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时珍 张静
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和支柱产业,其高效利用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煤炭资源产业链的研究很有必要。新疆煤炭开采已有近百年历史,但产业链的发展并不成熟,本文旨在深入挖掘煤炭资源开发流程和资源流动的基本规律,高屋建瓴地对煤炭资源纵、横产业链进行系统分析。
煤炭资源开发从原始赋存开始历经开采、洗选、加工、燃烧利用及贯穿其中的运输部门等基本环节,实现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1]。以新疆某煤炭企业为例,煤炭开采和洗选的生产流程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地质勘探,测量选矿,煤矿井田开拓,矿井设计和建设,井巷掘进和支护,原煤开采(包括破煤、装煤、运煤、采空区处理),回采工艺(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矿井通风,排水与安全,压风,提升,矿井运输系统,原煤准备与分选,产品脱水,产品干燥和煤泥水处理等步骤和工序[2](如图1)。生产过程很难避免副产品、煤系伴生矿物资源、煤泥、煤矸石等废弃物(剩余资源) 产生。
图1 煤炭资源开发流程
1.2.1 煤炭产业链的含义
煤炭产业链始于原煤,止于消费市场,是以原煤开采和深加工为基础,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煤炭企业价值增值为核心,以煤炭资源的分解和层级利用为节点,以煤炭相关产品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为链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的一系列链条,尤其指围绕满足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的最终需求所涉及的一系列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集合[3]。
1.2.2 煤炭产业链的构建
煤炭产业链的构建与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关系密切,前后向关联度是构建煤炭产业链的重要指标,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程度指某煤炭部门增加单位产品可推动其他各部门的总产量;后向关联程度指煤炭部门增加单位产品可拉动其他各部门的总产量。本文以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和交通运输与仓储业为例进行煤炭产业链的构建。
煤炭产业的后向关联度用完全消耗系数表示。完全消耗系数越大,说明煤炭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越大[4]。
经计算得出,在12个大国民经济部门中,与煤炭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9大产业部门。煤炭产业是典型的基础性行业,且位居上游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几乎都有关联。煤炭产业基本产业链围绕煤电、煤化工和煤电高耗能产业展开:(1)原煤—运输—电力—高耗能产业;(2)原煤—洗选—精煤/深加工—利用;(3)原煤—煤炭气化/液化—利用;(4)原煤—洗选—其他资源—利用(如图2所示)。
新疆煤炭生产和消费空间相对封闭,目前产业链条主要是实施煤—电—高载能产业的煤炭就地转化与深加工。
煤炭产业最直接的纵向关联由煤炭基本产业链体现,煤炭居于产业链上游,其纵向延伸以后向为主。依托上文所构建基本产业链,新疆煤炭资源产业链纵向延伸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原煤—洗选—中煤/精煤—电厂发电。此链条包括煤炭、水源、运输距离等情况,建设大型坑口电站群,使煤—电—高耗能产业就地转化。(2)原煤—洗精煤—配比—煤化工/原煤—煤制油、煤制甲醇和烯烃等。煤化工下游产业以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为基本原料生产,煤制烯烃项目会带来较大污染。(3)原煤—煤炭气化(煤制气)、液化(煤制油)—煤化工—市场。煤炭气化是液化的基础,此链条包括合成气的加工,制取二甲醚和烯烃等液体燃料。(4)煤炭—动力煤/泥煤/中煤/高碳煤矸石—电力—市场。煤电属纵向关联,一体化程度高,处于整个经济链的上游,煤电矛盾突出。(5)煤炭—洗选—洗精煤—焦化(煤转焦)、焦油、焦炉煤气—市场。通过对焦油进行加氢催化去除氮、硫等杂质,利用减压精馏技术提取出清油、酚油、萘油等。
图2 煤炭资源基本产业链
图3 煤炭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煤炭为非可再生资源,目前矿区在积极发展衍生的非煤产业,构建非煤产业链条是新疆实现煤炭资源转型的基础,对物流、市场、建筑、农林、交通与机械等资源与煤炭产业链整合,摆脱以煤为主的发展模式,与纵向产业链相互耦合成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形成规模经济。
煤炭资源横向延伸产业链主要包括:(1)信息—煤炭—铁路—口岸/物流公司—市场。此链条实现了现代产业信息聚合、符合大物流的趋势。(2)煤炭开采—煤矸石—土地充填/建筑材料—工农业用地/房地产市场。煤矸石在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可低热值发电、采空区充填、铺路、复垦造田及生产矸石砖、水泥等建筑材料[6]。(3)煤炭—钢铁—机械产业/炉渣—建材。煤炭产业与机械产业间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关系,能为其创造更多煤矿机械的需求,带动钢铁产业的发展。(4)煤炭开采—煤层气—电能/生活燃料/化工产品。此链条针对衰竭矿和废弃矿等。采用地下气化技术,水煤浆制备、煤层气抽采系统和活性焦干法煤气净化技术,实现此链条的清洁化延伸[7]。(5)煤矿开采—伴生矿物—涂料、造纸、陶瓷/矿井排水—水处理站—工业用水/农业用水/自然环境[8]。本链条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发展模式[9],形成完整闭路循环,将污染降低。
图4 煤炭产业链的横向延伸
对于煤企来说,一方面在于开发,由于勘探技术和机械配置等问题限制,未能将原始赋存煤炭资源定性量级,导致开采时资源浪费严重,较好的资源不能充分实现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组织方式和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组合方式不尽合理。
对于政府来说,制定科学的煤炭产业政策尤为重要,目前政府对煤炭产业链稳固拓展的支持有所欠缺,政府对煤炭产业链的政策引导和环境审批力度不足,煤炭产业的主导地位不突出。
新疆深处祖国内陆,交通不发达,运输因素是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的瓶颈,煤炭产品外运的隐含能耗较大,而物流管理与煤炭企业集团不能同步构建,建立第三方煤炭物流公司和煤炭物流基地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最大限度开采、废弃物的回收和采煤塌陷区治理是解决矛盾的重中之重,开采规模通常很大,采场范围内的农田和植被受到不可逆的破坏,剥离物的排弃会形成一系列污染效应。
(1)确定绿色开采方案,科学测算煤炭开采规模,加强煤炭产业链延伸技术、经济和资源风险分析,规避产业链拓展风险,充分开发煤炭资源;完善矿区人员、煤炭资源、设备条件与市场之间的链接,推动产业链的有效合理延伸。
(2)政府应利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保证政策落实,如设立专项资金、低息贷款、减免税收、政府采购、专题研发计划等,促使煤炭产业链相关技术有效推广。
(3)为解决运输问题,应参照全国煤炭的需求中心建立物流基地,以合同形式为煤炭企业提供物流专业服务,根据煤炭供需情况和铁路等运力情况储备煤炭,加强延伸产品的生产。
(4)加强产煤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链科学延伸;遵循煤炭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按其开采流程在系统内部形成闭环流动,达到环境、资源和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煤炭经济循环产业链[10]。
[1] 刘星厚,任晨晨.煤炭资源流动的系统分析[J].煤炭科技,2009(04).
[2] 叶春.重构煤电产业链对策[J].广西电业,2008(07).
[3] 张华国,余国合.新疆煤炭资源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J].资源与产业,2012(02).
[4] 吕涛,聂锐,刘!.煤炭产业链的区域效率评价及优化策略[J].煤炭学报,2009(07).
[5] 张华国,余国合.新疆煤炭资源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J].资源与产业,2012(04).
[6] 祁星鑫,王晓军,黎艳,等.新疆主要煤区煤矸石的特征研究及其利用建议[J].煤炭学报,2010(07).
[7] 孙慧,赵淑英.基于DEA的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链低碳效率测度及优化策略[J].经济论坛,2012(05).
[8] 陶志蕊.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
[9] 于斌.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及园区发展模式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12).
[10] 赵淑英,王鑫.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