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2013-08-23 09:32邓金凤南昌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南昌330002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压豆月经周期耳穴

邓金凤(南昌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南昌 330002)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者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痛经是女性常见病证之一,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50%妇女均有痛经,其中10% 痛经严重[1]。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1]。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其病因多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异常及情志失调等有关。病机不外是因实“不通则痛”和因虚“不荣则痛”,虚者多责之于气血虚弱、肝肾虚损,实者多责之于气滞血瘀、寒凝胞中[2]。临床多采用口服止痛药、肌内注射止痛针或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而作为祖国医学非药物疗法的耳穴疗法,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治疗痛经颇有疗效。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笔者对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

1)月经初潮后1~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2)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经妇科检查盆腔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入组前2周内未服用止痛药、镇静药及激素类药物。4)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条件

1)有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2)年龄<16岁或>40岁以及月经过多的患者。3)继发性痛经的患者。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及精神障碍的患者。5)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研究对象

选择在南昌市第二医院门诊诊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诊断标准和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以上入选、排除条件。年龄16~34岁,病程12~16年。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子宫常大、质中,双附件无异常。按文献[4]的痛经程度分级:轻度20例,中度51例,重度9例。

将80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 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痛经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其方法是:1)穴位埋线。穴位:关元、气海、子宫、天枢、次髎、三阴交、肾俞,辩证加减穴位:气滞血瘀加取太冲,寒凝血瘀加取阴陵泉,湿热瘀阻加取肝俞,气血虚弱加取足三里,肾气亏虚加取中都。经前7 d,嘱患者排空小便,呈仰卧位,常规消毒。先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3-0号,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用消毒剪刀剪成长约1 cm的数段。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穴位,用安尔碘进行消毒,再用消毒镊子将剪好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穿进一次性使用注线针(7号针头,扬州江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内,在所选穴位上垂直进针约 l cm,将注线针针芯往前推。同时,将注线针针管往外拔,这样就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留置在了穴位中,并嘱患者24 h内不能泡温泉。每个穴位依次操作,1个月经周期埋线1次。2)耳穴压豆。以子宫、内分泌、交感、神门为主穴,辩证配穴:寒凝血瘀配肾、脾,气滞血瘀配肝、上屏尖,气血虚弱配心、脾,湿热瘀阻配肝、胆,肾气亏虚配肝、肾。先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0.5 cm×0.5 cm的胶布中间。然后,用探针在耳廓找准穴位(敏感点),再用75%乙醇消毒。消毒后,将药丸对准耳穴贴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并嘱患者自行按压穴位 3~4 次·d-1,每个穴位按压 30~50 次,以微痛为度,两耳交替进行。于经行前1周开始贴压,每4~7 d换贴1次,至经尽后1周结束。治疗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痛经第1天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1片口服,2次·d-1(早、晚各 1 次),服用 3个月经周期(视痛经程度而定)。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及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情况。

1.6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有效:疼痛消失或减轻,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无效:3个疗程后,经期或经期前后仍出现小腹疼痛。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疗效的比较 例

观察组随访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1)。 见表3。

表3 2组随访3个月疗效的比较 例

3 讨论

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5]:1)子宫因素。子宫平滑肌不协调收缩、子宫供血不足等因素引起原发性痛经。2)内分泌因素。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F 2 α(PGF 2 α)增高,使平滑肌收缩痉挛,子宫内压升高,子宫血流量减少,子宫缺血、缺氧,而出现痛经。血管加压素(AVP)、催产素(OT)等也与原发性痛经有关。3)其他因素。针对以上病因,西医治疗时,采用止痛药物能缓解疼痛症状,如本研究对照组使用的布洛芬缓释胶囊,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每服用1次,可持续12 h止痛。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 d。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6]。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一般宜经前 1周给药至经期,具体治疗方法概括起来有温(寒湿)、补(气血肝肾)、通(瘀滞)、调(气机、冲任)4大法则[6]。 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同治,结合患者的情况,实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穴位埋线和耳穴压豆属于中医外治法,其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医传统的经络理论。《灵枢·海论》日“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这一论述明确地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联系。穴位埋线疗法是以经络学说、针灸疗法为理论依据的新方法,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及生物化学的变化,产生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人体内。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效应、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和组织疗法效应等多种刺激方式融为一体,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的刺激冲动,通过神经-体液来调整脏腑机能状态[7]。关元穴为任脉、足三阴之会,具有培元固脱、清利湿热之功;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精、培元固本的作用;天枢穴具有健脾理气、调经导滞之功;三阴交穴为脾经、肾经、肝经的交汇穴,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的作用;肾俞穴、足三里穴具有温肾壮阳、健脾补气、养血生血的作用;次髎穴具有清热利湿、调经止痛、固肾强精的作用。诸穴配伍,共奏调和冲任,行气解郁,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

耳与十二经脉有密切的联系,又与五脏六腑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子宫及肾耳穴具有调经止带、活血化瘀的功能,神门、交感耳穴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内分泌耳穴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肝耳穴能疏理肝气,通络止痛。诸耳穴相配,共同协调,具有养肝健肝、温经化瘀、活血理气、消炎止痛之功能,为治疗痛经的有效穴位。耳穴压豆疗法可加强穴位埋线治疗的疗效,且易学、易用,操作简单,无侵入性损伤,无不良反应,费用低廉,患者愿意接受,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

总之,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不易反弹,是一种治疗痛经较理想的方法。

[1] 乐杰.妇产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2] 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8-1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3-26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3.

[5] 朱晴,卢苏.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理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3):271-273.

[6] 尤昭玲,文乐兮.妇科临床方剂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8.

[7] 符文彬,许能贵.针灸临床特色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03-304.

猜你喜欢
压豆月经周期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