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叶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3-08-21 02:22:50占伯林郑颖俊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亚群乙型肝炎淋巴细胞

占伯林 张 来 郑颖俊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51803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共同基础,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活动及进展,并非病毒本身所致,与人体的免疫应答及调控紊乱有密切的关系[1],本文将对丹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略作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3~58岁,平均(34.2±9.4)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36.7±8.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及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制定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

[3]。

(1)病史≥6个月,血清HBsAg阳性,血清ALT异常并小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总胆红素(TBil)≤ 54μmol/L。

(2)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上述指标异常或任意一项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

(3)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脏、脾脏可增大。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5岁之间。(3)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TBiI>54μmol/L,诊断为重型或有重型肝炎倾向者。(2)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等其它肝脏疾病。(3)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入选前6个月内使用过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或其它治疗肝纤维化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护肝治疗,前4周静滴甘利欣(正大天晴制药,30ml/d),谷胱甘肽(积华药业,1.2/d);第5周至24周,单用五酯胶囊(五味子甲素,四川禾正制药,2粒/次,3次/天)。治疗组加用丹叶胶囊,组成为丹参,叶下珠(比例为2:1,每粒含生药0.25g),由我院制剂室提供,4粒/次,3次/天,疗程均为24周。

1.6 观测指标

1.6.1 肝功能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采用Olympus27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治疗前和用药4周、8周、12周、24周各检查一次。

1.6.2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HA、LN、P-Ⅲ-P、IV-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用药12周及24周各检查一次。

1.6.3 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 CD3+、CD4+、CD8+、CD4+/CD8+,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G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及试剂盒。

1.6.4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及监测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7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数据用(x-±s)表示,P<0.05时提示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时间 ALT(U/L) AST(U/L) TB(umol/L)治疗组 0周 157.26±37.68△●73.24±23.72△●36.21±8.33△●24 周 67.19±16.91* 36.83±9.65* 17.38±4.67*对照组 0周 149.61±35.84 76.07±25.60 38.14±7.18 24 周 63.43±17.23 38.39±10.93 16.87±5.23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ng/ml)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组 别 时间 HA LN P-Ⅲ-P IV-C治疗组 0周 428.17±94.67△● 167.12±45.37△● 186.20±46.91△● 193.14±43.62△●24周 289.43±61.85* 107.28±26.81* 127.18±28.87* 136.29±30.39*对照组 0周 439.10±88.13 173.08±43.26 178.25±42.13 187.37±40.03 24周 341.09±76.14 129.15±28.37 152.30±37.31 159.12±34.81

2.3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 *P<0.05,**P<0.01。

组 别 时间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组 0周 63.19±7.38△●● 35.64±5.90△● 27.31±4.18△●● 1.37±0.41△●●24周 69.57±7.92* 38.18±5.27** 23.89±5.39** 1.68±0.59**对照组 0周 65.73±6.84 34.21±6.43 26.90±5.26 1.34±0.53 24周 64.97±8.03 34.73±5.81 27.69±5.47 1.30±0.48

2.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共同的病理基础,中医学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目前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湿热瘀毒,如霍清萍等[4]认为,瘀热互结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基础,清热化瘀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丹叶胶囊所含的叶下珠微苦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积之功,实验证明其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及有保护肝细胞及提高细胞免疫力等作用。丹参苦,微寒,具有活血止痛,凉血消痈等功效,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组织修复、再生等作用。两药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

肝纤维化机制为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调,病理特征为胶原纤维生成及大量ECM在Disse间隙沉积。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和Ⅳ-C属细胞外基质(ECM)代谢成分,已作为无创伤诊断肝纤维化的常用血清学指标,本研究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和Ⅳ-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丹叶胶囊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使机体不能有效清除入侵的HBV,导致疾病的慢性化。有研究表明CD4+、CD8+T细胞在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到肝硬化呈现逐渐减少,提示T淋巴细胞计数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有一定关系,且HBV-DNA阳性患者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CD4+/CD8+值有明显差异(P<0.05),CD4+减少和CD8+增加,反映了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5]。既往认为肝脏内免疫细胞主要引起肝脏炎症,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可直接调节肝脏星状细胞功能,可能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如在无T淋巴细胞小鼠的CCl4肝纤维化模型中加入CD8+T细胞会促进肝星状细胞激活并造成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加入CD4+细胞对肝纤维化无影响,提示CD8+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有更加重要作用[6]。本研究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或0.05),CD8+下降(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说明丹叶胶囊对调节特异性免疫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亦可能通过此途径间接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丹叶胶囊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的作用,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1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0,8(6)∶ 324.

[3] 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药品评价,2007,4(4):265-66.

[4] 霍清萍,张延昭.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1999 ,37 (4):36.

[5] 刘英,胡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与其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6)∶50-51.

[6] Tang JT. Fang JY. Gu WQ,et al. T cell immune response is correlated with fibrosis and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hepatitis B cirrhotics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9)∶3015-3019.

猜你喜欢
亚群乙型肝炎淋巴细胞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4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0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