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慈姣 杨军
熵指数是当前一种监测麻醉深度的新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SE(状态熵)和RE(反应熵)两种具体指标,由于其监测和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和精确,对麻醉深度的监测结果相应也有更高准确率,是临床验证比较理想的一种检测麻醉深度的方式[1]。本文即旨在对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2年1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并行腹部全麻的患者37例(男21例,女 16例),年龄 38~56岁,平均 43.7岁,体重 54~72 kg,平均60.1 kg,身高161~178 cm,平均165.8 cm。所有患者麻醉前均未使用其他禁忌药物。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即开始严密监测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于上肢建立起静脉通道,并分别连接datex~omedas/5型谱熵监护仪。先使用0.5 mg阿托品和1.5 mg/kg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以后加用3 μg/kg芬太尼和0.1 mg/kg维库溴铵,气管内插管,使PETCO2维持在5.00 kPa左右。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定时加用0.04 mg/kg维库溴铵和2 μg/kg芬太尼,并在关闭腹膜后停止使用麻醉药物[2]。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于入室后即开始对患者的各相关基础值进行采集,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情况,并于手术后对患者的清醒情况做好监测,评价1次/min。对意识清醒前的1 min、40 s、20 s以及清醒后的 20 s、40 s和 1 min时的RE、SE、MAP和HR做好严密监测,并对SE、RE的监测值分别进行记录并予以比较分析。患者意识状态以镇静/警觉(OAA/s)进行评分:(1)5分:对正常语调的呼名反应迅速;(2)4分:对正常语调的呼名反应冷淡;(3)3分:对大声或反复呼名有反应;(4)2分:对轻度的推摇肩膀和头部有反应;(5)1分:对轻度的推摇无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熵指数使用PK~MACRO进行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室后对患者意识情况监测,熵指数RE与SE值差异不显著,且在插管后和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两者的监测结果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差异性逐渐加大,RE较之SE变化更为明显,变化幅度相对更大,表明RE对患者意识情况的灵敏度较之SE明显更高,尤其在患者清醒前1 min到清醒后1 min,RE值的变化幅度较之SE值的差异性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SE、RE麻醉前后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SE、RE麻醉前后变化情况比较(±s)
时间 RE SE入室 95.8±5.0 90.7±4.6插管后 46.5±12.4 43.8±11.2切皮时 47.8±6.3 43.2±5.6手术结束 77.4±15.1 66.2±12.7清醒前1 min 80.6±12.4 70.2±11.3清醒前 40 s 83.4±11.2 72.9±10.7清醒前20 s 87.5±10.3 77.4±9.8清醒后20 s 90.0±8.5 80.4±7.6清醒前40 s 92.9±6.5 82.3±6.7清醒后1 min 95.7±5.2 85.4±5.0
熵指数是当前临床监测麻醉深度的一种新指标,对于患者麻醉后的意识情况能作出更加精确严密的监测,对患者意识变化情况的灵敏度很高。熵指数主要有SE(状态熵)和RE(反应熵)两部分组成。SE反应脑电信号中主导频段的频率,对患者的皮质状态作出准确监测,反应相对较慢,反应数值范围介于0~91;RE检测的频段范围更广,反应更快,反应数值范围介于0~100,且反应数值与麻醉深度呈现负相关性[3],本文统计数据也作了验证。另外,由于额肌对肌松药物的敏感度比较低,因此对意识反应的变化情况相对更为敏感。额肌电图在监测全麻唤醒中已经有比较长的应用史,因脑干中麻醉药物的消失时间较之皮质要早,而额肌纤维受控于脑干上的脑神经,因此RE较之SE对患者意识的清醒情况相对更为敏感,能更及时借助脑干状态对麻醉药物的消失作出判断[4]。本文统计数据也表明,在患者清醒前1 min与清醒后1 min之间,RE较之SE的反应数值相对更大,且变化幅度更为明显。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患者入室后熵指数RE与SE值差异不具显著性,且在插管后和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两者的监测结果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差异性逐渐加大,RE较之SE变化更为明显,变化幅度相对更大,表明RE对患者意识情况的灵敏度较之SE明显更高,尤其在患者清醒前1 min到清醒后1 min,RE值的变化幅度较之SE值的差异性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麻醉后RE与SE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一般两值均处于40~45时,患者处于深度麻醉,RE与SE值相对均到达最低点,之后随着手术继续及麻醉药性的逐渐降低,患者的麻醉深度逐渐变浅,RE与SE值逐步增高,在手术结束时一般恢复幅度比较大,OAA/s评分在1~2分之间,多数患者对轻度的推摇肩膀和头部有反应;当RE值达到80以上,且SE值在70以上时,患者接近清醒状态,OAA/s评分在2~3分之间,对大声或反复呼名有反应;在患者清醒前40 s左右时,OAA/s评分一般在3~4分,对正常语调的呼名反应冷淡;当SE值在85~90之间,RE值在75~80之间时,患者会慢慢苏醒,可以呼之睁眼;当SE值在95左右,RE值在85左右时,OAA/s评分可达到5分,对正常语调的呼名反应比较迅速,RE与SE值基本恢复到麻醉前范围,患者意识恢复,此时可以拔管,但拔管前需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做好严密监测,保证呼吸频率趋向正常,且患者呼吸不费力后将导管移除,以防出现因麻醉过深引起呼吸抑制。
综上所述,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能及时客观地对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作出监测,且RE较之SE对患者意识恢复的敏锐度相对更高,应根据临床经验对RE和SE特殊值做好密切监测,以能在患者意识恢复期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
[1]忻纪华,王祥瑞.熵指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12):62-63.
[2]靳恒,刘海霞,孙雪峰,等.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的比较研究[J].人民军医,2008,51(6):364-365.
[3]唐宏伟,王晶.熵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4(12):43-45.
[4]官方勇,李章勇.麻醉深度监测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1):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