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红敏 吴妍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总体看,2013年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大形势是好的,国家和自治区的惠农惠牧政策将更加有利于农牧业发展。‘稳中求进、扎实开局’首先要稳定农牧业生产,在高起点上再夺丰收。”内蒙古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健在采访中谈到。
记者:您好,郭厅长,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如何,能谈谈吗?
郭健:2012年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了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内蒙古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健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05.7亿斤,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粮食单产首次突破600斤每亩,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粮食总产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二是畜牧养殖业实现“八连稳”。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亿头只,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肉类、牛奶、绒毛、禽蛋、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三是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11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四是草原生态明显改善。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3%,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五是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5%。六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平稳运行。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17.5亿元,同比增长13.5%。农垦生产总值达到121.8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七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好水平。呈现出总体平稳的良好势头,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畜间布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零检出。八是农村牧区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099家,入社成员达到19.4万户。
记者:可以说,2012年内蒙古农牧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成为了自治区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为自治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郭健:是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强劲推力,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合力,得益于农牧业干部职工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复杂的变革,农牧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型的新阶段,农牧业发展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农牧业发展环境真正到了内部约束、外部影响相互转化的新阶段。一些长期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同时并存,农牧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记者:那么,您所说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包括哪些呢?
郭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六大方面。
一是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如何保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我区60%以上的农田属于旱作田,雨养农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田、草牧场基础建设滞后,物质装备水平较低,粗放经营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干旱缺水对我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日益加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用地矛盾增加,农牧业用水资源紧缺问题也会更加突出;保护草原生态与加快发展畜牧业、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再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自然灾害频发,动植物病害加重发生,农牧业生产的自然风险进一步加大。要保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面临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如何提升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的挑战。目前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日益明显,农牧业资源单位产出率低,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5千克,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农牧业科技普及率不到位,覆盖率低,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三是面临草原生态退化,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与建设,虽然我区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草原植被盖度接近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除草原补奖机制实施的作用外,主要得益于去年雨水偏多。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还要看到我区草原总体退化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草原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草原保护建设技术滞后,人工草地建设质量差,单产低;草原畜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难度加大;草原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草原监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执法条件落后,难以承担繁重的草原监督执法工作。
四是面临农牧业现代化进展缓慢,如何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挑战。目前我区80%以上的耕地和90%以上的草牧场仍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生产模式吸收运用新技术、新农艺、新设备的能力差,不适应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尤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目前我区农牧业劳动力主要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0%,这种劳动力结构和受教育程度不适应农牧业现代化的要求。小农户的经营方式与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相叠加,使现阶段农牧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加脆弱。此外,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虽然已经达到了441家,驰名商标达到了45个,但是真正成规模、叫得响的品牌和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不多,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滞后,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任重道远。
五是面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难,如何加强监管的挑战。我区农牧业生产经营小而散,农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不利于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标准。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检测人才缺乏。国内外动物疫情复杂,新的疫情不断发生,防控难度加大。
六是面临增收渠道不畅,如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挑战。从我区农牧民收入结构上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农牧民收入的84%以上,增收点单一。目前农牧民增收的基础不牢固,作为收入基本面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双重影响太大;虽然工资性收入在逐年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太小,稳定性差;其他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要实现每年农牧民收入增长12%的目标难度非常大。
记者: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2013年内蒙古农牧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郭健:2013年农牧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大任务,以保供给、促增收为目标,以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动物疫情,促进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农牧业发展活力。
发展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亿斤以上;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草原植被盖度增长1个百分点。
记者:2013年的工作思路非常清晰,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些目标的完成呢?
郭健:第一,围绕增产增收,抓好农牧业生产。保障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牧民增收,是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首先要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亿斤以上。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围绕稳粮增效和高效节水工程,推广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三是继续实施好“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带动粮食增产增收。四是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大设施农业特别是蔬菜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有效解决蔬菜供给问题。
二要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大”就是要有规模,“强”就是要有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区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以推进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攻方向,稳定牧区牲畜头数、逐步增加农区牲畜存栏数量,确保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继续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二是全面推进家畜改良工作,大力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进一步提高优势畜种品质和个体产出效益,确保肉类、牛奶产量分别达到258万吨、970万吨。三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上,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四要扩大水产品健康养殖规模,着力发展特色、生态、休闲渔业,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政执法和安全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我区现代渔业发展。
第二,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要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加快农牧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健全扶持鼓励制度,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一要推动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力争土地和草牧场流转面积在去年1674万亩和5708万亩的基础上最少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要大胆探索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办法,稳定土地草牧场流转关系,保护双方合法利益。
二要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是基础,规范是保障,人才是关键。要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推进土地、草原、农资、农机等各生产要素的合作经营,特别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土地草牧场股份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社,积极创造条件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竞争力强、有较大影响力的合作社联合组织和专业大户。
三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形成规模,提高农牧业的竞争能力和比较效益。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行动,着力培育经营性农牧业服务组织。力争全年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要推动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回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合作社共进共赢。要改进扶持方式,探索运用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贷款银行风险补偿、农牧业保险费补贴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扶持效应。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向与其合作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和标准化科技服务。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优势产业,今年产业化资金要重点投向肉羊产业。要尽快组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水平和自主发展、自我服务能力。
四要加快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步伐。从2010年至今我区创建的5个国家级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发展阶段。要抓紧制定现代农牧业示范区规划,突出建设重点,强化设施农牧业建设,提升设施农牧业的规模和效益,提高农牧业物资装备水平。要加大对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的投入力度,推动涉农涉牧资金整合,相对集中投向示范区。各地要选择1~2个发展基础好、工作力度大、积极性高、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区,开展金融支持现代农牧业建设的试点。要落实好示范区“以奖促建”政策,落实好示范区与科研院校结对活动的内容,切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垦系统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优势,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五要加强基础工作,引导农牧业新型主体规范经营。要依法落实和保障农牧民的土地草牧场承包权益,确保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5年内依法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承包合同、证书、地块、面积“四到户”,今年自治区要在杭锦后旗、五原县、开鲁县、奈曼旗先行试点,有条件的盟市可自行试点。要健全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年内主要农牧业旗县都要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和仲裁机构,全力推进服务平台电子信息化和仲裁庭规范化建设。要按照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坚持“家庭承包制、土地流转自愿、建立健全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改变土地草牧场用途”四原则,鼓励引导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牧业,积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牧户土地草牧场准入和监管制度。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新模式,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已经结束,今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快推进农村牧区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严格农村牧区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积极建设农村牧区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要以促进农牧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牧区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
第三,围绕科技集成与创新,提升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已经启动的玉米、奶牛等10个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着力在良种选育、关键种养技术、品种资源保护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积极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以提高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力争农牧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5%以上。要继续抓好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对2010年以后我区恢复的、没有列入国家规划的268个苏木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纳入重点扶持行列。
第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和农牧业资源利用。一要进一步做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落实工作,各地要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四保一完善”和“四到盟市”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农牧民的利益,最大限度保障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二要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二期工程的有利时机,加大草原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三要继续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检查,重点抓好乱开滥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等执法工作,依法规范征占用草原行为。四要做好农牧业资源利用工作,加强农膜回收再利用,搞好养殖粪污处理,积极发展农村沼气,提高沼气使用效率,切实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推广一批节水、节肥、节能实用技术,持续提高农牧业资源利用率。
第五,围绕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质量监管工作。首先要从保证农畜产品品质上下工夫,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其次要在强化监管上下工夫,全面提高监管能力。
第六,围绕确保农牧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是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品种结构,强化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农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农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发布制度,推动减免流通费用,让农牧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增加农牧业经营收入。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牧业,扶持农牧民创办小微企业,加强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扩大就业增收空间。三是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高农牧民在土地草牧场流转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引导农牧民通过生产资料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增加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