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采煤概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①

2013-08-28 06:22郭敬中段绪华赵启峰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立体化智能教学模式

郭敬中 段绪华 赵启峰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采煤概论》是矿业类非采矿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概述煤炭资源开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作者结合自动化二学位,机制、电气、矿物加工、测绘本科专业《采煤概论》课的教学经历,运用立体化教学理论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1 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及特点

《采煤概论》课程特点是牵涉的内容多,范围广。主要讲述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采矿方法,以及矿井的生产系统、回采工艺等。课程课时少,学生对采煤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大多数情况下是零基础,这是该课程另一特点。同时该课程与煤矿相关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能不能掌握采煤的相关知识,成为毕业生在单位能不能干好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采煤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与自身所学专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摆在教与学双方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2 课程教学现状

2.1 对学生智能特征认识不足

传统的智能理论通常把智能定义为那些解决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有人认为智能是各种才能的总和。1983年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把智能归纳为“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新华字典》中提供给大众的解释:智慧和能力。一个人的智能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学习和知识(智力)积累因素。如:智能超群。

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智能测试分数、课程考试成绩,而对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能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矮化,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此导向,有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危险。

2.2 教学方式过于僵化

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习题、实验课等。据统计,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非主体专业学生,对这种上课方式是不满意的。主要表现为:(1)呆板,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论学生接受情况如何。学生上课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基础好的学生被动地记笔记,不动脑筋;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一上课就出现打瞌睡、看闲书、发短信、玩手机游戏的现象,甚至有胆大的学生干脆逃课。(2)有的教师上课内容过于深奥,条理不清,无重点,平铺直叙,语言晦涩难懂,更无从谈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3 评价功能不足

现行评价方式多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核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评价方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主体单一,学生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少了评价的全面性与民主性,多了评价的片面性和独断性。(2)评价手段单调,现行评价手段多以考试 (占70%)为主,平时成绩为辅 (30%)。但平时成绩的评判弹性很大,很多时候与考试成绩挂钩。这样的评价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过分注重了记忆力的强弱,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结果是学生只是盲目应付考试,造成“平时松、考前紧、考中作弊、考后忘”的不良现象。(3)评价内容单一,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运用知识,且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再现,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很多“高分低能”现象。(4)评价功能不足,过多的关注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以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功能[2,3]。

2.4 教与学双方之间沟通不畅

《采煤概论》多采用合班上课,教室很大,学生人数很多,教师很难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想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就比较的困难。此外该课程课时少,内容多,上课期间很难每个同学都能被提问到,学生的接受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如果碰上学生积极性差一些的班级,有可能出现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脱节的危险。

3 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立体化教学是一个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课程为单元,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体系;是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空间进行全方位整体设计,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实现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自主构建[5]。

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参与者的多边互动和多种学习方式的共存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知识结构的立体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

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要求对教师、学生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应考虑将主体知识、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软件及其它内容纳入教学设计系统,使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与其他要素有机结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立体化教学模式如何形成,最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立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应围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中心进行。

图1 教学设计系统

3.1 更新智能观念,了解学生智能特征

智能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同时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有必要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来界定智能。多元智能课程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其智能结构和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设计相应课程和教学活动。如:(1)若语言智能是学生优势智能,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将讨论法引入课程。(2)若人际关系智能是学生优势智能,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培养合作能力的同时,取得共同进步。(3)若空间智能是学生的优势智能,教师应注重教学直观性和形象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若自我认识智能是学生的优势智能,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优势智能大多时候是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从中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比如在进行《采煤概论》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现场 (如果条件具备的话)、实验室、或者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模型的方式来加强学习,而不必拘泥于教室和讲授的限制。

3.2 依据本专业特点,构造立体化教学

《采煤概论》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矿山开拓布置图、巷道和工作面支护方式及设备、采煤和掘进装备、掘进顺序,生产系统等单纯用语言表述就显得很苍白,学生没有兴趣,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将生产系统、掘进顺序等用动画演示,形象地展示动态场景,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构建立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因材施教,综合运用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如教师在灵活运用PPT的基础上,结合板书推演,同时加上身体语言的演示,就可以全方位的带动学生进入课程学习的情景之中。立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把握一个“度”。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教案,屏幕代替不了黑板,教学不能变成人机对话。

3.3 测试手段多样化,建立多重评价指标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能力高低的认定,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同时也是测定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注重发展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方向。

因此遵循“以学生为本”原则,建立多重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做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专业成绩和能力评估,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使学生评价体系具有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应把学生本人,学生之间,辅导员、班主任 (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可纳入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纳入评价体系。(2)评价方式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3)评价内容要扩展,学习成绩要关注,其他能力也要给予充分肯定。(4)评价标准要透明和公开,具有详细的质量等级描述、灵活的评价策略以及具体的实施细则,重要的要有可操作性[2,3]。

3.4 建立合理的反馈体系,及时更新与调整策略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信息反馈是攸关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建立合理的教学反馈体系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增强教与学之间良性的互动与发展。

建立有效的反馈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定一信息反馈平台,比如建一QQ群,并指定若干名学生管理、收集、整理、核实,并将反馈信息及时反馈到授课教师手中;

2)利用互动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设置通向解释可能出现情况的链接;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位置设立教学信息反馈点;设置复习反馈练习、课堂反馈练习、形成性练习,用于取得教学信息反馈;可以准备多套不同难度的练习。

3)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加入应答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课前互动,了解学生对上次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入本课内容,观察学生反映,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轻重。课中形成性测查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测查。课后总结,及时掌握学生的接受状况,验证、修改教学设计。

4)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找出上课的优势与不足,必要时对优或差的学生个性化辅导。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反思性评价,增加互动式交流。

5)及时调整与更新策略,适应教与学双方的需求。

4 结束语

在目前形式下,教学改革的呼声很高,如何更好的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学生的潜能、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失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1] 朱道立,陈佩林,马以桐,王康乐,蒋建.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58-58

[2] 刘亚梅.高职院校应重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6):68-71

[3] 翁琴雅.新时期我国学生评价的价值观-从以分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9,(21):35-38

[4] 张晓彬,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J].现代教育科学,2007,(5):87-88

[5] 唐文武,王汉清,王志勇,荣志清.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6(4):105-107

猜你喜欢
立体化智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