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08-29 09:40刘明月
关键词:置信度意愿秸秆

□刘明月 陆 迁

一、引言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还能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孙伟红,2004)。此外,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 -10%(强学彩,2003)。因此,秸秆还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的重大措施。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秸秆还田。但是,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并没有对秸秆还田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而是将农作物秸秆大量露天焚烧或随意堆弃,那么为什么农户没有对秸秆还田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影响农村秸秆还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什么制约着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如何促进农村秸秆还田实施?

农户农作物秸秆利用行为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Illa and Robert(1997)研究了美国加州农场主处理稻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和补贴额度;Hellin and Schrader(2003)分析了瑞典农户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有关市场激励和增大政府补贴的相关政策,以减少农户秸秆的焚烧行为。李振宇等(2002)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内对农民焚烧秸秆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赵学平等(2006)通过对农户参与环境的行为分析,提出通过向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企业进行补贴,建立秸秆还田利用的激励机制;芮雯奕等(2009)对影响农户秸秆还田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不同地区农户对于秸秆还田的决策存在差异,同时技术因素也影响农户秸秆还田的行为决策。钱忠好等(2010)利用江苏省南通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秸秆利用行为受农民个体特征、技术、风险、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农户秸秆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于秸秆还田的环境效应,此外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研究还存在对一些主要影响因素的忽略,如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政府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等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以河南省宝丰县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农民秸秆还田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当地政府建立农村环境管理的微观激励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表1 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与赋值

二、变量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择

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农户选择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变量选择主要基于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以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确定。本文选择以下变量作为考察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回归模型变量:农户的性别、学历、年龄、家庭总劳动力、收入结构、种植规模、家中是否有村干部、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焚烧秸秆对空气危害的认识程度、焚烧秸秆对交通的危害的认识程度、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当地拥有秸秆加工业情况、机械化作业水平等,具体见表1。

(二)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笔者在河南省宝丰县进行的农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宝丰县13个乡镇中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中、低抽取三个乡镇,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营镇、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赵庄乡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张八桥镇,然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个乡镇中分别选取70个农户。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出问卷210 份,回收问卷198份,问卷有效率94.29%:其中大营镇回收问卷64 份,赵庄乡回收问卷68 份,张八桥镇回收问卷66 份。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农户选择秸秆还田意愿的调查结果

三、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1.计量模型

将农户是否选择秸秆还田作为二分类因变量,农户的个人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农户对焚烧秸秆危害的认识程度和外部环境五大类因素作为解释变量,logistic 模型可以表述为:

模型中P 为农户选择秸秆还田的概率,1 -P 为没有选择秸秆还田的概率,β0为常数项,βn为Xn 的回归系数,模型中Xn 取值和定义见表1。

2.实证结果

(1)拟合优度评价

在logistic 模型中,模型拟合优度评价常用的统计量是Cox -Snell R2统计量和Nagelkerke R2统计量。Cox -Snell R2统计量类似于线性模型中的R2统计量,其值越大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Nagelkerke R2统计量取值范围为0 -1,其值越接近1,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越高,越接近0,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越低。

表3 模型拟合优度

表3 是模型拟合优度评价。 -2 Log likeli-hood 统计量为对数似然函数值的-2 倍,该值越小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Cox -Snell R2统计量和Nagelkerke R2统计量分别是0.509 和0.682,说明模型可以解释了被解释变量68%以上的变动,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高。

(2)回归结果

运用调查数据,对表2 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结果

其中B 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S.E.为估计值的标准差,Wald 为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Wald 统计量,df 为自由度,Sig.为概率P 值,Exp(B)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对应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后秸秆还田的概率与原秸秆还田的概率相比的倍数近似值。

3.结果分析与讨论

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性别、学历、家庭收入结构、家庭种植规模、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政府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的主要影响因素。

(1)性别。一般学者认为,性别在选择秸秆还田上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很少有把性别作为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从表4 可知,在5%的置信度下,性别在调查地区对秸秆还田意愿影响显著。在本次调查中,男性136人,女性62人,其中男性选择秸秆还田的占68.69%,女性选择秸秆还田的占31.31%。可能的原因女性一般承担更多的家务事情,对生活成本考虑更多,她们多会选择把秸秆当燃料或把秸秆当饲料等其他秸秆处置方式,男性一般容易接受新技术。

(2)学历。学历与秸秆还田选择意愿成正相关关系。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朱启荣等,2005),认为农户的学历与农民的信息接受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学历和焚烧秸秆的意愿成负相关关系。从表4 可以得出,在10%的置信度下学历对秸秆还田选择行为影响比较大,学历越高的农户,收入一般更加多元化,如外出务工等,可能从事农业活动比较少。同时学历高的农户更容易了解秸秆还田的好处和接受新技术,所以更易于选择秸秆还田。

(3)家庭收入结构。在5%的置信度下,家庭收入结构对秸秆还田选择意愿影响显著,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意味着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的比例越大,选择秸秆还田的就越少。从调查的情况看,农业收入比例高的农户拥有数量较多的秸秆,倾向于将秸秆出售以获取现金收入,而不是采取秸秆还田方式。

(4)家庭种植规模。在5%的置信度下,种植规模对秸秆还田的影响显著,与秸秆还田选择成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植规模越大,越容易选择秸秆还田。可能的原因是,夏收秋种的时间短,种植规模越大,劳动强度越大,秸秆还田能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所以秸秆还田的意愿较大。

(5)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在调查中发现,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农户更易于选择秸秆还田。从表4 可以发现,农户参与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与秸秆还田选择意愿成正相关关系,在5%的置信度下,对秸秆还田选择行为影响较显著。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对参与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越高,其秸秆还田的意愿越高。

(6)农户对焚烧秸秆交通危害的认识程度。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从农户对焚烧秸秆交通危害的认知程度来看,在5%的置信度下,对秸秆还田选择意愿影响显著,且成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对危害性认识越深入,其秸秆还田的意愿越高。

(7)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实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是最便捷、有效的秸秆利用方式。为鼓励农户采取秸秆还田技术,各级政府实施了秸秆还田补贴政策。从表4 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度下,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对秸秆还田选择意愿影响显著,且成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的秸秆还田补政策实施的越好,农户秸秆还田的意愿就会越高。

(8)政府对焚烧秸秆处罚力度。在5%的置信度下,政府处罚力度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影响显著,且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农户数量大且高度分散,受监督成本的制约,政府无法对农户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完善制度,加强查处力度,更好的实施秸秆还田。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农户秸秆还田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学历、家庭收入结构、家庭种植规模、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政府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农户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秸秆还田的实施。

(1)家庭种植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应鼓励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秸秆还田成本,增强农户秸秆还田的意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种植规模越大,选择秸秆还田的意愿就越大,所以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转包、互换、租赁等形式依法进行土地有序流转,扩大种田能手的种植规模。

(2)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对秸秆还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应加大秸秆还田补贴力度。目前秸秆经过粉碎还田每亩需70-80元,作为理性农户而言,如果秸秆还田不能弥补成本,农户秸秆还田动因不足。为鼓励农户采取秸秆还田技术,应提高农户实施秸秆还田的补贴额度,用经济办法激励农户秸秆还田。

(3)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采取处罚方式约束农户焚烧秸秆行为。但是考虑到农户数量庞大且高度分散,监督成本很高,单独使用处罚制度效果较差,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秸秆还田的益处,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的意识外,应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组织作用,利用农村“熟人社会”形成的社会资本,构建农村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纠正农户秸秆利用行为偏差。

[1]孙伟红.长期秸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

[2]强学彩.秸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

[3]ILLAC,ROBERTH,DENNISL,etal.Report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Alternatives to Rice Straw Burning[R].USA:Diane Publishing Company,1997:107 -121.

[4]HELLIN J,SCHRADER K.The incentives fo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better use of straw in Sweden[J].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3,9:237 -245.

[5]李振宇,黄少安.制度失灵与技术创新——农民焚烧秸秆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5):11-16.

[6]赵学平,陆迁.控制农户焚烧秸秆的激励机制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9 -72.

[7]芮雯奕,周博,张卫建.江苏省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971 -1975.

[8]钱忠好,崔红梅.农民秸秆利用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9):5 -9.

[9]陈新锋.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2):47 -52.

[10]闫丽珍,成升魁,闵庆文等.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2):126-128.

[11]朱启荣.城郊农户处理农作物秸秆方式的意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5):103 -109.

[12]梅付春.秸秆焚烧污染问题的成本-效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31 -37.

[13]曹国良,张小曳等.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量的估算[J].中国资源科学,2006,28(1):51 -57.

猜你喜欢
置信度意愿秸秆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置信度条件下轴承寿命的可靠度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