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芳 黄春华 葛根 阿伦(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
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奶牛)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工作从2010年启动至今,在自治区农牧业厅的正确领导下,以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站为依托,在项目所属盟市、旗县改良站和实施单位的配合下,按照体系实施方案,在呼伦贝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奶牛主产盟市的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推广、养殖户及技术员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有效地完成了预定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奶牛)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团队几年来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地区主要推广奶牛养殖技术包括DHI检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TMR法分阶段饲养及相关奶牛管理技术、奶牛代谢病、乳房疾病、产科疾病的预防、饲料质量检测、饲料配方技术、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粪污处理等多项技术,取得显著效果,从而提升了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为全区奶牛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科技示范作用。
几年来,自治区家畜改良站先后举办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青贮饲料技术培训班、奶牛选种选配技术培训班等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到2100多人次。
各盟市积极举办培训班,选题切合实际,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呼和浩特市采用课堂讲授与牧场实地参观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举办奶牛养殖场技术人员培训班十期,共计培训1614人;配种员培训班十六期,培训配种员1605人;培养奶牛科学饲养技术及良种繁育技术实用人才152名,每名科技带头人间接培养10人左右。包头市根据市旗县区两级改良站的技术力量,成立包头市奶牛科技服务团队,3个县级推广团,6个技术小组,先后90余次深入养殖场户进行现场咨询和指导,市县两级推广团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养殖户2500人次。全面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呼伦贝尔市开展包括产奶牛DHI测定方法、奶牛线性评定技术,TMR法分阶段饲养及相关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奶牛代谢病、乳房疾病、产科疾病的预防,饲料质量检测、饲料配合技术,胚胎移植与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9期,培训农牧民和技术人员共计3285人次。
2012年通过全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参测牧场数据统计,2012年度平均月参测牛只21061.5头次,全年测定牛只252738头次。
表1 2010—2012年全区DHI参测牧场综合指标一览表
从表1可看出,我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来,参加测定的牧场各项指标都有了显著地提高。2012年奶牛平均305天单产达7091.34千克,比2010年提高350.58千克;平均乳脂率3.69%,比2010年提高0.39%;平均乳蛋白率3.34%,比2010年提高0.07%。
奶牛主推技术在牧场广泛应用以来,加快奶牛育种改良步伐,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指标,提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增加牛场效益。同时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已成为先进实用技术应用转化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也成为科技人员对外技术交流、科研与推广项目的试验平台。
扩大实施推广区域,增加示范带动辐射面。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呼伦贝尔市推广的基础上,将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纳入推广体系,建设应用技术示范园区。建设自治区奶牛数据平台,建立完善自治区、各盟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检测)、良种登记、配种记录、选种选配、饲料配方以及疾病控制记录等网络体系,实现奶牛育种改良和饲养管理数字化平台。
通过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个体遗传评定、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人工授精技术,提升牛群遗传水平,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牛群产奶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有效措施,是久经生产实践考验而形成的成功体系,也是自治区提高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改良品种,促进良种化进程所要继续推广的奶牛改良技术要点。
我们将以奶牛群体改良为核心,以自治区“奶业体系项目”为依托,整合技术力量,搭建奶牛改良体系框架,为自治区奶牛改良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做好基础工作。计划开展的具体工作如下:一是整理统一奶牛品种登记;二是健全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体系;三是建立种牛遗传评定和公牛后裔测定体系;四是建立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推广体系;五是加强标准化示范牧场的建设;六是加强自治区级奶牛种畜场管理;七是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