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科技馆创新科普展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13-08-26 04:54吴琳琳
海峡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泉州市科技馆展品

吴琳琳

中小型科技馆创新科普展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吴琳琳

泉州市科技馆

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型科技馆的建设在全国呈蓬勃发展态势,该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针对中小型科技馆中科普展教的特点与现状,就如何因地制宜地创新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小型科技馆的影响力提出若干思考。

中小型科技馆 科普展教 创新

1 中小型科技馆科普展教的特点与现状

1.1 中小型科技馆的定义

根据《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2007年),科技馆建设规模按建筑面积分类,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类:建筑面积30000㎡以上的为特大型馆;建筑面积15000㎡以上至30000㎡的为大型馆;建筑面积8000㎡以上至15000㎡的为中型馆;建筑面积8000㎡及以下的为小型馆。展教面积过小,展品数量少是几乎所有中小科技馆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困扰目前中小科技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2 科普展教的特点

科技馆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吸引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持续关注,掀起了一股科技馆参观热潮,其富有新颖性的科技展品,亲切、自然、绚丽的展示环境以及新鲜、刺激的展示形式,充分调动了公众的参与性,展教效果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1.2.1展示性

综合分析我国中小型科技馆的现状,绝大多数科技馆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展览教育。科技馆以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科技展品为载体,向公众展示了科学技术原理及应用。这些展品对参观者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后,引起其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其思维和想象,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1.2.2参与性

传统的展览馆、博物馆是“只能看,不能动”的参观方式,而现代科技馆强调的是“边动手,边动脑”,展教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科技馆大量使用了声、光、电等动态技术,并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现代影像技术等先进手段,使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接受生动直观的教育。

1.2.3补充性

科技馆在促进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公众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教育场所,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科技馆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能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解决学校和课堂教育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拓宽青少年学生的视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一所特殊学校。

1.3 科普展教的现状

当前,尽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技馆,现有多数科技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弊端,科技馆展品在设计、展示上也存在某些瑕疵。

1.3.1过分重视展览过程,轻视教育成果。我国的中小型科普场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重视展品设置, 却忽视教育活动的开展。科技馆除了接待一般的游客参观外,还承担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第二课堂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接待量而言,馆校合作尚不密切,基本上只是走了个流程而已,很多学校利用科技馆免费开放日的时候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就一个展品进行深入思考,更不用谈与课本相结合。

1.3.2展品跟不上科技时代的步伐。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规定,科技馆常设展品的年更新率应达到5%以上。据了解,发达国家的科技馆之所以保持对顾客长久的吸引力,注重提高展品的更新率是其法宝之一。比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则要求每年要确保新增展品20~25项;英国伦敦科学馆威康展馆为保证其展品的现代性,坚持一件展品最长展出两年的制度,有的展品只展出一两天就被撤换下来。但是,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型科技馆更新速度普遍较慢,致使馆内展品单一,不能够满足不同参观者的需求,丧失了科技的时代感。

1.3.3展项保护措施不够。科技馆中的展品必须保证其完整性,这是对展品陈列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展品的陈列方式设计得很好,观众有兴趣深入探究,却发现展品本身外观或结构出了问题,无法操作,便会对整个展示系统产生不好的印象。然而,现在80%以上的中小型科技馆都存在展品损坏比例高的问题。

1.3.4展教宣传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馆对外的宣传方式不外乎自身网站和媒体宣传两种方式。据调查,部分科技馆网站建设滞后,信息更新速度过慢,而媒体宣传基本以报纸和电视为主,主要是活动开展前一两天或活动结束后报道,留给观众的时间相当有限,特别是外地的观众。

2 中小型科技馆创新科普展教的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馆表现出更强的时代性,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型科技馆更应做到与时俱进,在立足当地城市发展趋势的同时,与地方需求相结合,坚持“资源利用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把科技馆建设成与当地城市发展相适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够充分展现城市魅力,能够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能提高城市品位和公众素质,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题定位明确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

2.1 挖掘科普特色。对于中小型科技馆来说, 发展小型特色科普场馆, 量力而为才能长久生存。中小型科技馆要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特色之路,在注重跟踪世界科普场馆发展的构思和新特点的基础上, 认真吸收国内国外知名科普场馆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的实际, 突出本区域的强项和优势,创造性地建设品牌或特色科普馆。如福建省科技馆利用在全国有众多“两院”院士的优势,建立“院士厅”,介绍他们的生平业绩和科学精神。再如泉州市科技馆的“地震科学专题展区”,结合泉州处于地震多发地区的特点,重点介绍泉州相关的地震史以及本土的抗震古建筑。另外,展区内还设有全国地级市科技馆首个人工地震模拟平台。该平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使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不同震源、不同震级所带来的震感和破坏力。该专题展区自2008年开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关注,成为泉州科技馆的一大特色,被国家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2拓展展教资源。许多中小型科技馆在多年的发展和运作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克服各种条件限制,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蚌埠科技馆充分利用展品研制基地的作用,积极为各级科技馆提供科技展品。泉州市科技馆则通过不间断地举办临时展览,以临时展览带动常设展览,不仅丰富了展教资源,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至2013年5月,泉州市科技馆举办了《海洋生物展》、《人体科普展》、《航空航天探索展》、《恐龙及古生物科普展》、《防灾减灾》、《身边水资源》、《汽车与安全》、《玩具中的科学》、《低碳生活》、《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展》、《食品与健康》、3D艺术画展等30多场科普临展。

2.3整合科普资源。加强科普场馆与外部的合作, 重视外围环境因素, 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科普场馆发展的积极性, 通过“借鸡生蛋” 等灵活方式,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形式的资源, 形成有利于科普场馆发展的集聚效应。如泉州市科技馆一方面与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妇联、泉州市水利局、泉州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协作,借助各单位的优势资源,发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观科技馆,让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参与科学,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开拓创新思维,激励学习斗志,另一方面联合社会力量,如“泉州城市小鱼网”、“心语软陶工作室”等联合开展活动,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互补,创新科普活动项目和内容。

2.4创建科普活动品牌。科技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青少年学生来馆参观的时间主要还是集中在节假日里,针对假期时间长短的不同,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给观众以新鲜感,已经成为泉州市科技馆的一大科普活动品牌。如2010年的5·12一起点亮爱——“烛”福行动,“六·一”儿童节的 “爱护家园、珍惜生命”科幻画比赛;2011年五一节的“身边水资源”科普公益游园活动、5·12 “科学防灾减灾,你我共参与”万人签名纪念活动、国庆节的“汽车与安全”科普公益游园活动;2012年五一节的“绿色生活·低碳有我” DIY手工制作、节能金点子现场征集活动、“5·12”及六一节开展“科学防灾减灾你我共参与”科普宣传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国庆节的“玩具中的科学”主题科普公益游园活动;2013年五一节的“食品与健康”公益科普游园活动、5·12 “科学防灾减灾,你我共参与”五周年纪念的征文比赛活动等等。通过重大节日科普活动等载体扩大科技馆的影响力,在节假日、周末带孩子到泉州市科技馆成为越来越多的公众的休闲选择。

3 中小型科技馆创新科普展教的探索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海量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中小型科技馆要发挥其影响力,应该跟随经济发展的脚步步入“体验”时代,在内容上不能仅局限于数理化的基本原理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而要选择与公众的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主题;在形式上要突破现有展示方式,将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相结合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需求;在手段上,充分应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形式,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让观众参与融入设计中去,使观众与展品达到情感上的交融。

3.1 科普展示形式的创新

科普展示形式是科普展示内容得以传播的保障, 没有科普展示形式, 科普展示内容的传播就无法实现。科普展示形式的不断创新, 是科技馆事业保持生命和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中小型科技馆都是通过知识性、趣味性的展品,使参观者对科学原理有一个定性的了解, 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启迪观众思索,但是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增强人们的科技意识来说, 单靠这一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创新科普展教形式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尤为重要。科学互动表演剧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全新、独特的科普形式。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验,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科普剧,在展教人员的辅导下,把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以剧本的形式写出来,再自己表演出来,不仅是一个学习强化的过程,也激发了孩子的创作能力及表现力,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2 科普展示内容的创新

科普展示的内容是科普场馆展览功能的核心,展品是科技馆开展科普展览教育的基础和依托,科普展示内容的创新是科技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展示内容的创新要在科学性为基础、知识性为目的、趣味性为手段、安全性为保障上,再以表演实验性吸引观众。例如:巴黎的发现宫几乎每个展厅都有表演台;富兰克林学院科学博物馆备有一轻便表演车在博物馆门厅、过道和展厅内作即兴表演;安大略科学中心有三个主要表演区,分别演示激光、电学和低温化学项目,还有11 个小型表演场地,根据要求做一些气象、人体和电子显微镜的操作表演。相比较而言,泉州市科技馆的表演性实验就少之又少,仅有的“怒发冲冠”、“绘声绘影”等展项,而且还时常处于维修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参观展览不再是被动地观看和接受,而是从各种交互式操作和游戏中去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和探索科学的奥秘,从而使科技馆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因此,我们在创新科普内容的时候,应加强展示过程的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好奇心,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3.3 科普展示手段的创新

科普展示手段要不断创新,要体现先进性,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发展现代科普手段,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科普场馆。智能化最能看出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向,最能体现科技对人的影响。智能化的运用,提高了展示空间的可塑性,增强了空间的表现力,提升了科技馆展馆的空间魅力。现代科技馆中,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了展览空间不可或缺的设施,智能化技术的介入正在改变展览空间原有的面貌,这种变化的结果会逐渐扩大,最终成为主流。泉州市科技馆的泉籍院士墙采用图文板的展示手段,介绍21位泉州籍院士所取得的辉煌,内容很有地方特色,但是观众对文字篇幅居多的版面型展品兴趣不大,不会花费大量时间浏览文字,因此,要使版面型展品最大地发挥其优势,就需要创新。例如采用手指触摸版面,手指轻轻触摸,整个版面就会犹如翻书一样自动翻到下一页,不仅可以激发观众兴趣,而且大大省略了展示的空间或者采用大屏幕立体版面融入展示空间,把美和智慧相结合,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审美。

3.4 科普品牌活动的创新

由于中小型科技馆的展教面积一般比较小,限制了展品的摆放,展品数量少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参观人数下降,甚至展教设施闲置。有些科技馆馆舍设计属于办公型,不能满足展教培训需要,影响了常设展览的设置,无法整体发挥科技馆的科普宣传教育作用。然而,科普活动作为一种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大大弥补这一劣势,使科技馆常开常新。一个活动的好坏不仅在于活动的精心准备与组织,更在于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来吸引更多公众的参与。青少年是科技馆教育活动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受众,只有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使科技馆教育活动长盛不衰。因此,科技馆在设计开发科普教育活动时,应注重与学校科学教育相结合。深入学习当前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学校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教材,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以准确地找出科技馆可以在哪些方面满足学校科学教育的需要,综合运用“做中学”、“探究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例如,湖北丹江口市科技馆与各中小学校联合协作,把科学课堂搬进了科技馆,学生到科技馆参观时,由科学老师讲解学生感兴趣展品的科学原理,集体讲解后,学生再自己去操作、观察体验,这一新颖的上课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增加了科学课学习的乐趣和效果。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科普场馆的工作还要不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展示形式和内容,在展示手段上要不断借鉴和摸索,总结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走出中小型科普场馆的发展之路,更好地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尽到自己的责任。

[1] 张明生.科技馆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 张军, 刘艳. 浅析科普场馆展示形式、内容、手段的创新[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08(8):112-113.

[3] 强燕. 科技馆展教的特点与新形式[J]. 科技传播, 2010(22).

猜你喜欢
泉州市科技馆展品
科技馆一日游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深圳科技馆新馆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