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李胜活 张朝霞 王璇 谢晓娜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5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必须加强康复训练[2-3]。笔者选取内科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100例,对其实施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探讨康复结局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100例,患者均经过MRI、头颅CT证实为脑卒中,且意识清晰。其中67例脑梗死,33例脑出血,男56例,女44例;年龄 32~84 岁,平均年龄(62.1±11.7)岁;病程 20~61 d,平均病程(27.8±12.9)d。
1.2 训练方法 主要给予患者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舌部肌群运动、下颌运动、口唇运动、面颊运动、呼吸运动、头颈部放松训练、咳嗽训练、咽部冰刺激、吞咽手法练习。摄食训练:确定摄食的食物形态、体位与餐具,吞咽时应定速、定量,选择反复交替吞咽方式,以实现治疗性进食。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进食反应、状况,疗程共4周[4]。
表1 单因素分析的康复结局影响因素[n(%)]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8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7.56%。单因素分析表明,吞咽障碍的康复结局影响因素为:严重程度、认知障碍、合作与否、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感觉性失悟、视听觉障碍、康复介入时间。根据病灶数目将其分为多灶与单灶,将吞咽分级分为重度与轻度,它们对康复结局造成的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
吞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上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有30%~6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正常的吞咽运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口腔期(从口腔到咽入口处)为随意运动;咽喉期(由口咽至食管入口)为反射运动;食管期(由食管入口到胃)为蠕动运动。大多数脑卒中患者这3期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5]。
在本研究中,对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摄食训练、基础训练。结果表明,78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7.56%。单因素分析表明,吞咽障碍的康复结局影响因素为:严重程度、认知障碍、合作与否、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感觉性失悟、视听觉障碍、康复介入时间。因此,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师、康复医师必须客观性、全面性评价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以对预后进行判断。
[1]Freed ML,Freed L,Chatburn RL,et al.Electical Stimulation for swallowing disorder caused by stork[J].Respir Care,2001,46(5):466-474.
[2]汪进丁,徐丽君.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66-668.
[3]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等.Vitalstim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3):14-15.
[4]刘再新,周树虎.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17):96-97.
[5]赵妍妍.综合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1,26(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