz, 所有受检者皆空腹超过8 h, 采取仰卧位配合侧卧位的体位进行检查, 采取上腹部多切面扫查的方式, 主要对胰腺的大小、结构、形态、内部回声、边界、胰管扩张情况、胰周积液、胰管内光团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 在发现结石后, 嘱咐患者向左或者向右快速改变体位, 观察结石有无向较低的方向发生滑动。并采取Toshiba Acquilion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胰腺头部、体部和尾部进行平扫。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检出率、误漏诊率、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的数据使用了χ2软件V1.61版本输入电脑处理, 数据间对比应用χ2检验, 计量单位用%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例患者皆被B超诊出为胰管结石, 检出率为100%, B超检查胰腺头部直径2.71~3.83 cm, 平均为(3.27±0.29)cm, 胰腺尾部直径2.21~2.75 cm, 平均为(2.48±0.22)cm, 胰腺体部直径2.33~3.35 cm, 平均为(2.84±0.32)cm, 所有患者均可见主胰管扩张, 内径0.44~3.27 cm, 平均内径为(1.58±0.97)cm, 胰管内有强光团, 其后伴声影, 胰腺内皆呈现出不均匀回声, 最小的结石呈沙粒样, 最大的结石为2.62 cm×1.26 cm, 形态不一, 呈现出串珠状、斑点状、方形、圆形;20例患者中胰腺体积明显增大的有17例, B超显示胰腺实质呈现增粗、增强的点状回声;按照结石部位分为单纯性胰头体尾结石有12例,单纯性胰头部结石有5例, 伴胰腺假性囊肿有2例, 伴胰腺癌有1例。患者体位改变时, 可见小结石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滑向较低的方向。经CT诊出胰管结石有15例, 检出率为75.0%;检出的患者中CT显像可见胰管扩张, 胰头区增大, 胰头区有钙化斑点, 另误诊3例, CT显像可见胰尾呈现散在性的钙化斑点, 诊断为慢性胰腺炎伴胰腺钙化, 漏诊2例, 为CT显像无明显的钙化斑点影。两组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以手术病检结果作参考, B超和CT诊断胰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n(%)]
胰腺结石属于慢性胰腺炎的一种慢性钙化型, 主要临床表现为胰体缩小、胰腺硬化钙化, 胰管结石与扩张, 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两种胰腺结石有胰管内结石(真性结石)与胰实质钙化(假性结石), 多认为采取超声检查容易诊断和鉴别诊断, 胰管结石通过超声检查一般可见合并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 且胰管内部可见强回声的光团, 往往后方合并有明显的声影;而胰腺钙化通过超声检查一般可见胰实质内合并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 往往后方合并或不合并有声影, 少数患者还合并有胰管扩张。胰腺结石的发病原因, 有胆道疾病、长期酗酒、合并高钙血症、甲状旁腺亢进的患者, 或胰管内发生蛋白凝聚和沉淀等, 皆容易形成胰腺结石, 另外,长期营养不良, 合并有高脂血症, 血管因素或遗传因素的患者, 有急性胰腺炎或者先天性胰腺分离畸形导致胰管狭窄等,引起此病发生[2]。目前, 对于胰腺结石的诊断常用的方法有B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R)、CT等, 首选是B超和CT, B超诊断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包括:①早期的胰腺体积明显增大, 形态饱满, 晚期的胰腺体积明显缩小,实质可见回声萎缩;②胰腺的边界多不整齐, 轮廓不清, 与周边组织的界限较为模糊;③胰管内部的回声早期多呈现出低回声, 其间夹杂有点状稍强、稀疏散在的回声, 内部的回声晚期多可见分布不均匀的增强回声, 可与主胰管融合并表现为强回声, 主胰管和胰腺实质的分界不清;④在主胰管内可见有强回声的结节, 以多发性为主, 后方可伴有声影, 有结石梗阻的主胰管明显扩张, 其管壁明显增厚、毛糙, 严重患者可在其内见胰液, 呈现出漂浮点状的稍强回声影, 另外,随着患者体位改变, 胰管的小结石可在管腔内发生移动;⑤还有患者可形成假性囊肿。临床认为胰管结石超声声像图特征可以准确诊断出胰管结石的部位, 主胰管、胰头段胰管是否发生狭窄, 有无合并胰腺癌肿, 有无胰实质钙化等,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且操作简单, 价格对比CT检查要低廉, 是作为胰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手段[3]。本研究统计中也显示, 20例患者皆被B超诊出为胰管结石, 检出率为100%。B超检查可见胰管扩张, 胰管内有强光团, 其后伴声影, 胰腺内皆呈现出不均匀回声;按照结石部位分为单纯性胰头体尾结石有12例, 单纯性胰头部结石有5例, 伴胰腺假性囊肿有2例, 伴胰腺癌有1例。经CT诊出胰管结石有15例,检出率为75.0%;检出的患者CT显像可见胰管扩张, 胰头区增大, 胰头区有钙化斑点。两组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文献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超声影像诊断胰管结石准确率高, 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 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 能够尽可能减少胰管结石的误漏诊, 且操作简便,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玉友,王东.主胰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评估.西南国防医药, 2008,18(6):865-867.
[2] 韩秀清,靳涛.胰管结石超声诊断的临床重要性.中国社区医师, 2011,25(13):226.
[3] 李宸,尹佳园,孙许锋.胰管结石25例超声诊断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2012,40(1):235-236.
014010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友谊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