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危机——建立循环经济新秩序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

2013-08-25 06:55刘向群
资源再生 2013年10期
关键词:资源经济

文 / 刘向群

目前,我国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各国专家在为中国“会诊”后普遍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的超级大国,正随着资源的枯竭成为强弩之末,并“已无路可走”。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甚至预言:“2020年中国会非常穷”。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如果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西方的衰退往往是中国的机会;困难和压力恰恰是改革的动力;路就在脚下。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中国问题说到底,仍然是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问题。毛泽东抓住农民的土地要求这一主要矛盾,解放了全中国;邓小平抓住农民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要求来发展乡镇企业(即今天的中小企业),解放了生产力。如今,保障了大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中小企业,尽管处于资金短缺、装备落后的初级阶段;尽管承受着地下黑钱庄的高利贷盘剥;尽管要为几乎是全球最贵的资源、能源和交通通讯等被国企垄断的基本生产资料买单;尽管用赋税支撑着全世界最庞大的国家机器。

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的企业能像我国的中小企业这么艰难,而其发展的速度却屡创记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以至于形成哪里的中小企业发达,那里的经济就繁荣,社会就稳定。

中小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生产力”:一种是300年前资源极其丰富时期形成的开采→产品→废弃的线性经济。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线性经济已不可持续发展,并导致依赖矿产资源的传统企业、传统体制和传统理论的不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根源,也是某些迷信西方经济理论的专家战无不败的根源。在资源丰富时期,只要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取之不尽的资源就会成为滚滚财源,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但在资源枯竭的今天,刺激消费反而会加大资源消耗,这无异于是火上浇油。中国目前的问题正是照搬这一理论的结果。显而易见,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工业文明已走到尽头,成为落后生产力。

30年前,当亿万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土地中被解放出来时,全球的资源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矿产、石油价格比工业革命之初上涨了近40倍。据调查,经过300年的资源掠夺,全球80%的矿产资源已经不在地下,而是以垃圾(又称“再生资源”)的形态堆积在地上。正是工业文明以来最为严峻的资源危机,迫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把眼光从地下的矿产资源,转向了地上丰富的再生资源,促成“买世界”(进口再生资源)“卖世界”(出口商品)的国际大循环。从而引发了一场循环经济取代线性经济、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的大革命。

从此,一种资源可反复利用的产品→废弃→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应运而生。而正是循环经济的巨大优势,使东南沿海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反而超过了装备先进、资源丰富的东北、西北的老工业基地。而利用成分复杂的再生资源,首先需要劳动密集的人工拆解,这一点任何现代化设备都不如人的双手和大脑,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优势。正是这一优势,使发达国家需要重金补贴的废料,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宝贵财富。

实际上,早在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还十分丰富的上世纪初,善于反传统、逆向思维的犹太人就把目光投向了不断扩大的垃圾山,并趁着两次世界大战“列强”为争夺矿产资源打得头破血流之际,把美国的大部分垃圾控制在手中。当人们终于醒悟:再好的铁矿不如废钢;1吨废电器可提取300克黄金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过去需要花大钱焚烧、填埋的废塑料、废纸和废家电如今已成为抢手货时,垄断了美国垃圾的犹太人,已经靠“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大发横财,他们把视美国的再生资源为“洋垃圾”的人,嘲讽为“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资源是制约人类文明兴衰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的民族斗争、宗教矛盾乃至战争,无不由资源引起。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源利用史和环境适应史。而能否合理、充分地利用资源,是检验生产力先进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的中小企业,每年把数亿吨垃圾变废为宝,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资源利用率,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为建设循环型中国、循环型世界奠定了基础,因而顺应了历史潮流、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中小企业的崛起之道

目前,导致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专家所谓贷款困难(中小企业发展最快时期也未得到过国家贷款),也不是因科技落后而缺乏竞争力(金融危机以来,大幅度萎缩的是奢侈品和高科技产品而不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必须品)。改革开放之初,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得到计划内分配的物资,只能靠修旧利废起家。再生资源便成为中小企的粮食和生命线。中小企业的黄金时期正是进口再生资源最为通畅的时期。

近年来,迫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的5000万回收大军几乎掘地三尺使国内产品得到充分回收。但受政策的影响,我国每年出口的4亿吨产品却有去无回。不仅造成价值近十万亿的资源被丢弃、需要进口8亿吨污染能耗高出十倍的矿产资源来补充资源的透支,而且还要向进口国缴纳高额处理费。更为严重的是,大批已经形成“出口产品→回收→再出口”循环链的中小企业倒闭,引发民众极大不满的涨价潮导致经济迅速下滑,而几亿人口的失业还将造成社会动荡。

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标准,如能回收出口产品,等于每年将找回4亿吨金属、塑料和橡胶等廉价原料;可节约矿产资源13亿吨;减少全国能耗和三废排放总量的20%;节约环境治理费1500亿元人民币;主要利用再生资源中小企业的成本可降低40%、收入可增加30%。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将逐渐转变为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并最终实现资源的收支平衡。

由于捡破烂是社会最底层群众最后的谋生手段,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公平。因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资源再生作为保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最后一道防线,并予以重金补贴。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更应当把资源再生当作扶贫济困的大事,更何况他们把垃圾变为资源,担负着循环经济的发动机、地球清洁工的历史使命。

建立完善的“静脉系统”是经济恒久发展的大略

把脉中国经济,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动脉系统(制造业),同时还需要一个强大的静脉系统(再生产业)。只有形成世界上有多少新就有多少旧,有多少旧又再生多少新的国际大循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我国中小企业的病根也正在于有去无回的静脉栓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全球化与小生产、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三大矛盾。至今,前两大矛盾取得了突破,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然而,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资源濒临枯竭、环境容量已达到极限、难以为继。因此,完成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今后30年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国际大循环是人类摆脱资源困境的航标

近年来,不可逆转的资源枯竭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不可逆转,同时还使为争夺资源而引发的民族矛盾、领土之争趋于“白热化”。罗马俱乐部“发展的极限”更是告诫我们:人类已进入“末日”的倒计时。而此时能够变废为宝、基本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为全世界生产了大量廉价必需品的我国中小企业,便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称为“和平解决资源危机的唯一希望” “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目前,世界各国就减排问题互相推诿、争论不休。但由于受线性思维方式的局限,至今尚未找到一种发展与环境并举的两全之策。而按照商务部的对照表计算,如果能回收全球每年产生的100亿吨再生资源中的60%(理论上可全部回收),那么可使全球的碳排放由目前的90亿吨减少到可自然降解的70亿吨、节约矿产资源60亿吨、节约处理费5000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2亿~3亿个,世界将基本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平衡,并由一个不可持续的、资源掠夺的时代进入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再生的时代。

如今,许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工业革命以来,靠着船坚炮利、弱肉强食的霸权与战争这一传统手段来减少人口和维持少数人对资源的垄断已然行不通。因为在一个资源耗尽和被垃圾掩埋的星球上,战争已不会有最后的胜利者。人类拯救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携起手来,将被自己糟蹋的资源再生,从而促成生生不息的国际大循环。

在最近召开的“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我国代表要求发达国家支持贫穷国家;在两院院士和地质矿产大会上,我们又发出了向深海、向西部要资源的号召。显然,我们尚未摆脱线性思维方式的束缚和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盲目崇拜。我们没有看到:我国中小企业取得成功靠的是中华文明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靠的是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而回收每年出口的四亿吨产品,远比到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恶化的西部高原和深海去开采;远比寄希望于已自顾不暇的发达国家的施舍来得更为可靠。

受传统势力的影响,全球静脉系统(再生产业)仍处于半栓塞状态:一边是再生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转移后原料需求的萎缩以及人工昂贵无力进行前期的拆解,致使其报废的汽车、飞机、舰船、橡胶和废弃厂矿等堆积在各个角落,“坟墓”无处不在。而中国虽然拥有强大的拆解能力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却缺乏再生资源的积存,致使大批走私商在发达国家拿补贴时,又到中国卖高价。因此,成立保障再生资源跨国流通的协调机构,无疑是双赢、多赢、有利于全人类的战略举措。而只有解决了国际大循环中的静脉栓塞,地球才能吐故纳新、重新焕发生机。

相关新闻链接: 2013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调整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资源消耗量迅速增加,废弃量大幅攀升。例如,我国目前的家电产品保有量巨大,今后每年至少要有7000万台左右的家电、2000万台电脑和上亿部手机进入淘汰期。

2013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预计为1.5亿吨,比2012年回收总量略有减少。具体体现在:

1.废钢铁业

2013年在钢铁工业下游需求未见好转和产能过剩矛盾初步化解前,钢铁行业市场形势难以根本好转,实现全行业盈利仍面临严峻挑战,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2013年粗钢产量预计7.5亿吨,比2012年增长4%。预计2013年企业自产废钢铁3730万吨,社会采购废钢铁4700万吨,进口废钢补充量400万吨,资源总量8830万吨,扣除调出废次材150万吨,剩余资源量8680万吨,要满足8880万吨消耗量,需多吃企业库存200万吨。

2. 废有色金属

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基本走势是:生产、消费、投资呈平稳增长态势;我国市场对主要有色金属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从下游市场看,2013年国内市场对精铜的需求预计为780万吨左右;原铝需求预计为2200万吨左右。预计2013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增长率将继续维持在4%左右,总产量约1100万吨左右。国内回收量将比2012年的530万吨略有增长。

3. 废塑料

据测算,用于降低塑料产品成本的再生塑料约占废塑料回收再生总量的60%以上。2013年我国废塑料回收再生量约为1500万吨,回收再生率应为25%。

4.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按照社会保有量测算,2013年,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的理论报废量达到8302.5万台。其中,房间空调器的增幅较大,其次是微型计算机。而黑白电视机的报废量首次出现下降,同比降低20%左右。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球资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